司馬泰[西晉高密文獻王]

司馬泰[西晉高密文獻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司馬泰(?―299年),字子舒,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子,彭城穆王司馬權之弟,東海孝獻王司馬越的父親,西晉宗室、重臣。 曹魏時封陽亭侯,歷任陽翟縣令、扶風太守。入晉封隴西王,官拜游擊將軍。歷任兗州刺史、鷹揚將軍、安北將軍、安西將軍等。 太康初年,入朝任散騎常侍、前將軍等。太康四年(283年),代替下邳王司馬晃任尚書左僕射(一作尚書右僕射)。太康七年(286年)出任鎮西將軍、護西戎校尉,並代替扶風王司馬駿都督關中諸軍事。 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後,任命司馬泰代替石鑒為司空,不久兼任太子太保。元康元年(291年),太傅楊駿被誅殺,司馬泰兼管楊駿的軍營,加任侍中。同年六月,司馬瑋被誅殺,司馬泰總領尚書事務,後升任太尉。元康六年(291年),改任尚書令,改封為高密王。元康九年(299年),司馬泰去世,諡號文獻,追贈太傅。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初封隴西

司馬泰在魏國時封陽亭侯,歷任陽翟縣令、扶風太守。泰始元年(265年),司馬泰的堂侄晉武帝司馬炎受禪登基,建立西晉政權,封司馬泰為隴西王,食邑三千二百戶,官拜游擊將軍。後出任兗州刺史,加封鷹揚將軍。又升任使持節、都督寧益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兼任益州刺史,聲稱有病沒有赴任。後轉任安北將軍,代替兄長彭城穆王司馬權督鄴城防守事宜。再升任安西將軍、都督關中事。

入朝任職

太康初年,司馬泰入朝擔任散騎常侍、前將軍,兼任鄴城門校尉,因病辭官。太康四年(283年)八月,司馬泰代替下邳王司馬晃擔任尚書左僕射(一作尚書右僕射)。 太康七年(286年)十一月,司馬泰出任鎮西將軍,兼任護西戎校尉、假節,並代替扶風王司馬駿都督關中諸軍事 ,後因病回到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

太熙元年(290年)四月二十日,晉武帝去世,皇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 同年十月初六日,晉惠帝任命司空石鑒為太尉,讓司馬泰代替石鑒擔任司空。 不久,司馬泰兼任太子太保。

改封高密

元康元年(291年),太傅楊駿被誅殺,司馬泰兼管楊駿的軍營,加授侍中,配給步兵兩千五百人,馬五百匹。司馬泰堅決推辭,於是只配給一千步兵和一百匹馬。 同年,楚王司馬瑋被收捕,司馬泰整肅兵馬準備去救司馬瑋,祭酒丁綏勸諫說:“公身為宰相,不能輕率行動。再說夜晚倉猝,應該派人參加審問。”司馬泰於是聽從丁綏的建議,沒有出兵營救。同年六月,司馬瑋被誅殺,晉惠帝任命司馬泰總領尚書事務 ,後升任太尉。

元康六年(291年)正月,晉惠帝改任司馬泰為尚書令。 後改封為高密王,食邑一萬戶。

元康九年(299年)六月初三日,司馬泰去世 ,諡號文獻,朝廷追贈他為太傅。

人物評價

司馬泰品性廉潔清靜,不接近音樂女色。雖任宰輔,享有大國的租賦,但服飾飲食如同平民百姓。率真自然簡易坦率,每次朝會,不認識他的人不知他是王公。事奉父母恭敬謹慎,居喪悲哀憂傷,謙虛甘居人下,是宗室的儀表。當時的諸王,只有司馬泰和下邳王司馬晃因為節制自己而被稱讚。雖然都不能救濟施捨,但其餘方面沒人能比。

史籍記載

《晉書·卷三·帝紀第三》

《晉書·卷四·帝紀第四》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

家族成員

父親

東武城侯司馬馗,晉宣帝司馬懿之弟。

兄弟

哥哥:彭城穆王司馬權

弟弟:范陽康王司馬綏

子孫

東海孝獻王司馬越,司馬泰長子,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

新蔡武哀王司馬騰,司馬泰次子

高密孝王司馬略,司馬泰第三子,襲封高密王

南陽王司馬模,司馬泰第四子

東海世子司馬毗,司馬越之子

司馬虞、司馬矯、司馬紹,司馬騰之子。

新蔡莊王司馬確,司馬騰之子,襲封新蔡王

高密王司馬據,司馬略之子

南陽元王司馬保,司馬模之子,襲封南陽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