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典籍文獻

史部典箱文獻3 梁啓超在《中園歷史研究法》中說:“中園於各種學問中,惟史學為最發達;文學在世界各國中,惟中國為最發達。”這段話充分肯定了史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四部目錄經、史、於、集,史籍部居第二位,就說明了這一問題。

簡介

一股都具有恢宏的歷史視野,學兼天人,會通占個,並以高度自覺的精神肩負修史使命,視文學有補於入倫道
德與政治借鑑,強調以占為鏡,經趾致用,實錄史事,這些都是令園史學的優良傳統。

歷史

中國古代史籍發展概說從先案到明情分Pg個時期來談。
(1)先秦史籍。光秦時期,包括喬秋、戰因、秦,是史籍的
產生階段c出於這個時期史藩較少,附庸於經部,有的史籍被尊
為經籍。流傳F來的有《尚書》、《逸周6》、《春秋》、《左陣>、《園
識>、《周禮》、《儀禮》、《世本>、《竹R紀年》、<戰國策》等。這些史
籍的特點,多為資料彙編,或修訂、解釋歷史文獻。——般成於眾
手,作者多為史育或士大大*成書既非——時一人,因此沒有嚴格
的體例。正由於此,它成為後世多種史體的源頭,故劉知幾總結
唐以前史體流派有六家,光秦史籍占四家。六家為《尚書》家、
《春秋》家、《左傳>家、《國語》家、《史記》家、《漢書》家。f《史通·六
家》)。比較有嚴格義例的是《春秋》家和《左傳》家代表的編年
體。中國古代史籍紀傳、編年、記事本末三大體,最早產生的就
是編年體。
先秦史籍內容龐雜,文字疏簡,記事粗略,史實中東有神話b
傳說息言,又多有後人的增飾,真偽並存。因此、使用先秦史
籍,要參閱《考信錄》、(古今偽書考》等辨偽餡,以及自己的嚴格
審檢。
(2)兩漢魏音南北朝史籍。這個時期是史學和史籍成熟、
獨立和發展時期,它不僅從經部的附庸地位走出,而且成為一個
大部類,列於四部中的第二位c首先,恢宏結構的紀傳體達一創
新,體大思精,使得新的史學典籍容量大,並在更高的層次上,多
角度、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的發展和歷史進程。人們對史學有了
新的認識。最重要的史學著作是《史記)和《漢書>。司馬遷著
(h記》就有明確的目的,即“究天人之際,通占今之變,成一家之
盲”。《漢書》用紀傳體載西漢首尾一朝史事,成為一代大典。
《史記》、4漢書》的產生,標誌著我國史學的成熟,歷史家已經能
夠在相當州—度與深度上描繪歷史.揭示歷史發展內在的動JJ,
從而奠定了文學與史籍的獨立地位。其次漢魏六朝還有多種文
體產生,以及史注的繁榮。從體裁k看,除紀傳體正史外,有別
史幾十種,有人物傳記219種。人物傳冉分類,有《高士傳》、4逸
士傳》、《列女傳》、《高借傳》等。還有以地域為中心的《會稽先賢
傳》、《益都杏舊傳》、《襄陽營舊傳》等。魏晉時期門閥制度最筷,
因而形成了專門的“諾學”,引Z某一氏族的來源、世代世系、戶
口遼徒等。這一時期的方誌學也f—分發達。三國時魏,產牛了
第一部類書《皇覽》。從史注看,注家蜂起,有裴松之《三國志注》
和鄖道元《水經注》等名著。其=,史籍數量大發展。《隋書“經
籍志>史部署錄,類日有十三,數量總計874部,16.558卷。《漢
書·藝文志)在六藝賂和請子略中附庸的先案史籍.僅34部,
1384篇。先秦時期近兩千年,漢魏六朝時期僅八百年,而史籍
部數發展了26倍,篇眷數發展了12倍。其四,史籍質量有了顯
著的提高。這表現在四個力而。一是內容宏闊*如《史記>就是
一部百科全書的通史,天文、地理、人事、物事,無所不包。二是
體例創新,史例、史法純熟。三是語言錘練,如前四史,是公認的
文史名著。四是史觀進步,尤以《史記》突出,它不僅宣揚大一統
精神,它還為貨殖、遊俠、起義人物、少數民族大傳,具有人民件
的成分。
(3)隋唐宋元史籍。這—一時期是我國史籍發展的鼎感時
期,尤其是唐、宋兩代,更是出現了博大氣象,主要表觀有三個方
面。其一,文體創新,豐富多彩。唐代產生丁第一部典志體
書,即杜佑《通典>,第一部歷史編纂學理論著作,即劉知幾<史
通》。南宋產生了史籍三大體之一的紀事本末,即袁樞的《通監
紀事本末》。古老的編年體,在宋代出現了《資治通鑑》通史體,
走向高薛。此外,從編年體衍生的綱目體,從典志體衍生的會要
體,也產生於唐宋。漢魏六朝產生的傳記體、方誌體、類書等史
體,也走向興盛。筆記小說是宋代史花中一朵奇范。由是可以
說,中國史著的主要體裁,在唐宋均已創立,並且都有了相當的
發展c其二,史籍空前繁榮。(宋史·藝文志》、盧文強《補宋史·
藝文志》、《補遼金元史·藝文志》總計史籍為2526部,52,313卷,
減左《隋行“經籍志》所載史籍874部,16,558卷,就是唐宋遼金
元各代新增史籍總量.其數為1652部,16,558卷。從唐朝建國
至元滅,共經歷750iF(公元618—1368)年v史籍就獲得如此巨
大的發展,標誌了史學文化的昌盛。其三,史學受到社會的重
視。從唐朝開始,政府設館修史,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掛銜領修
《晉書》,其他宵修史書還有《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桔》、
《南史》、稠L史》以及《隋書》,被列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有三分
之一撰成於唐代。它’修史書的制度創立之後,一宜延續到清
代,每個朝代建國之韌,都要開設國史館換修前朝史書。官修正
史,一方面是統治者加強丫對史學的控制;另方面也表現了史學
地位的提高。
(4)明清史籍:明清兩個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
封建專制主義空前加強,不僅思想受到鉗制,而且殘酷的文字獄
展興,使文化事業倍受摧殘。中國封建社會文化專制主義有一
大特點,每當強化政治專制之時,在思想文化界,史學首先受到
衝擊。秦始皇焚朽,“諸侯史記尤其”。北魏崔浩倍《魏書》,帶來
中同歷史—L第一次大規模的文字獄。清代莊廷鑽案、載名世案,
就是因私修明史面獨犯清室j這種高壓的文化專制政策.使得
明清兩代史學走向衰落。主要標誌有二廠是很少有人寫當代
史,明代野史僅有《國榷)、《明季北略)、硼季南賄》、《南疆逸史
等數種。二是史籍質量下降,很少有史學J:的創新。<清史稿·
藝文志》著錄的49種正史,除官修《明史》一書外,其餘48種多
為對前二十一史的考證、補註、校釋。明代所修《元史》.在正史
中質量最差。清修《續三通》、《清四通》,均無法與《::通》相比。
清修編年體《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書.只能算巾風,唯《明
文》較憂,亦非上品G情代以黃宗善和他的弟子萬斯同、褐傳弟
全彬望為中心的“浙東史學派”在史學上有較大影響c英宗孩
編纂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是我國第一部學術史專苦.開杯
了文學所究的新領域c章學誠是“浙東史學派”殿軍,所著《文史
通義》對封建文學做廠總結性的評論,批判了儒家經典,提出/
新的史學觀點,是封建史學評論帶頭集大成性質的專著。《十七
史商榷》、《二1‘二史札記》、<二十二史考異》等史考,uJ林上乘*
但與前代鴻篇白制相較,個pJ問日而語。
明清專製造成思想界和史學界的沉問.有志之【—砍驅趕列
文獻學領域,使這一領域的仟門學科少人了向峰,治代史籍約
2枷余種,其地IB、力志、補輯、考據、金石等行心有過半數、這
種狀況、說明f各據學支配著文學領域。明清時代.印刷術、造
紙術更為發達,岡此史籍數量大增。《明史‘藝文志》苦吐史籍
46534P.105973卷;《清文稿·藝文志》著錄史籍2466種,169884
卷。購代只有537年,而史籍總和達7119種,275,857卷,超過
以體仟何“—個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