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地圖集

史記地圖集

《史記地圖集》是一本《史記》的專書地圖,是研讀《史記》的工具書。全書以有形的圖像詮釋無形的事件,以眼前可見的地圖顯示古代已消失的時空,讓讀者更能貼近司馬遷的敘事。

書籍信息

作者:許盤清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

封面封面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ISBN :9787502838072
定價: 498.00元
頁數: 461

內容簡介

《史記地圖集》是一本《史記》的專書地圖,是研讀《史記》的工具書。全書以有形的圖像詮釋無形的事件,以眼前可見的地圖顯示古代已消失的時空,讓讀者更能貼近司馬遷的敘事。全書地圖分為以下幾類:1.每一時期發生的事件地圖;2.戰爭地圖,包括每次戰爭前各方的形勢,各方交戰經過,戰後的局面;3.重要人物行跡地圖;4.各侯國都城遷徙、分封以及疆域變遷地圖;5.少量的自然災害地圖;6.先秦少數民族的遷徙。地圖的排列順序以年代為經,地區為緯;上限自五帝開始,下限止於漢武帝時代,按歷史年代分為八章369張地圖。每張地圖都附有標題和說明文字。說明文字務求精簡,嚴格忠實於《史記》原文,以便讀者對照閱讀《史記》;讀者只看說明文字,就能掌握原書內容,節省時間。

編輯推薦

《史記地圖集》:“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老師欣然作序:“以有形的圖像詮釋無形事件,以眼前可見的地圖顯示古代已消失的時空”“一書在手,太史公《史記》可形象、立體地展示在我們面前”近400幅地圖,近1000個古代地名,全面記載歷史變遷。

書籍目錄

千古知音共相許

《史記地圖集》的繪製過程
本書體例
第一章
五帝至西周
黃帝活動範圍
炎帝活動範圍
顓頊、帝嚳活動範圍
帝堯活動範圍
帝舜活動範圍
五帝都城
五帝陵(附:夏禹冢、蚩尤冢)
五帝氏族的分布
夏、商、周、秦與黃帝的關係
禹貢九州之一:冀、青、徐、揚、荊、梁
禹貢九州之二:兗、豫
禹貢九州之三:雍
禹貢九州之九山
禹貢九州之九川
禹貢九州之九川二:中部詳圖
禹劃分的九州
禹與皋陶
夏滅扈與五子歌
寒浞傾夏與少康中興
成湯伐葛
成湯伐桀
殷都五遷
周文王獻寶及虞芮之訟
周之遷徙
周文王征伐天下
伐紂前周勢力範圍
太公輔文王
紂王滅亡
武王進殷周及設三監
武王伐紂後對周公教誨
武王分封
周公平叛
齊國早期疆域
征淮夷殘
周成王時形勢
周公八子封地
秦、趙祖先
西周中期與三虢
共和時楚國形勢
西周末期形勢
第二章
春秋(上)
周幽王之死及秦封列侯
春秋初期秦國形勢
鄭莊公克段
衛州吁與宋、蔡、陳伐鄭
魯、鄭易許田
晉與曲沃之爭
秦滅盪
周桓王伐鄭(編葛之戰)
晉之內亂
鄭厲公上台
春秋中期楚國形勢
公元前700秦國形勢圖
齊襄公死
齊桓公返齊
楚虜蔡哀侯
宋湣公之死
齊桓公始霸與柯盟
公元前677秦國形勢圖
周王朝內亂
晉獻公調遣三公子
齊桓公撫諸侯
晉獻公滅霍、魏、耿
衛國重建與齊桓公稱霸
魯除慶父止難
齊伐蔡、陳、楚
晉太子申生死,重耳、夷吾外逃
晉國內亂
秦國領土第一次至西河
齊國四英墳冢
楚之擴張與泓之戰
晉重耳逃亡路線
晉重耳執政
周王朝動亂
周賜晉文公土地
晉、楚城濮之戰總圖
晉、楚城濮之戰詳圖
城濮之戰——晉軍凱旋
秦、晉崤之戰
秦、晉邊界戰
鄋瞞滅亡
楚莊王問鼎
晉、楚形勢圖
楚敗晉於河上
晉郤克攻齊——室之戰
晉、楚、鄭之爭
楚、晉攻鄭與陳
晉二次攻秦
楚攻吳、魯
魯國大事
晉二次伐齊
齊、晉太行之役
季札出訪
第三章
春秋(下)
楚靈王向北擴張領土
楚伍子胥出逃
吳、楚邊境之爭
楚封吳二公子於舒
魯昭公奔
吳、楚邊境之爭
吳、楚柏舉之戰
吳、楚柏舉之戰二
陽虎攻魯與夾谷之會
晉國晉陽之亂與趙氏掌晉權
孔子墮三都
吳王闔廬之死
孔子過衛、陳
吳大敗越
孔子周遊列國
蔡遷都與楚昭王死
晉敗鄭軍於鐵
春秋後期齊國外患
齊國內亂
扁鵲事跡
外交家子貢
黃池盟會前後
山東半島諸國的興亡
吳國滅亡
……
第四章
戰國
第五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
第六章
短暫的秦王朝
第七章
楚漢之爭
第八章
漢初至武帝時期
附錄
後記

書籍摘錄

楚人受封的長江中上游,生活著百濮等少數民族,無強大侯國與之對抗,故得以迅速發展。到足夠強大時,江、淮間只有大量小諸侯,不足以與之抗衡,楚國疆域迅速擴大。至楚平王(前528至前516在位)時,新興之吳、越壯大,楚國發展受扼制。至楚懷王(前328至前299在位)時,楚國急劇走向衰敗。春秋諸侯楚國面積最大,所滅諸侯最多。[本圖部分資料引自(《讀史方輿紀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