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安民

史安民,男,漢族,1955年5月出生,199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化程度,高陵縣通遠鎮何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個人簡介

 近年來,史安民團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抓黨建促發展,把黨支部建成了建設富裕鄉村、文明新村、和諧農村的堅強堡壘。他調整產業結構,引導全村民眾建成日光溫室大棚2538棟,戶均5.6棟,人均1.3棟。2008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5萬元,是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倍多。如今,何村已成為西北地區有名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批發基地。
編輯本段

人物特寫

1994年4月,史安民當選為何村村委會主任,他決定在村上擴大大棚蔬菜種植面積。“三夏”剛過,他顧不上晾曬家里收割回來的麥子,揣上3000元錢,帶上6名村民小組長,風風火火再次遠赴山東壽光,學習大棚蔬菜的作務技術。等他回到家裡,看到未及晾曬的麥子全部變霉了,老婆氣得直掉眼淚,他心裡難過極了。但他強忍著,賣掉了自家的拖拉機,籌資5萬元,又上甘肅四川,跑湖南湖北,購回鋼絲薄膜和竹竿,聯繫好上萬卷草帘子,組織民眾打牆建棚。可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麻煩出現了,由於怕擔風險,信用社原先說好的20多萬元貸款“卡殼”了。看著民眾眼巴巴的目光,史安民找到信用社領導家中,說:“以我個人的名義貸款,天大的風險我承擔。”信用社領導被這個熱血漢子打動了,終於給何村如數貸款。很快全村又建成了120棟溫室大棚,看著一棟棟大棚建成投用,他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2001年6月,史安民擔任何村黨支部書記。當時,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何村大棚菜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他帶領民眾抓住機遇大發展,2002年何村大棚突破千棟,至2008年總數達到了2538棟,實現了戶戶有棚、人人有棚,全村90%的勞動力專門從事大棚菜生產。蔬菜品種由最初單一的芹菜、豆角發展到如今的西紅柿、聖女果、黃瓜、辣椒、乳瓜等十幾個品種,被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蔬菜”基地。2008年全村蔬菜總收入達到3000萬元,人均蔬菜收入達到1.5萬元,大棚菜已成為民眾增收的支柱產業,何村也從一個以種糧為主的窮村一躍成為聞名省內外的小康村。大家紛紛前來參觀學習,史安民也經常被邀請到各地講課,進行現場指導,輻射帶動了周邊地區大棚產業的迅猛發展。
新農村建設以來,史安民團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堅持“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按照“六新”標準,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硬化道路4.8公里,埋設排水管網5公里,修建了5座公廁及6座垃圾台,安裝了161盞新路燈,自來水管網通進全村528戶,粉刷沿街牆體牆面3.8萬多平方米,清理垃圾5000多方,拆除占道建築1000平方米,新建沼氣池50個,新建無害化廁所100個,新建了1200平方米民眾文化娛樂廣場和500米的文化牆,籌資30餘萬元對村容村貌進行了綠化、美化,使何村成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編輯本段

榮譽

史安民得到了民眾的一致好評,受到了各級組織的表彰:2004年被高陵縣委評為“學雷鋒活動先進個人”,2005年獲中央農廣校“全國優秀學員”、西安市“勞動模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中心戶長”等稱號,2006年獲西安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7年獲陝西省“勞動模範”和省級“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稱號,2008年被陝西省委授予“郭孝義式的農村黨支部書記”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