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造山帶

台灣造山帶

台灣造山帶(Taiwan orogenic belt)是台灣本島及其附近島嶼組成的新生代的弧—陸碰撞造山帶。區域構造呈北北東走向,與島的長軸方向一致。台東海岸山脈由新近紀的安山岩、濁積岩和利吉混雜堆積等雜岩體組成。

基本信息

簡介

台灣造山帶(Taiwan orogenic belt)是台灣本島及其附近島嶼組成的新生代的弧—陸碰撞造山帶。區域構造呈北北東走向,與島的長軸方向一致。
台灣造山帶台灣造山帶

中央山脈

從主分水嶺中央山脈向西地層時代依次變新,相當於歐亞板塊前沿的大陸邊緣楔體和前陸盆地;台東海岸山脈則是呂宋火山弧的北延,它是菲律賓海板塊的一個組成部分。兩者沿台東縱谷左行走滑斷層相拼接,蛇綠岩和混雜堆積沿這條縫合帶出露。
中央山脈中央山脈

大南澳群

台灣最老的地層稱大南澳群,沿中央山脈東坡分布,為一套綠片岩、火山岩和角閃岩,上部含石炭紀、早二疊世化石大理岩,構成造山帶的基底雜岩。其上疊加了晚中生代的雙變質帶,其中高壓低溫帶(玉裡帶)在東,高溫低壓帶(太魯閣帶)在西,反映了晚白堊世時古洋殼的向西消減。

台東海岸山脈

中央山脈主脊和西坡為古近紀的板岩系。新近系分布在更西面的台灣西部丘陵區,為海相到海陸互動相碎屑岩,下伏有海相白堊系。台東海岸山脈由新近紀的安山岩、濁積岩和利吉混雜堆積等雜岩體組成。台灣全島的構造總體由向西北凸出的弧形疊瓦逆沖帶組成。現今的台灣島處於琉球弧與菲律賓弧的交接部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