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黃岩

台州黃岩

黃巖區,隸屬浙江省台州市,位於浙江黃金海岸線中部,東界椒江區、路橋區,南與溫嶺市、樂清市接壤,西鄰仙居縣、永嘉縣,北連臨海市;中心約位於東經120°34' 北緯28°50';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區總面積988平方公里,轄8個街道、5個鎮、6個鄉,戶籍人口61.10萬(2016年末)。 唐上元二年始設永寧縣,天授元年改名黃岩至今,建制幾經更迭。元代元貞元年,升為黃岩州。1989年,撤縣設市。1994年,撤市設區,今為台州市主城區之一。 黃岩地形狹長,地勢西高東低;模具產業發達,被譽為“模具之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2013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著名景點有:富山大裂谷、黃岩瀑布、黃岩石窟、九峰公園等。

歷史沿革

黃岩歷史悠久,建制幾經更迭。

黃岩故地在夏、商、周為東甌地。

春秋戰國為東甌王國。

秦代屬閩中郡。

漢代屬回浦縣、章安縣、永寧縣。

三國、兩晉至南朝屬臨海縣。

唐代上元二年(657)始設永寧縣,唐武后天授元年(690)改名為黃巖縣,因中國道教名人王方平隱居之山頂有黃石而得名。

元代元貞元年(1295),升為黃岩州。

明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縣。

1989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黃岩市。

1992年撤區並鄉擴鎮,從55個鄉鎮合為26個鄉鎮。

1994年12月,台州地區撤地易地設市,黃岩撤市設區,為台州市的主體城區之一。

1996年,黃巖區面積998平方千米。轄9個鎮、7個鄉,區政府駐城關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黃岩全區轄8個街道、5個鎮、6個鄉 ,區政府駐東城街道縣前街22號。

類別政區
街道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澄江街道、新前街道、江口街道、高橋街道
寧溪鎮、北洋鎮、頭陀鎮、院橋鎮、沙埠鎮
富山鄉、上鄭鄉、嶼頭鄉、上垟鄉、茅畲鄉、平田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巖區市中心約位於東經120°34' 北緯28°50',處於台州市中部。地域東西長54千米,南北寬25千米,全區總面積988平方千米。

地形

黃岩轄區地形狹長,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高山。東部屬於溫黃平原,西部為丘陵山地,境內主要山脈有 括蒼山支脈和北雁山余脈,自西向東延伸。

氣候

黃巖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區多年平均氣溫為17℃,以1月份最冷,其多年平均氣溫為6℃;7月份最熱,其多年平均氣溫為27.8℃。多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上的積溫為5336℃,持續日照天數247.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5小時。

黃巖區降雨分布自西向東,隨高程降低而遞減。西部山區一般年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中部丘陵和東部平原地區為1600-18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7天。多年平均陸面蒸發量為671毫米。多年平均風速為2.7m/s,乾旱指數為0.53。一般每年3-4月份為春雨季節,5-6月份為梅雨季節,雨量較多,7-9月份即是高溫乾旱季節又是颱風暴雨期,乾旱期一般為40-50天,10-2月為少雨季節。

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加上地形、地理環境的影響,存在東部和西部以及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明顯氣候差異。

水文

黃巖區水域屬於 溫黃平原,境內主要由 永寧江水系和金清河網組成,其中永寧江最大,幹流全長77千米。河道主要由1條省級河道(永寧江),8條市級河道(江南渠道、中乾渠、南官河、西江河、東南中涇、山水涇、東官河、江北渠道),18條區級河道(西官河、西建河、永豐河、復興河、西南中涇、新江浦、龔嶼浦、黃岩溪、半嶺溪、柔極溪、永寧溪、九溪、元同溪、沙埠溪、南岙溪、北岙溪、牌門溪、中排溪)和1300多條區級以下河段組成。水庫主要由1座大型水庫(長潭水庫),2座中型水庫(秀嶺水庫、佛嶺水庫),9座小(一)型水庫和16座小(二)型水庫組成,共有山塘657座。水閘主要由1座大型水閘(永寧江閘),1座中型水閘(西江閘),小型水閘近70座組成。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黃岩東部屬溫黃平原,西部是山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區森林覆蓋率70%。大寺基林場面積2.4萬畝,蓄積木材12餘萬平方米。植物資源有針葉林、闊葉林、混交林、竹林、矮林灌叢等40多科700多種,花卉品種145種,藥材近百種 。

礦產資源

黃岩已探明大型 鉛鋅礦床儲藏量在150萬噸以上,並含金、銀、鎘等多種金屬元素。石礦含有輝綠岩、泡沫流紋岩、沸石、金剛石和大理石。

水力資源

黃岩的西部山區河床陡峭,水力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永寧江上游柔極溪、黃岩溪、半嶺溪、小坑溪等流域。1998年建成富山一級電站,其引水隧道至電站,落差484米,為省內第二高水頭電站,裝機2台8000千瓦電機組,平均0.9立方米的水能發出1度電。

人口民族

人口

常住人口

全區常住人口為63.21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6.40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81萬人,增長12.07%,年平均增加0.68萬人,增長1.15%。全區常住人口中區外流入人口為14.04萬人,占22.21%。

家庭戶人口

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22.10萬戶,家庭戶人口為59.49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9人減少0.20人。

性別構成

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2.15萬人,占50.85%;女性人口為31.07萬人,占49.1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3.47,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2.57略有上升。

年齡構成

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8.95萬人,占14.16%;15-59歲人口為44.35萬人,占70.16%;60歲及以上人口為9.91萬人,占15.6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6.91萬人,占10.9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2.33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60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4個百分點, 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89個百分點。 城鄉構成

全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0.69萬人,占64.3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2.52萬人,占35.63% 。

民族

全區共有29個少數民族,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分布在全區19個鄉鎮街道。

全區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 藏族、 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哈尼族、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枯族、 水族、 土族、 仫佬族、 布朗族、 撒拉族、 仡佬族。

政治

陳建勛:黃巖區區委副書記、區長人選

顏海榮:黃巖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陳金華:黃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朱永芳:黃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葛久通:黃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馮繼敏:黃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屠榮彪:黃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黃岩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06億元,比2012年增長7.3%。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00億元,增長0.1%;第二產業增加值156.43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34.55億元,增長7.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2:51.9:42.9調整為4.9:51.1:44.0。人均生產總值50798元,比2012年增長6.9%,按年平均匯率折算8203美元 。財政總收入47.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5億元,分別增長13.8%和15.8%,增幅分別位居全市第一和第二。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1億元,增長23%;工業性投資43.4億元,增長2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4億元,增長4.6%。自營出口總額20.5億美元,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7億元,增長1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1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216元,分別增長9.5%和10.5% 。2012年一、二、三產業比例從2005年的6.6 :54.7 :38.7調整為5.2 :53.9 :40.9 。

農業

黃岩全區有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市級26家。年產值達到22.2億元,銷售收入19.3億元,出口創匯12億美元。黃罐集團被命名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黃岩食品工業園區已成為世界桔罐加工中心、東南亞最大的食品罐頭園區。

黃巖區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農產品行銷管理中心。台州市西部農副產品配送中心已連線合作社35家,超市(含連鎖門店)112家、酒店食堂菜場30家,共配送各類優質農產品5萬噸,初步形成了穩定的行銷網路,為西部山區農民增加收入超過3000萬元。2005年榮獲區級農業龍頭企業稱號,2006年6月獲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稱號,2008年被授予國家級扶貧農業龍頭企業。

已有2個農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9個農產品分獲省、市農產品名牌稱號。有54個產品榮獲省農博會優質農產品金獎。全區建立各類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33個,面積10.55萬畝,3個農產品通過有機產品認證,13個通過綠色食品認證,25個農產品獲全國無公害標誌。

林業

黃岩地處浙江中部沿海,素有“七山半水兩分 半田”之稱。全區林地面積6.9萬平方米,活立木蓄積 164.9萬立方米,林木年生長 量為13.2萬立方米,70%的林地決定了林業在全區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林業用地105.3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103.3萬畝,農田林網及四旁樹木13683萬株,森林蓄積22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0%。以長潭水庫為中心規劃國家、省級等生態公益林46.5萬畝,上游及周圍完成封山育林12萬畝,鄉級以上公路及河道綠化率達81.8%,初步形成以針闊混交林為主體,網、帶、片、點相結合的生態防護林體系 。

全區經濟林總面積25萬畝,總產量16萬噸,產值5億元,其中柑桔7.5萬畝,楊梅7萬畝,形成柑桔、楊梅、枇杷三大林業支柱產業格局。黃岩森林資源管護體系逐趨完善,初步形成了以林業公安、林政、森林植物檢疫、野生動物保護為主的林業執法體系。全區現有森林執法人員29人,野生動植物保護站10個,木材檢查站1個。全區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事故,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

工業

1994年8月,黃岩撤市設區,工業經濟發展緩慢。隨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出口依賴型黃岩工業經濟遭受重創,五年內,工業經濟年均增長率為2.5%。金融危機後,黃岩工業經濟歷經快速發展的10年,工業經濟實力逐步攀升。1999年,黃岩 工業增加值僅為31.54億元,規模以上企業為207 家,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總值為50.45億元。經過十 年的發展,2008年黃岩實現工業增加值為93.41 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723家,規模以上企業實 現生產總值達274.02億元。1999年到2008年,工 業經濟增加值增長2.9倍;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企 業增加了 516家,年均增長率為24.9%。工業對 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2008年,工業經濟在 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達到53.8%。規模企業培育也取得新突破,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32家,超5億元企業達到3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全區現高中學校13所(普高5所、職高8所,其中民辦職高5所),義務教育學校63所(國中23所,包括民工子弟學校7所,昌文中學1所,國小38所,包括民辦新東方國小1所),幼兒教育機構94個,特殊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電大1所,其中 黃岩中學為一級重點中學。

2002年,黃巖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浙江省教育強區”,2005年,通過省教育強區復檢,2008年,被確定為省課外文體活動示範區,2008年、2009年獲得台州市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一等獎,2008年被評為浙江省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優秀單位,2007、2008、2009年分別獲得黃巖區綜合目標考核一等獎 。

文化事業

黃岩的區、鄉、村三級文化基礎設施網路基本建立,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區建成了2個省級文化示範村、27個省級文化示範戶,院橋、沙埠、新前、北洋等4個鄉鎮(街道)被省文化廳評為“浙江東海文化明珠”鄉鎮。2003年開始,根據市政府“兩個社會”考核要求,科學制訂創建工作方案,確定創建工作目標,爭先進位,全區創建基層文化俱樂部493家,建成率達87%。

社會保障

2018年5月,浙江省55地申報創建2018年“無欠薪”縣(市、區),黃巖區在列。

交通運輸

公路

甬台溫高速公路、 104國道均途經黃岩,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445千米,公路密度45.45千米/百平方千米,高級、次高級路面345.5千米。通鄉鎮公路全部完成高級、次高級化改造。建成通村簡易公路405.8千米,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均達到98.5%。“三縱四橫”的公路框架基本形成(“三縱”即104國道、甬台溫高速公路、北城至院橋公路,“四橫”即長決線、黃前線、十里舖—高橋—沙埠—茅畲—平田—樂清公路、路橋—院橋—沙埠—樂清公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公路和通村公路緊密銜接的網路體系初步建立 。擁有台州客運西站以及寧溪、院橋、沙埠、上洋、平田等鄉鎮客運站計7個客運站。其中台州客運西站屬國家一級客運站。

航空

1987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黃岩(路橋)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同年10月,成立浙江省黃岩民用航空站,是全國第一家縣級單位創辦的地方航站,2001年1月建制劃歸台州市政府直接管理 。(位於今台州市路橋區,現為 台州路橋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10多條航線。

鐵路

甬台溫鐵路現已完工,2009年10月1日正式通車, 台州站位於黃巖區 北城街道王林村,緊接淨土岙村,距黃岩中心區5千米,距離 椒江中心城區15千米,距路橋中心城區15千米。鐵路台州中心客站已被鐵道部評定為客運 一等站,台州站承擔著為台州全市及寧波南片、溫州北片少數縣(市)的服務功能。

港口

黃岩港區作為台州港六個組成港區之一,岸線總長約1.8千米,現有1個公用碼頭和5個主業碼頭,千噸級泊位1個,500噸級泊位4個,300噸級泊位2個,年吞吐貨物能力135萬噸 。江口的蘆村港與距城區17千米的椒江海門港,有客貨輪直達全國各大港口和日本、香港等國家與地區。

歷史文化

宗教

佛教

東漢至三國,江浙建寺36所,其中黃岩6所,為今兩省之首。宋代寺院91所居台州第二,其中禪寺33所。北宋賜額50所,名列台州第一。1985年後,陸續批准開放,現有批准活動場所48所,較大有隱居寺、 廣化寺、東林寺、崇福寺、淨土寺、方山寺、清修寺等。歷代高僧有唐代師彥,南宋法照和妙倫,元代秋江和無慍,明代清浚和居頂,清代所澄和敏曦,民國諦閒和摩塵。(《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63頁)

道教

始於周代劉奉林修道 委羽山,漢代司馬季主遺有赤鯉岩釣魚台。南朝始建大有宮,宋徽宗賜內宮鏞鍾等。元代趙與慶傳入全真龍門派。1933年,大有宮舉行全真龍門登錄儀式,來自全國11省高道40多人、省內百餘人參加盛典。1940年編《宗譜》載,自元代至民國,大有宮有3230位宗師、律師和嗣師。民國時,大有宮道人分布台州、溫州264所宮觀,占兩地總數97%。黃岩現有開放場所42所。(《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64頁)

應萬德反教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東南鄉天主教徒仗勢專橫。蓬街武生應萬德組織"香會",提出"除滅洋教"口號,集中千餘人,拆毀十餘處教堂。並與清兵對抗,攻打縣衙失敗後,被捕遇害。

地方風俗

住宅

舊時磚木結構平房或雙層樓房,多畚斗樓式。"口"字形謂全透,"日"字形謂兩透,"目"字形謂三透。每透又分3間、5間"一"字形和7間"凹"字形。1986年,郵電部發行普23《民居》郵票,其中第14枚《浙江民居》是城關天長街住宅,面街背河,臨街設店面,內部兼作起居室,後部臨水作廚房。《中國古代建築史》介紹黃土嶺山區住宅,利用地形靈活運用高低落差台狀地基,在其上建屋。(《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45頁)

筵席

普通待客用8碗菜餚,第1碗用海參謂參菜,用魚膠謂膠菜,用香菇謂香耳菜;再有魚、肉、蟶、蝦(蟹)、筍和蒔藥共8碗。宴席"六大六小全席",由6大碗、6小炒、12碟、2點心組成。大型宴席"八大八小全席",由8大碗、8中盆、16碟、4點心組成。(《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47頁)

古代民風

宋代"承平號無事,里無貴客,百姓厭漁獵,不識官府"。南宋亡,"縉紳先生竄匿山谷,或服衰其身,或慟哭荒郊斷壟間,如表考妣。其民皆結壘自戰相守,力盡則闔門就死而不辭"。明初"建文遜國",黃岩人"委身殉國,視死如歸。道德文章,赫然重於天下,士皆激昂奮勵,以禮義廉恥為先,以行儉名節為貴"。明中葉"民靜而安,俗朴而儉。忠節孝義史不絕書,天下稱文獻之邦者,莫之先焉","富貴之歸故鄉者,至城市必舍車而徒,見父老以齒為序"。清代"富厚之家布衣蔬食不事鮮美,農工商賈各勤其業;鮮游惰好閒之民,無強悍善斗之俗","黃岩其民秀而敏,人人殊異;皆以文藝相應,有鄒魯之風。"(明《萬曆縣誌》卷1風俗,清《光緒縣誌》卷31風土)

中秋節

黃岩八月十六日是中秋節。為紀念元末黃岩籍方國珍起義,占據浙東3府,保境安民20多年。十六日是方母周氏誕辰。(《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52頁)【吸鴉片】清道光二年(1822年),鄉村遍種罌粟,民間盛行吸菸。浙江巡撫劉韻珂上書:"黃岩一縣,城鄉吸菸,高高日出,闃無其人,月白燈紅,乃成鬼市。"1935年,縣長湯日新公布黃岩三害:土匪、花會和煙毒。(《黃巖縣志》大事記,第12、18頁)

花會

清末民國成千上萬人參與的大型賭博活動。由賭棍、無業游民和山鄉富戶組成"花會筒",賭技高者任"筒官",出資合股開設。選擇縣境山角為場所"掛花會",上有34名花會人物小旗。筒官根據參賭者捺錢在各花會人物款額,決定其中1人,將小旗高掛大樹,謂"花會開筒",捺錢參賭據此決定輸贏。(《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第556頁)

黃岩斜

市民有盲目起鬨習慣,輿論行動向一面傾斜。集市貿易尤為突出,要么無人問津,要么一哄而上搶購一空。(《黃巖縣志》第十八篇社會,555頁)

特色小吃

水浸糕

舊曆年底,家家以粳米粉蒸熟搗揉製作條狀年糕,浸水加明礬貯藏。以多為榮,往往來年二三月尚有貯藏。以糯米蒸熟搗製成塊狀或厚片狀者,稱“麻糍”,也有浸水久藏的。大多改家庭手工製作為作坊機械加工,城鎮居民大多改為隨時購食,不再水浸久貯。

青團

清明前後,采野菜煮熟搗漿,和糯米粉作團,中裹餡料,底墊楮樹葉或新竹箬,籠蒸而成,別有清香,且能助消化,舊為寒食節食品。甜的為青餅。

烏飯麻糍

春夏之交,采烏飯嫩葉(俗稱烏飯腦)搗汁,和糯米蒸搗而成,外沾松花,色香味俱佳。通常呈條片狀,中裹豆沙成卷者特佳。

麥餅筒

黃岩稱“ 食餅筒”,天台稱“餃餅筒”,臨海稱“麥油子”,三門稱“麥焦”。以麥粉糊攤成薄餅皮,中裹多種葷素菜餚,捲成筒形,現卷現食,也可油煎。此為台州各地特有節日食品。

十拼

十拼一說席餅。初到黃岩,攤檔處處有之。將肉餡、豆芽、蟶子肉、紅燒肉、蛋皮……等十樣菜餚,捲入大張春卷皮子中,一頭封煞,一頭打開,澆入肉鹵,咬吃。另用綠豆面碎湯過過。

名優特產

黃岩蜜桔( 本地早等)、黃岩枇杷、 東魁楊梅、馬鞍山葡萄、翻黃工藝品等。

風景名勝

富山大裂谷

現有八大分景區,因古崩塌緣故,礦石出露,遊客可一路攬勝,尋寶探奇。

黃岩大瀑布

黃岩大瀑布群位於浙江黃岩西部 上鄭鄉大溪坑村,與黃岩石距鄰近。瀑布群由四條瀑布組成,均屬於懸瀑。其中恩坑瀑總落差約130米,瀑布最寬可達30米左右。

中國柑橘博覽園

位於 澄江街道鳳洋村,距黃岩城區7千米。區內建有多個功能區,分橘花觀賞區(4月—5月)、休閒區、農耕體驗區。

浙東十八潭

十八潭有桐樹流金、重門開天等十個景點。一些景點的名字充滿了濃郁的紅色人文氣息,因為這裡曾經是紅軍戰鬥過的地方,窮山惡水中留有戰士們的血和汗。

柔極溪探險漂流

位於黃岩 嶼頭鄉柔極溪,上游為布袋山和石人峽景區。距黃岩城區45分鐘車程。

布袋山

主要由彌勒谷景區、古村落景區和布袋溪漂流三大景區組成,也稱為一拖三景區。

黃岩石窟

它是一處歷經千百年形成的採石勝景。

著名人物

歷史人物

杜范南宋大臣,歷官殿中侍御史、右丞相兼樞密使等職
謝希夢淳熙十一年進士,歷任大理寺司直,嘉興府通判
嚴蕊南宋中期女詞人
戴復古南宋“江湖派”詩人
方國珍元末明初浙東農民起義軍領袖
陶宗儀史學家、文學家編有《輟耕錄》三十卷
曾銑明嘉靖進士,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近現代人物

王彥威清末大臣,歷任工部衡司主事、太常少卿等職業
陳安寶陸軍上將
林蔚歷任國民革命軍旅長、國防部參謀次長、陸軍二級上將
陳芳允“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方秦漢橋樑專家

友好城市

美國 印第安納州 紐哈芬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