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會戰開始

1938年3月23日 台兒莊會戰開始
台兒莊會戰開始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赴前線
台兒莊是山東省嶧縣的一個小鎮(今屬棗莊市),位於津浦線台棗(莊)支線及台濰(坊)公路的交會點,扼運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門戶,在軍事上有著重要的地位。1938年3-4月,中國軍隊同日本侵略軍在這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會戰,擊敗了日軍兩個精銳師團,取得了震驚世界的輝煌勝利。因為這次會戰的地點在台兒莊,故稱為台兒莊會戰。
台兒莊會戰是在抗戰初期日軍大舉進攻和我國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動下發生的。當時,日軍攻陷了南京,急欲打通津浦線,奪取徐州,然後循隴海線西進,取道鄭州南下,占領我國抗戰的中心城市――武漢。為了阻止日軍的進攻,我軍事當局調集了七八萬軍隊,於1937年10月12日任命李宗仁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指揮津浦線的防禦戰。
日軍打通津浦線的作戰計畫,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南路主攻,北路助攻。南路日軍四個師團,作戰時間從1938年1月26日至2月21日,差不多一個月。第五戰區李品仙、廖磊兩個集團軍及于學忠第五十一軍,與日軍激戰多次,敵我雙方形成隔河對峙的局面。北路助攻的日軍,也無法取得進展。第二階段為北攻南守。北路作戰的日軍,是磯谷廉第十師團和板垣征四郎第五師團,由左右及津浦正面三路前進。津浦左翼,日軍第十師團瀨武旅團於2月25日,以其主力渡過黃河,向嘉祥等地進攻。第三集團軍孫桐萱、曹福林兩個軍與日軍苦戰多日,嘉祥失而復得,魯西第五戰區左翼轉危為安。津浦右翼,日軍第五師團由青島登入後,經濰坊轉南猛攻臨沂,張自忠親率第五十九軍與龐炳勛第四十軍協同作戰,血戰五晝夜,斃傷日軍4000人。臨沂之戰告捷,粉碎了日軍第十、第五師團會師台兒莊的計畫。
日軍在津浦線北路左右兩翼受到重大打擊,於是第十師團便由津浦正面孤軍深入。從3月14日起,瀨谷旅團自兩下店(鄒縣南)猛攻滕縣,同開赴前線抗日的川軍第二十二集團軍第一二二師血戰三晝夜,17日攻陷滕縣,師長王銘章殉國。20日,瀨谷旅團占領嶧縣,沿台棗支線向台兒莊突進,企圖一舉而下徐州,奪取打通津浦線的首功。
第五戰區偵知日軍的戰略意圖,制訂了台兒莊作戰計畫:一、命孫連仲第二集團軍的三個師沿運河布防,並固守台兒莊;二、命湯恩伯第二十軍團三個軍讓開津浦正面,誘敵深入,待日軍主力進到台兒莊時,即潛進南下拊敵之背,協同孫集團軍將日軍包圍並殲滅之。
3月23日,擔任台兒莊守備的池峰城第三十一師,派出騎兵連北上誘敵,同日軍在康莊發生遭遇戰,台兒莊會戰開始。該會戰一直到4月6日,日軍全線撤出為止,共消滅日軍萬人左右。這是繼平型關作戰以後我國軍隊取得又一次偉大勝利。這一勝利,提高了前線士氣,振奮了民族抗戰精神,毛澤東對於這次會戰的意義給予了肯定的評價,指出:“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台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台兒莊會戰開始
炮火閃爍的台兒莊戰場
台兒莊會戰開始
中國士兵用機關槍向轟炸陣地的敵機猛烈射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