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采品位

可采品位就是指礦石的開採成本底於贏利的品位礦石。我國執行的最低工業品位指標,基本上按國家規定,數十年一貫制的。事實上,由於礦區所處的開發利用條件(如露采和坑采,平硐、斜井和豎井開採,淺采和深采,水電、尾礦處理與堆放)、運輸條件和礦石的可選冶性之不同,礦產品市場之不同,最低工業品位,即可采品位大為不同。根據國內同類型礦山一般生產技術經濟指標和礦產品市場3年的平均價格,就可計算出可采品位。

影響因素

一、噸礦生產成本

噸礦生產完全成本:為每噸原礦所分攤的採礦、選礦和原礦運輸成本、企業管理、精礦銷售、礦山維檢和礦權使用等費用的總和。

採礦成本:即出礦成本。不同的開拓方式(露采、平硐、斜井、豎井)、採礦方法、排水量大小等,均影響採礦成本。目前一般坑采成本為20-70元/噸。

選礦成本:選礦成本受礦石可選性制約,主要為選礦藥劑和球磨機鋼球消耗量,尾礦處理與輸送費用(趨勢是乾砂堆放和膠結充填)。目前一般選石廠的生產成本為20-70元/噸。

原礦運輸成本:指采出礦後由坑口至選廠的運輸費用。目前一般礦山的原礦運輸成本為10-50元。

企業管理費:企業管理費受企業規模大小和管理水平的影響。目前一般礦山企業的管理成本為10-20元/噸。

精礦銷售費:精礦由礦山選廠運至冶煉廠交貨地點的一切費用。每噸原礦的精礦銷售費用為10-30元/噸。

礦山維檢費:按財政部規定,從2004年1月1日起,每噸原礦提取15--18元的礦山維檢費,以支持簡單再生產。

礦權使用費:國家及地方政府規定要交納的資源補償費、資源使用費等,折合每噸礦石的費用(一般10-20元)。

二、噸礦所產的精礦(折合金屬噸)產率(%)

每噸原礦所產的精礦量(折合金屬噸)取決於採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

採礦貧化率:因地質條件不同,採礦方法不同和管理水平不同,採礦貧化率而有差異。目前,我國坑內採礦的貧化率一般為10—25%。

選礦回收率:根據具體礦區的礦石可選性試驗結果選取指標,如60-90%。

精礦產率=(1-採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

三、精礦銷售價格:合格精礦現貨銷售價格(換算為金屬噸)一般為三月期金屬期貨的周平均價格,再乘以價格係數(60-85%)。

可采品位的確定

如:某地採礦成本50元/噸,選礦成本40元/噸,原礦運輸成本30元/噸,企業管理費20元/噸,精礦銷售費20元/噸,礦山維檢費15元/噸,礦權使用費20元/噸,總計噸礦生產成本195元/噸。

採礦貧化率10%,選礦回收率80%,則每噸原礦的精礦(折合金屬噸)產率72%。

如果金屬價格如銅為6萬元噸,計價係數為80%,合格精礦(折合金屬噸)為4.8萬元/噸。

那么:金屬價格6萬×計價係數80%×原礦品位×精礦產率(折合金屬噸)72%=195元

原礦品位=0.56%,亦即可采品位(礦區平均品位)為0.56%

如以鉛鋅金屬平均價格1.6萬/噸,計價係數為70%,同樣的產率和生產成本,

金屬價格1.6萬×計價係數70%×原礦品位×精礦產率72%=195元

原礦品位=2.42%,亦即可采品位(礦區平均品位)為2.42%

注意

1、可采品位實際上為礦山建成投產後,正常生產的盈虧平衡點。如果礦山建設資金(含購買礦權費用,供電線路和降壓站,設備投入,用地用林用水費用,道路建設,選廠建設,礦山建設,辦公設施,生活設施等)沒有收回,除了還本外,還要付息。這部分利息,一般要按10-20%計算,數額也是很大的。

2、生產規模加大,會降低噸礦生產成本。主要表現在企業管理費用的降低和規模生產後,採選成本也會降低。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