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

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

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主體是治多縣的西部,也包括唐古拉山鎮的北部),東到青藏公路(東部是長江源區域)、西至青海省界、北至崑崙山脈的搏卡雷克塔格山、南至唐古拉山脈,寬約200-300公里,總面積 4.5 萬平方公里。 是21世紀初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平均海拔 4600 米以上,年均氣溫 -10℃---4.1℃,自然環境十分嚴酷,被譽為“世界第三級”。區內陸生脊椎動物 67 種,藏羚羊、藏野驢、野氂牛等珍惜動物的種群數量在 10 萬(只)以上,是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區內還有高等植物 210 種,多數為青藏高原稀有物種,這些珍貴野生動物植物中有較高的經濟、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是豐富的高原生物基因庫,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 西邊是可可西里藏北無人區。 與長江源保護區交叉。

基本信息

圖冊 圖冊
海拔、地形、返青月份等 海拔、地形、返青月份等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可可西里山為中心,東到青藏公路、西至青海省界、 北至崑崙山買的搏卡雷克塔格山、 南至唐古拉山鎮(屬格爾木附區),總面積 4.5 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4600 米以上,年均氣溫 -10℃---4.1℃,自然環境十分嚴酷,被譽為“世界第三級”。區內陸生脊椎動物 67 種,藏羚羊、藏野驢、野氂牛等珍惜動物的種群數量在 10 萬(只)以上,事業生動物的天然樂園;區內還有高等植物 210 種,多數為青藏高原西有物種,這些珍貴野生動物植物中有較高的經濟、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是豐富的高原生物基因庫,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

所在行政區域 所在行政區域
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 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

青海省人民政府於 1995 年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 年 12 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成立以來,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溫家寶就可可西里的藏羚和生態保護做過重要批示。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在 2001 年 7 月在青海視察工作時,專門聽取了可可里里的情況匯報。

合併 合併

國家林業局和省人民政府、玉樹州委、州政府對自然保護區健身於管理極為關心,社會各界和媒體也給予極大的關注和支持。2001 年 3 月 12 日起,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將在三年內在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捐助 200 萬元的實物和資金,用於藏羚及生態環境保護,在保護區管理局全體幹部職工的努力下,近幾年來,開展了一系列宣傳、執法、打擊破壞藏羚羊等自然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綜合治理,據統計,自 1997 年至今,開展大型宣傳活動 14 次,召開座談會 124 次,散發宣傳材料 91000 多份,辦宣傳欄 100 多個,受教育民眾達 42 萬人次;組織巡山 42 次,出動車輛 232 次,人員 504 人次,行程 75600 公里, 破獲各類案件 68 起,繳獲藏羚羊皮 2386 張,其他野生動物皮 100 多張及一些動物活體和頭骨、各類車輛 16 輛,槍 11 支,子彈 19052 發,抓獲犯罪嫌疑人和違法人員 31 人,通過卓有成效的保護,盜獵案件逐年下降,野生動物逐年增多,濫采、濫挖、濫撈的現象得到了制止,可可西里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可可西里保護區概況

圖冊 圖冊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 東經89°25´-94°05′,北緯34°19´-36°16´之間,總面積450萬公頃。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北以崑崙山為界,西北至西以省界為界,南以格爾木市管轄的唐古拉山鎮界為界,東至青藏公路109國道。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6860米。

可可西里區域情況

圖冊 圖冊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內地勢高亢,受地質地貌構造控制,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內山地、寬谷和盆地呈北西西-南東東方向有規律的帶狀排列, 自北向南為:崑崙山東段博卡雷克塔格山和馬蘭山-大雪峰組成的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極高山;勒斜武擔湖-可可西里 湖-卓乃湖、庫賽湖高海拔湖盆帶;可可西里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帶;西金烏蘭湖-楚瑪爾河高海拔寬谷湖盆帶;冬布勒山-烏蘭烏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帶。區內中部較低緩,西部高而東部低,基本地貌類型除南北邊緣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極高山外,廣大地區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 。

保護區被大量侵占

2005年《可可西里保護區被大量侵占》報導:由於人口增多和放牧範圍的擴大,原有50萬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無人區銳減了20多萬平方公里。西藏自治區林業勘查研究院院長、野生動物專家劉務林說,除羌塘和可可西里兩個自然保護區被大量擾占以外,兩個保護區以外的10多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區”,也有牧民居住或人類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