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馬羊

古藺馬羊

四川省古藺縣有一種外形長得怪異的羊,它在《國家地方資源保護品種——四川省畜產品目錄》中使用的學名是"馬羊" 。 “古藺馬羊”是列入《四川畜禽品種志》的優良地方品種。屬於四川6大山羊品種,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 古藺馬羊主要分布於四川古藺縣,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板皮面積大,品質好的特點。 2009年,古藺縣畜牧養殖協會申請的“藺州馬羊”商標正式獲得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准,標誌著古藺縣馬羊正式獲得生產專用權。 2008年,古藺馬羊列入四川省省級品種保護目錄,成為四川省5大山羊品種之一,是瀘州市唯一入選品種目錄。 2012年3月,CCTV7《每日農經》欄目組前往瀘州拍攝古藺馬羊《長得怪的羊》。 2012年5月4日,CCTV7《每日農經》播出《長得怪的羊》。

基本信息

生長環境

古藺縣位於四川南部邊緣,與雲貴高原接壤,屬大婁山脈尾部,在東經105°36′~106°35′,北緯27°40′~28°20′之間,海拔700-1300米。境內山巒起伏,河谷交錯,兼有中山、低山、丘陵等各種地貌,宜牧荒山草坡和灌木叢占總面積的1/3左右。

外貌特徵

圖2 古藺馬羊(公) 圖2 古藺馬羊(公)

古藺馬羊被毛主要有兩種顏色,一種為麻灰色,即每根毛纖維上段為黑色,下段為灰色,形成灰底顯黑麻;另一種為褐黃色,即每根嬌縱上段為黑色,下段為褐色,民眾稱為茶褐羊。一般腹部毛色較體軀毛色淺,母羊被毛較短,公羊被毛較長,在頸部、肩部、腹側和四肢下端多為黑灰色的長毛。公、母羊大多數無角,形似馬頭。公羊外貌雄壯,體態矯健;母羊外形清秀,性情溫馴。頭部中等大,額微突,鼻樑平直,兩耳向側前方伸直,面部兩側各有一條白色毛帶,俗稱狸面。公、母羊均有鬍鬚,頸下有肉鈴的約占1/5;胸部深寬,前胸發育良好,背部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略斜,四肢較高,骨骼粗壯,姿式端正;體型近似磚塊形.體重:公羊為39.81千克,母羊為36.6千克。

產地分布

調查結果顯示,古藺縣28個鄉鎮均有該品種的分布,目前存欄馬羊總量最多的是石寶鎮總量為800隻,總量達300隻以上的鄉鎮只有三個即金星鄉、二郎鎮和水口鎮,分別存欄340隻、310隻和390隻,其他鄉鎮分布比較零星。其主要原因是上述鄉鎮地處長江上游支流赤水河沿岸,灌叢草地豐富,地理氣候條件適宜,當地農戶歷來有養羊習慣。

品種性能

繁殖性能

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板皮面積大,品質好的特點。

生產性能

屠宰率:成年閹羊為57%,母羊為43%。產羔率為214%。板皮面積大品質優良。周歲羊板皮面積可達5896~7905平方厘米,成年羊達8200~8990平方厘米。在調查外貿公司收購的428張板皮中,特、甲級皮占43.2%,乙、丙級占36.7%,級外皮占20.1%。

品種保護

為了保護馬羊品種、最佳化馬羊品種,古藺縣在護家鄉建立了馬羊純繁基地,對馬羊進行純繁擴壯,由於得到有效保護,古藺縣馬羊數量逐年增多,2008年,古藺縣馬羊存欄達14萬隻,出欄17.1萬隻,實現產值6840萬元。

飼餵管理

古藺馬羊的飼餵量要根據其採食量來定,吃多少餵多少。其採食量與羊的品種、年齡、性別、體格和飼料適口性、水分有關。羊採食量越大,其日增重越高。羊對乾草的日採食量為2—2.5千克,對新鮮青草為3—4千克,精料為0.3—0.4千克,飼餵方法是先餵精料,然後餵乾草或粗料,最後飲水。草料隨時添加,以保持羊的旺盛食慾,提高其採食量。養殖種草方面可以選擇hn-mc苜蓿、hn-mc黑麥等高產牧草,對於飼草、飼料的準備,飼草、飼料是古藺馬羊育肥的基礎,在整個育肥期每隻羊每天要準備乾草2—2.5千克,或青貯料3—5千克,或3—5千克的氨化飼料等;精料則按每隻羊每天0.3—0.4千克準備。掌握粗精飼料比 羊雖然能充分利用粗飼料,但為了提高其育肥期的日增重,必須給予一定的高能飼料。適當的精粗比例,既能提供能量,又能滿足蛋白質的需要,還能維持瘤胃的正常活動,保證羊的健康狀況,因此精飼料以占日糧的1/3為宜。

價值

古藺縣馬羊數量逐年增多,2008年,古藺縣馬羊存欄達14萬隻,出欄17.1萬隻,實現產值6840萬元。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馬羊肉除了煮火鍋外,還有很多吃法,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和食用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