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絳鎮

古絳鎮

古絳鎮,山西省新絳縣,位於絳縣中部,下轄1個社區53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氣候特徵

古絳鎮古絳鎮

古絳鎮氣候屬於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2℃,年平均降水量618。3毫米,年平均日照2280小時左右,全年平均無霜期180-210天,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地震設防烈度為7-8°區。

經濟狀況

古絳鎮由原城關鎮勃村鄉中楊鄉撤併組建,全鎮1個社區53個行政村,耕地面積9。82萬畝,水澆地面積占39。6%。轄區總人口6。94萬人,其中社區建設管理委員會2。44萬人,分為54個居民小區。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1。54億元,社會固定資產總額247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62億元,財政總收入1264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88元。

發展思路

古絳鎮經濟發展指導思想:高舉鄧

古絳鎮古絳鎮
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財政增效,企業增資,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把古絳鎮建設成為優質苗木生產大鎮,特色養殖畜牧大鎮,市場流通商貿大鎮,民營經濟工業大鎮,科技文化教育大鎮,實現綜合經濟實力強鎮,確保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圍繞這一指導思想,全鎮上下奮力實施“12345”工程:
圍繞一個中心。即緊緊圍繞經濟發展這箇中心,全面建設小康鄉鎮。
咬定兩大目標。即增加財政收入,增加農民收入。
實施三化戰略。即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農村城鎮化。
夯實四大基礎。即產業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勞務輸出,最佳化發展環境。
落實五項措施,即抓團結協作,增強凝聚力;抓勤學苦幹,增強戰鬥力;抓典型示範,增強說服力;抓清正廉潔,增強感召力;抓重點工程,增強影響力。
建設一流班子,帶一流隊伍,辦一流實事,創一流業績是古絳一班人的工作標尺,也是他們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把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變為自覺行動,把創五好乾部、爭五強活動貫穿於經濟建設的具體措施。圍繞黨在農村的中心工作和任務,鎮、村、組三級幹部強化公僕意識、責任意識和愛民意識,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推進了古絳鎮經濟的快速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古絳特色的黨建之路。

精神文明

在創建精神文明村鎮活動中,他們不僅把創建活動列入日程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而且貫穿於實踐“三個代表”的全過程。用科學、法律知識武裝民眾,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占領城鄉文化陣地,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入手,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創建活動,在全鎮上下營造了科學文明的創建氛圍,文明村、文明小區、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不斷湧現,遵紀守法,科技興農蔚然成風,社會主義道德風尚進一步發揚,科技教育、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義務教育達到國家規定水平,科普工作授到省科委表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名列前茅,各項工作在全縣均處於領先水平,以廣場晨練、健身健美、周末文藝、春節社火為體載體的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鎮呈現出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良好局面。

產業結構

圍繞夯實一產

古絳鎮古絳鎮
,擴張二產,拓寬三產的結構調整戰略,古絳以麥、果、瓜、菜、藥、苗木、花卉和養鹿、牛、豬、羊、禽為主的農業產業穩步增長,以化工、食品、藥品生產為主的工業發展迅猛,以商、飲、行銷業為主的服務業擴大拓展。他們通過龍頭帶動區域發展,形成了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走出了一條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在發揮區位優勢和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同時,他們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水、電、路、校進一步解決好了制約鎮村經濟發展的大事和影響民眾生產生活的實事。一方面扶持農業做好城郊,廠郊農業,跳出農業生產領域增收,通過勞務輸出,不僅引導農民完成資本上的原始積累,而且完成觀念、膽識、誠信、技術、承擔風險能力等方面的原始積累。另一方面著力構築最佳化環境的發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讓更多民營經濟在古絳安家落戶,按照“產業相近,產品互聯,優勢互補,綜合利用”的原則,以維之王、金甲藥業、遠征化工、晉星、三和鎂業等企業為依託,逐步以化工、食品、藥業生產企業的合理聚集,形成古絳經濟騰飛的發展板塊。

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將圍繞質量型、環境型、生態型、綜合效益型的發展模式,同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機結合,推進社會全面進步,滿足城鎮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時引導更多的農民進入城鎮,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聚集,市場擴大的良性互動機制,進一步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積極穩妥地推進小城鎮建設進程,是城鄉布局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過程,也是強鎮富民,實現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為此,他們採取標準化設計,市場化運作,合理化布局,物業化管理的經營模式,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充分發揮了古絳作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聚集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區位、交通、資源和環境等條件,從而加快了小城鎮的建設步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