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寧頭大戰

古寧頭大戰

金門戰役,又稱古寧頭戰役,是發生在中國國共內戰末期的一場戰役。另有同名電影。

基本信息

簡介

金門戰役,又稱古寧頭戰役,是發生在中國國共內戰末期的一場戰役。

國共內戰期間,國軍在三大戰役中主力付之一炬,共軍渡江取南京、克上海後,稍事休整,嗣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廈戰役金門之戰等等。

1949年10月中國國民黨棄守廈門不久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葉飛將軍將解放軍下的32軍船隻分發給28軍,決定集中船隻來進攻大金門,但是鑒於船隻數量還是不足,日期一再的延後,終於在1949年10月24日當晚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在島上苦戰三晝夜,因後援不繼,造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金門軍隊全軍覆滅。

共軍主要罩門在缺乏海戰經驗且無海、空軍掩護作戰,但仍連克要地、擋者披靡,以鏇風之姿,迅速奪取了閩北、閩南各城。雖東南軍政長官陳誠在9月11日抵廈門對守軍營長以上進行訓話,但仍起不了作用,10月17日共軍占領廈門。時任東南軍政副長官、福建省主席湯恩伯棄兵曳甲,只能退往金門。

由於三野渡江以來,並未遭遇國軍大的反抗,一種驕傲自滿心態,充斥攻金共軍之中,未注意渡海作戰種種隱憂,如搭載船隻不足;另外情報不靈,在大、小嶝島戰役中,業已發現被俘國軍中,已有胡璉兵團第18軍主力第11師的俘虜,但主其事者仍然認為守軍要逃跑,反懷疑供詞不可靠。

台灣方面,東南軍政長官陳誠見漳州已失,金門守軍戰力不足,乃派副長官羅卓英銜命親往汕頭,洽胡璉之第12兵團增援金門。胡兵團原屬廣州方面之作戰序列,而12兵團在國防部補給名單上僅二個軍,但兵團實有三個軍,遂以未列名的一個軍調往金門,10月10日、14日第18軍兩個師及兵團部先行抵達。

10月17日廈門撤退,10月15日共軍占領廣州,原屬廣州作戰序列的第12兵團,正式撥歸東南軍政長官公署統轄,陳誠隨即命令該兵團開赴舟山,兵團以第67軍劉廉一部為第一船團,第19軍劉雲瀚部為第二船團。至10月19日,原屬第二船團的第19軍奉公署命改駛金門,22日晚抵達金門,因接駁效率不彰,直到24日晚才將部隊一半接運上岸,25日凌晨1點30分即發生狀況,共軍開始登入,進攻部隊為第十兵團下之二十八軍八十二師,共三個團九千餘人。

10月24日晚上九時,解放軍第一梯次三個團分別在澳頭、大嶝、蓮河登船完畢,二十五日約凌晨一時半抵達壟口、後沙、古寧頭一帶。為了掩護登入,解放軍炮兵開始從大、小嶝炮擊金門北岸官澳、西園、觀音亭山、古寧頭等地猛烈射擊。解放軍隔岸炮擊火力有限,最先在壟口登入的解放軍二四四團死傷慘重,二五一團在古寧頭突破登入,二五三團在在湖尾登入,突破防線,這時解放軍葉飛將軍接到登入成功報告,以為勝利在望,但是由於不熟悉潮汐漲退的關係,結果造成了搶灘船隻全部因為退潮所以全陷在沙灘上動彈不得。

國軍海軍掃雷二零二與南安二艇於三時左右在古寧頭西北海面,猛烈轟擊擱淺的解放軍船隻和軍隊。天亮後一百多艘解放軍船無一返回,二十五日解放軍二四四團一度占領雙乳山,天亮時遭國軍裝甲部隊反擊退敗。在湖尾登入的解放軍二五三團占領觀音山和湖尾高地,到二十五日中午被迫撤退,解放軍二五一團衝出包圍前進到古寧頭,固守林厝,被國軍十四師和一一八師強力反攻,國軍團長李光前不幸陣亡,而負責反攻古寧頭的十四師也是傷亡慘重。

26日凌晨,解放軍二四六團團長孫玉秀率該團的兩個連和解放軍第八十五師的兩個連增援。二四六團在湖尾登入;另兩連在古寧頭登入。二四六團的兩連,天亮時突破包圍,在古寧頭和據守該地解放軍會和,清晨六時三十分,國軍高魁元軍長指揮反擊,一一八師從浦頭以北海岸線向林厝攻擊。林厝戰況激烈是因為解放軍據永久工事還擊。九時多,國軍空軍輪番炸射。解放軍採取巷戰,雙方戰況慘烈,十二時國軍攻下林厝,十五時拿下南山。

國軍已掌控情勢,勝券在握,三五二團於十五時攻入北山,一一八師師長李樹蘭以三五三團接替三五二團,偕同戰車繼續攻擊任務,午夜時分,解放軍彈盡糧絕,突圍到海邊,一千三百餘人困在古寧頭以北斷崖下沙灘,二十七日清晨國軍猛攻,擊斃四百餘人,其餘投降,上午十時,古寧頭戰役正式結束。

人民解放軍由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的司令員葉飛上將所率領,主要參與戰役的為三野28軍,陸續在24與26日分批登入(第二梯隊後來只有不足四個連登入),人數約九千餘人。戰役結束,大半陣亡,倖存投降者僅3900餘人,其中營長六人、連長五人、指戰員一人,大部被送至台中干城營房實施新生訓練;其他官階較高,如二五一團團長劉天祥是用飛機運回。(根據國民黨官方的說俘虜7000餘人。兩者之說法差異甚大。)

大金門守軍為湯恩伯將軍(戰略顧問)委由第18軍的高魁元軍長率領所轄12兵團、22兵團,及戰車連總計22台戰車,人數總計近四萬餘人。(並不包含第五軍的高吉人軍長駐防小金門、大膽島、二膽島的5000人部隊)戰役結束後,國軍受傷人數為1900人,死亡及失蹤人數為1269人;但徐焰的《金門之戰》認為不實,傷亡應有五、六千人之數。

在共軍渡江後,國軍兵敗如山倒,幸虧有這場彌足珍貴的殲滅戰,這是東南區國軍的一次重大勝利。東南軍政長官陳誠謂之:「是共軍渡江以來碰到的第一個大釘子」;而代總統李宗仁特以此捷,於重慶致電陳誠申賀,謂:「特急,台北陳長官辭修兄:金門守軍奮勇應戰,予以重劊,捷報傳來,人心振奮,吾兄董督有方,將士用命,至足佩慰。希即傳令嘉獎,查明有功將士,呈報國防部,分別獎賞,並盼再接再厲,晉建殊勛,無任企望,李宗仁。

上述可見國府時人對此役的興奮。此戰役後,守第一線、與敵重創的201師回台整補,而胡璉之第12兵團則於12月1日奉命就地改為金門防衛司令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