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不盡[漢語成語]

取之不盡[漢語成語]

取之不盡,盡:完。拿不完,用不完,形容物質或精神的原料極其豐富。常與“用之不竭”聯用,也作“取之無盡,用之不竭”。

基本信息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孟子·離婁下》:“他那源頭只管來得不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來供自家用。”

宋·鄭興裔《鄭忠肅公奏議遺集·請罷建康行宮疏》:“天地之生財有限,小民之膏血幾何,勢無取不盡而用不竭之理。”

宋·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宋·陳亮《祭鄭景元提乾文》:“兄之文章,有源有委……取之不竭,有本如是,道德性命,此外何事!”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十九回:“你自己的家財取之不盡,用之有餘……卻是因何舍了自己的祖業,去住人家的不吉房廊?”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七回:“這一路筆墨,隻眼前幾句經書,便取之不盡,還用這等搜尋枯腸去想?”

巴金《談我的短篇小說》:“我們擁有取之不盡的寶山,只等我們虛心地去開發。”

近義詞

取之不竭、用之有餘、用之不竭、取用不竭、用之不盡。

典故

宋·蘇軾《前赤壁賦》:蘇軾被貶到黃州後,他遊覽赤壁後,即興作《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傾訴他的懷才不遇之感懷。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例句

書是智慧的源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