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防衛牆

反法西斯防衛牆

反法西斯防衛牆是柏林圍牆的正式名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東西方冷戰關係的產物。

由來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戰敗的德國不僅喪失了戰前和戰爭期間吞併的別國領土,而且根據1945年美、英、蘇三國克里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東普魯士和奧得--尼斯河以東的約11.4萬平方公里的德國領土分別割讓給了蘇聯和波蘭,其餘的德國領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則由美蘇英法4國分區占領,建立4個占領區,並由4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的最高權力。

儘管在戰後關於德國的國際文書中,有關各國都表示要保持德國的統一,使德國在清除納粹和軍國主義之後成為一個和平民主的國家,但是,由於東西方盟國的立場不同,目的和利益迥異,對各項協定都作有利於自己的解釋。於是圍繞著實施波茨坦協定、恢復德國統一以及西柏林問題,4大國及其占領區內的各派政治力量展開了尖銳複雜的鬥爭。

隨著東西方冷戰的加劇,美蘇由戰時的盟友變為競爭對手,蘇聯占領區和西方占領區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德國的分裂也一步步成為現實。

1947年至1949年期間,美、英、法先後將其在德國西部的占領區合併,召開西占區立憲議會,制定臨時憲法,實行貨幣改革,用西馬克取代原來的帝國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區立憲議會決定以波恩為首都建立聯邦國家,5月23日通過《基本法》,即臨時憲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

在蘇聯占領下的德國東部5個州,1946年4月舉行了鄉鎮、區州的選舉,建立了相應的各級議會和政府,由德國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合併而成的德國統一社會黨在各級政權機構中居主導地位。

1949年10月7日,蘇占區的德國人民委員會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至此,在德國土地上形成了兩個德意志國家。

分裂後的德國,處在東西方政治、軍事較量的漩渦之中,成為在歐洲相互對峙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前沿。1954年10月,聯邦德國同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簽署了巴黎協定,翌年該協定生效,西德結束被占領狀態,成為主權國家並加入了北約。幾天之後,5月14日,以蘇聯為盟主、包括民主德國在內的東方軍事集團--華沙條約組織也宣告成立。在此後的長時期中,德國的分裂被視為戰後歐洲秩序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在此情況下,原德國首都柏林的東半部蘇占區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區形成了兩套體制:兩個市政府,兩套警察體系,兩種貨幣。1948年12月又出現了兩個市議會。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馬歇爾計畫中的巨額援款,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櫥窗”。但它地處東德的腹地,象個孤島。

1945年到1961年間,每年約有數十萬民主德國公民通過柏林逃往聯邦德國,使民德蒙受巨大損失。

建立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時,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燈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東西分隔的開始。

星期天,當柏林人一覺醒來時,發現一道40公里長的帶刺鐵絲網沿著蘇聯占領區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國人民議院發布命令,用鐵絲網封鎖西柏林,後改為混凝土牆,建成舉世矚目的"柏林圍牆",切斷了東西柏林間的自由往來。

柏林圍牆於1964年建成。1975年對柏林圍牆的最後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圍牆全長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牆104.5公里、水泥牆10公里、鐵絲網55公里。牆高約3.6米。沿牆修建了253個瞭望塔、136個碉堡、270個警犬樁、108公里長的防汽車和坦克的壕溝。此外,還有一接觸使會發出信號的鐵柵欄119.5公里和供邊防軍士兵巡邏用的巡邏道119.5公里。柏林圍牆設有7個過境站,供牆兩邊的人員來往之用。

總共有5千人越過柏林圍牆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時死亡,其中的171人是在試圖越過市中心的混凝土牆時喪生的。

柏林及其混凝土屏障也成了冷戰及東西德間諜戰的最前沿。克格勃和中央情報局在兩邊分別設有大規模的諜報機構相互對敵,蘇聯就在連線波茨坦與西柏林的格利尼克橋(Glienicke)上與西方交換被俘間諜。

1961年10月27到28日間,美蘇兩軍就美方進入蘇占區權力一事發生爭執,雙方坦克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利檢查哨正面對峙了16小時之久,這可能是東西方關係中最敏感危險的一幕。

推倒

柏林圍牆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強烈反對和指責,邊境事件層出不窮。西方常以“違反人權”為由,要求拆除柏林圍牆。民主德國領導人昂納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對拆除,但這必須是在導致建牆的因素消失之後。進入80年代後,隨著東西方關係的緩和及兩德關係的改善,柏林圍牆一帶的緊張氣氛大為緩解,埋在兩德邊界上的自動射擊裝置和地雷被拆除,往來人員明顯增多。

1989年,波蘭和匈牙利颳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風, 民主德國的萊比錫等地也爆發了要求"自由化"的民眾遊行。民德執政的統一社會黨內部鬥爭激烈,昂納克被迫辭職。在戈巴契夫的“新思維”影響下,新上任的民德領導人克倫茨作出了突破性的決定—開放柏林圍牆關卡。

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圍牆的那個晚上,約10萬人象潮水一般從柏林圍牆的東邊湧向西邊,所有的護欄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為阻隔就這樣消失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開始拆除全部柏林圍牆。 1990年10月3日兩德實現統一,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以德國分裂為基礎、蘇美分治為特徵的“雅爾達格局”徹底完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