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戰爭

反恐戰爭

語出路透社海牙3月30日訊息。訊息說,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前往海牙參加有關阿富汗問題會議時對隨行記者說:“(歐巴馬)政府已經不再使用‘反恐戰爭’這個詞,我認為其含義不言而喻。”阿富汗戰爭被布希稱作“全球反恐戰爭”的組成部分。 美國在2001年9月11日遭受襲擊之後造出“反恐戰爭”一詞。不過,該詞遭到人權組織的強烈批評。他們認為,這個語詞被用來為許多行動辯護,例如開設關塔那摩監獄等等。在國際上,批評人士把這個詞看作一種“非敵即友”的思維方式,認為它過度依靠軍事力量。許多穆斯林也譴責這個字眼是對伊斯蘭教的褻瀆。

反恐戰爭

反恐戰爭(War on Terrorism或War on Terror)是美國及其盟友用來稱呼一場進行中的,以“消滅國際恐怖主義”為目標的全球性戰爭,起因於九一一事件。

戰爭的現階段目標包括阻止那些被美國認定為“恐怖組織”的團體(其中大部分是像基地組織、塔利班等伊斯蘭極端軍事組織)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恐怖攻擊;傳播“自由與民主”;終結那些支持恐怖主義的所謂“流氓國家”與“失敗國家”的現有政權。反恐戰爭中的首次軍事行動是北約在2001年10月進行的代號“積極奮進”的海軍演習,旨在阻止恐怖分子獲得大規模殺傷性器。緊接著是推翻為奧薩瑪·本·拉丹提供庇護的塔利班政權的阿富汗戰爭。

反恐戰爭是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希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反對下[來源請求]、而北約及其他盟國的支持下發動的。包括多種手段,如外交手段;金融制裁;加強國土安全及與其他國家開展安全合作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