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燒薯仔棗

叉燒薯仔棗

“叉燒薯仔棗”為菜名,是在傳統潮州小食基礎上,演變得較成功一款創新小食,它既保留了傳統小食“麻棗”的造型,又對餡和皮製作做了改革,使其口味更符合多樣化的潮流。特別是“叉燒薯仔棗”皮的製作,採用了潮州本土盛產的馬鈴薯,考慮到馬鈴薯含澱粉多,所以又調入適量的咖喱,增加點辣味,使它的皮炸後更加爽口,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傳統潮州小食粗料精做的特點。

菜名

叉燒薯仔棗

主料

叉燒肉,赤肉,白肉,生肉,洋蔥,濕冬菇,馬鈴薯咖喱粉生粉

配料

生抽、白糖、精鹽、蚝油、味素、麻油、胡椒粉

做法

“叉燒薯仔棗”的餡採用“叉燒餡”,其製法是把叉燒肉150克切成幼粒、赤肉100克、白肉50克、生蝦肉100克切成幼粒,用濕粉水上漿,在五成熱的油鍋中泡過撈起;洋蔥50克、濕冬菇50克切幼粒,下油鍋炒香,再下叉燒粒、赤肉粒、白肉粒、蝦肉粒炒勻,調入生抽、白糖、精鹽、蚝油、味素、麻油、胡椒粉,勾芡盛起。
“叉燒薯仔棗”的皮主要採用馬鈴薯製作,其做法是先將馬鈴薯去皮洗淨切塊,上蒸籠蒸熟,放砧板上壓成泥,調入適量咖喱粉和生粉,搓揉均勻。皮製成後包上叉燒餡,做成棗形,滾上麵包糠,放入五成熱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成。

特點

“叉燒薯仔棗”是近年來,在傳統潮州小食基礎上,演變得較成功一款創新小食,它既保留了傳統小食“麻棗”的造型,又對餡和皮製作做了改革,使其口味更符合多樣化的潮流。特別是“叉燒薯仔棗”皮的製作,採用了潮州本土盛產的馬鈴薯,考慮到馬鈴薯含澱粉多,所以又調入適量的咖喱,增加點辣味,使它的皮炸後更加爽口,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傳統潮州小食粗料精做的特點。

名家點評

在潮州地區,有人又把馬鈴薯稱為“薯仔”。“叉燒薯仔棗”這款創新潮州小食,是在潮州傳統小食“麻棗”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創新出來的品種。
首先,它把“麻棗”原來的甜餡,改為廣式點心中的“叉燒餡”,使口味更為豐富,具有濃郁的叉燒味;其次,“麻棗”皮原是使用糯米粉,而“叉燒薯仔棗”則採用馬鈴薯為原料做皮。

營養價值

1.蝦中含有20%的蛋白質,是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食品之一,是魚、蛋、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蝦和魚肉相比,所含的人體必需胺基酸纈氨酸並不高,但卻是營養均衡的蛋白質來源,另外,蝦類含有甘氨酸,這種胺基酸的含量越高,蝦的甜味就越高。
2.蝦和魚肉禽肉相比,脂肪含量少,並且幾乎不含作為能量來源的動物糖質,蝦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同時含有豐富的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的牛磺酸,蝦含有豐富的鉀、碘、鎂、磷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等成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