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時系統

原子時起點定在1958年1月1日0時0分0秒(世界時UT),即規定在這一瞬間原子時時刻與世界時刻重合。 由各實驗室用足夠精確的銫原子鐘導出的原子時稱為地方原子時。 國際時間局比較、綜合世界各地原子鐘數據,最後確定的原子時,稱為國際原子時,簡稱TAI。

系統簡介

原子時系統-AT
原子時系統-1967年第13屆國際計量委員會大會決定:“秒是相當於原子133在兩個基態的超精細結構的能級躍遷輻射的電磁振盪9192631770周所經歷的時間。”這樣定義的時間系統稱為原子時系統,英文簡稱AT。
原子時起點定在1958年1月1日0時0分0秒(世界時UT),即規定在這一瞬間原子時時刻與世界時刻重合。但事後發現,在該瞬間原子時與世界時的時刻之差為0.0039秒。這一差值就作為歷史事實而保留下來。在確定原子時起點之後,由於地球自轉速度不均勻,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的時差便逐年積累。
根據原子時秒的定義,任何原子鐘在確定起始曆元後,都可以提供原子時。由各實驗室用足夠精確的銫原子鐘導出的原子時稱為地方原子時。目前,全世界大約有20多個國家的不同實驗室分別建立了各自獨立的地方原子時。

名字來源

國際時間局比較、綜合世界各地原子鐘數據,最後確定的原子時,稱為國際原子時,簡稱TAI。TAI的起點是這樣規定的:取1958年1月1日0時0分0秒UT的瞬間作為同年同月同日0時0分0秒TAI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