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群

氏族公社形成前的早期原始人群體,是人類的童年時期。 原始群是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正在形成中的人的群體。 原始群是一個專門名詞,通常特指從猿到人過渡時期的群體,代表從猿到人的過渡期。

百科名片

原始群也稱“原始游群”(primitive horde)。氏族公社形成前的早期原始人群體,是人類的童年時期。族外婚導致氏族制度的形成和原始群的解體。原始群活動的歷史,大致為舊石器時代的早期和中期到母系氏族公社形成而結束。屬於原始群時期的,中國有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北京猿人、馬壩人、丁村人等。

簡介

原始群是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正在形成中的人的群體。如美國民族學家L.H.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中所說的“人類的童年”,處於蒙昧時代低級階段。又譯作群、群團、原始群團。德文為Rudel,英文為horde ,意即人類遠祖的群體。這個階段遠自約1400萬年前的臘瑪古猿和後來的南方古猿,到早更新世人類出現時為止。這種正在形成中的人使用天然木棒和石頭作為工具,靠採集、狩獵為生。他們為了抵禦毒蛇猛獸及自然力的襲擊而進行協作,必須聚處群居,開始形成並使用音節語言。兩性關係沒有限制,無婚姻規範和家庭形式。他們還不是真正的人類。
另一種意見認為原始群就是包括直立人在內的真正人類社會的群體,並提出將原始社會劃分為原始群和原始氏族社會兩個階段。學術界對此未有定論。

中國理論分期

中國現今的理論認為,中國歷史中的原始群(約前170萬年——約前10萬年)分為:原始群前期(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金牛人);原始群後期(有馬壩人、長陽人和丁村人).而原始群和其後的氏族公社時期是中國原始社會(約前170萬年——公元前21世紀)的兩個階段。

一般定義

原始群:原始群是從猿到人進化時期的群團,屬於正在形成中的群體,恩格斯稱它為蒙昧時期低級階段.那時,人類剛剛從動物界中分離出來,居住和流徙於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和湖岸河邊.為了對付十分困難和嚴峻的生活環境,人們結成幾十個人的小群體即原始群,依靠集體的力量生存.在原始群中,人們共同採集可食的植物,捕食昆蟲,獵取野獸,吸吮蜂蜜.出於食物來源缺乏,即使得到一點點,也要在原始群中分食.他們使用天然棍棒或製作粗糙石器,集體進行採集和獰獵,過著群居雜婚的生活,性關係相當混雜,但母子關係相當清楚.原始群是人類社會的雛形,是原始社會的最初階段,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的人類社會組織.
原始群是一個專門名詞,通常特指從猿到人過渡時期的群體,代表從猿到人的過渡期。現代科學發現和研究成果表明,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群體生存的時期是迄今所知原始群形成和產生髮展的時期,其經歷的時間約從距今1400 萬年前至距今 300 多萬年前。
以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阿法種)為代表的原始群,被不少專家們認為是人類的遠祖,亦即人類早期的直系祖先。中國雲南祿豐石灰壩和湖北建始高坪已分別發現了這兩種古猿的化石,它們的發現表明在我國境內亦曾存在過象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式的原始群。
人是一切動物中最社會化的動物,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標誌之一便是社會化、群體化、組織化。人類社會發展的前身或雛形是具有一定社會本能的高度發達的猿群,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均是這樣的猿群。他們正處在從猿到人的過渡時期,是“正在形成中的人”,為了生存,他們以群體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集體地勞動,集體地生活,集體地與大自然進行抗爭。這種集體性相互依賴的組合,構成了最早的原始群體,並初具一定的原始組織意義。從人類社團組織的角度考察,這種原始群或可稱為人類最早的社團組織雛型。但嚴格而言,這種社團組織雛型,組織性尚不穩定,尚未有真正的組織原則和規例,在群體生活中,唯有母子之間的關係較密切,故母權能起到某些作用。
象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這樣的原始群,由於在世界範圍內均有一定量的較廣泛的分布發現(指化石資料),其在客觀事實上構成了一定的發展規律性、習慣性或流行性。故這一組織性不穩定、沒有真正的組織原則和規例的最早的社團組織雛型,從習俗學角度審視,其應是人類真正的社團組織習俗誕生、形成的前身或母體,可稱為人類社團習俗的雛型。
原始群這種社團組織和社團習俗雛型發展的必然結果,便是人類真正的社團組織和社團習俗的誕生。

同名小說

書名:《原始群》
類別:歷史
作者:就愛名茶
首發:煙雨紅塵網
字數:23萬

基本信息

以前我們接觸到的、敘述比較詳細的歷史小說,歷史著作,都是有文字記載以後的,史前的內容往往語焉不詳。
現在,網路作者徐智敏用筆名“就愛名茶”所寫的長篇歷史小說——《原始群》,試圖填補國內外至今沒有距現在一百七十萬年前的中國元謀人時代詳細生活圖景,和具體生存狀況之歷史小說、歷史記述的空白,演繹170萬年前人類社會極早期的歷史生活。這部歷史小說描寫的主要內容是:原始群是人類社會的雛形,屬於從猿到人進化時期正在形成中的的群團、群體、群族,那時人類剛剛從動物界中分離出來,居住和流徙於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和湖岸河邊。過著群居雜婚的生活,性關係相當混雜,但母子關係相當清楚。為了對付十分困難和嚴峻的生活環境,人們結成幾十個人的小群體即原始群,依靠集體的力量生存。在原始群中,人們共同採集可食的植物,捕食昆蟲,獵取野獸,吸吮蜂蜜。出於食物來源缺乏,即使得到一點點,也要在原始群中分食。他們使用天然棍棒或製作粗糙石器,集體進行採集和獰獵……

主要角色

長篇歷史小說《原始群》努力塑造了、妘、成、威等人物形象。
嫼是一個三十六七歲,在本族群里最年長,做了祖母輩的女人(當時大部分人不能活過十四歲),身份相當於一族之長,有威望,有能力,但性格並不過分嚴厲。由於一百七十萬年前的中國元謀人時代生活艱苦,各種疾病、死亡和其他打擊可能隨時而至。她為了不叫自己作為人,作為一個女人軟弱的一面流露出來,影響其他同族群的人對生活的信心,她不管遇到什麼不幸的事情,都一次次地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的眼淚在人前流出來。
除嫼之外,妘、成和威也是值得關注的人物形象,其中妘長得美麗可愛,溫柔賢淑;成寬厚仁愛,體恤他人;威個性生硬,但勇敢堅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