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分生孢子半孢子

原分生孢子半孢子

原分生孢子半孢子子球形、近球形至近橢圓形,2.5~4微米,光滑。 分生孢子球形,直徑在4.0~5.0微米,褐色。 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或稍作洋梨形,3~6微米,粗糙。

分生孢子穗球形,分生孢子梗直立,無色、光滑,頂囊球形或近球形;小梗雙層,在頂囊表面全部著生,分生孢

原分生孢子半孢子原分生孢子半孢子
子球形、近球形至近橢圓形,2.5~4微米,光滑。有些菌系產生菌核,起初白色,後變成紫紅色至黑色。

分生孢子穗幼時球形,漸變為放射形或裂成幾個放射的柱狀物,一般700~800微米,褐黑色。分生孢子梗由基質生出,長短不一,一般為1~3毫米,直徑15~20微米,大部分無色,光滑,壁厚。頂囊球形,小梗雙層褐色,梗基較短。分生孢子球形,直徑在4.0~5.0微米,褐色。

分類

黃麴黴Aspergillus flarus Link

菌落生長較快,10~14天直徑達3~4或6~7厘米,最初帶黃色,然後變成黃綠色,老後顏色變暗,平坦或有放射狀皺紋,反面無色或略帶褐色。分生孢子穗疏鬆放射形,繼變為疏鬆柱狀。分生孢子梗多直接自基質生出,極粗糙,長度一般小於1毫米,直徑10~20微米。頂囊燒瓶形或近球形,10~65微米,一般為25~45微米。小梗單層,雙層或單、雙層同時生於一個頂囊上,梗基6~10×4~5.5微米,小梗6.5~10×3~5微米。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或稍作洋梨形,3~6微米,粗糙。有些菌系產生帶褐色的菌核。

自然界分布極廣,無論是土壤、腐敗的有機質、貯藏的糧食以及各類食品上都會出現。

能產生澱粉酶、蛋白酶、果膠酶等,特別是含蛋白酶活力強,所以常用於醬油製作上,有的已做成酶製劑用於工業生產。有些菌系能產生多種有機酸如檸檬酸、蘋果酸延胡索酸等。黃麴黴還能分解DNA,產生5′-脫氧胞苷酸、5′-脫氧脈苷酸、5′-脫氧烏苷酸和5′-脫氧胸啶酸。但黃麴黴中的某些菌系能產生黃麴黴毒素,特別是在花生或花生餅粕上易於形成,能引起家禽家畜嚴重中毒以至死亡。由於黃麴黴素還能致癌,近年來引起極大的注重,各國研究很多。

米麴黴Aspergillus oryzae (Ahlburg) Cohn
與黃麴黴同屬於黃麴黴群。菌落生長較快,10天直徑可達5~6厘米,質地疏鬆,初為白色、黃色,繼變為黃褐色至淡綠褐色,反面無色,分生孢子穗放射形,少有疏鬆柱狀。分生孢子梗一般2毫米左右,粗糙。頂囊近球形或燒瓶形,通常40~50微米,小梗一般為單層,偶有雙層。分生孢子幼時洋梨形或橢圓形,老後大多變為球形或近球形,粗糙或近於光滑。
與黃麴黴一樣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尤其在發酵食品上。
能產生澱粉酶、蛋白酶、果膠酶、溶血酶等,有的已做成酶製劑用於工業生產。有些菌系能產生多種有機酸,許多菌株還能產生大量的曲酸。米麴黴也是酒廠和醬油廠常用的生產菌。本省永春醬油廠還有從醬油曲中分離出產蛋白酶高的優良菌株。

紫色紅麴黴Monascus purpureus Went
別名 紫紅麴黴
在麥芽汁瓊脂上成膜狀的蔓延生長物,表面有皺褶和氣生菌絲。菌絲體初期白色,老熟後紫紅色或葡萄醬紫色,背面紫紅色。菌絲直徑3.0~7.0微米,具隔、多核、分枝,含橙紅色顆粒。分生孢子球形或梨形,直徑6.0~9.0或9.0~11.0微米,單生或成鏈。閉囊殼橙紅色,球形、直徑25~75微米。子囊球形,含8個子囊孢子,成熟後即消失。子囊孢子卵圓形,5.0~6.5×3.5~5.0微米,無色或淡紅色,稍滑。與此類似的種還有紅麴黴(M.anka)等。
此菌分布很廣,常出現在乳品或乳製品和大曲中。

能產生紅麴黴素。工業上多用於培制紅曲。紅曲可作中藥、釀製紅酒(老酒)、制醋等。福建古田酒廠生產的紅曲名揚全國。各醬油廠用紅曲製作紅腐乳、食品染色劑和調味劑等。

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 Oudemans
別名 康寧木霉
菌絲有隔膜,蔓延生長,廣鋪於固體培養基上。菌落外觀為淺綠、黃綠或綠色,反面無色。分生孢子梗為菌絲的短側枝,其上對生或互生分枝,分枝上又可繼續分枝,形成二級、三級分枝,分枝末端即為瓶狀小梗,分生孢子由小梗相繼生出而靠粘液把它們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頭。分生孢子卵形或橢圓形,壁光滑。單個孢子近無色,成堆時為綠色。與此相似的種還有綠色木霉(T.viride)。
遍布於全國各地,在腐木、種籽、有機殘體及有機肥、土壤及空氣中均能分離到。
此菌有很強的纖維素酶及纖維二糖酶、澱粉酶和乳糖酶等,它能利用農副產品,如麥稈、木材、木屑等纖維素原料,使之轉變為糖質原料,為國家節省大量糧食。

串珠鐮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
別名 稻惡苗病赤霉Gibberella fujikuori (Saw.) Wr,赤黴菌

菌體由有隔膜的菌絲體組成,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上氣生菌絲疏鬆絨毛狀,白色或玫瑰紅色;分生孢子有大、小兩種類型,小型分生孢子生於分枝或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形態多樣,大多為長橢圓形。大型分生孢子多為鐮刀形,故又稱鐮刀菌。孢子兩端窄細,透明壁薄,一般多為3~6個隔。有性階段形成子囊果、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圓筒—臘腸形,頂部平鈍,常含4~6個子囊孢子,乃至8個,子囊孢子橢圓形,單行或不規則雙行排列,1隔。

此菌多分布在水稻上,全國水稻區均有發現,尤其在福建、江西、雲南等地最多。本菌還可分布在玉米、甘蔗及橘、柑、棉、洋蔥等類植物的根、莖、穗、種籽及土壤中。
此菌原是影響水稻生長的一種病原菌,能使稻苗瘋長,因此稱為惡苗病;但它能產生赤黴素——“九二○”,是一種植物刺激素,已證實它可刺激農作物生長,增加產量。同時據報導也可用於某些疾病的臨床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