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話巴山夜雨時

卻話巴山夜雨時

卻話巴山夜雨時,唐代李商隱作品,入選國小語文教科書。

卻話巴山夜雨時

【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作者】:李商隱

【作者小傳】: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1】。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16,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

【體裁】:

七言絕句

【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四支;可"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通押。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注釋】: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韻譯】: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