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博物館

即墨市博物館

即墨市博物館,1984年成立。館藏珍貴有諸國候印、即墨刀幣、《淳化閣法》、漢玉舞人、即墨縣印等文物。

基本信息

簡介

即墨市博物館,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即墨古縣衙之內。即墨古縣衙近幾年經維修建設,已經全面對外開放,現有展覽為《即墨古城圖片展》,展出的圖片拍攝時間大多為1892年至1914年間,圖片詳盡地反映了即墨古城的原始風貌,還原給觀眾一個古老、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的即墨古城。1984年3月成立,原稱即墨縣博物館。

歷史館藏

(圖)即墨市博物館即墨市博物館

館藏珍貴文物,有諸國候印、即墨刀幣、《淳化閣法》、漢玉舞人、即墨縣印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國寶北宋金銀書《妙法蓮花經》,又稱《法華經》,是大乘佛教經典,共七卷,全用金銀書寫繪畫。每卷之前均有精細的、內容豐富的經變故事畫,並有造經人四川果州西充縣何子芝夫婦供養像及題記。質地為磁青紙,第七卷卷尾有北宋慶曆四年及明洪熙元年重裝題記。各卷經變畫畫風沿襲了唐代佛教內容捲軸畫的藝術傳統。這種在四川完成的流傳於山東即墨、膠縣的金銀書畫作品,是研究北宋時期四川繪畫的書法的代表作,對研究中國美術史、宗教史具有重要價值。《妙法蓮花經》共7卷28品,即墨市博物館收6卷(1、2、3、4、5、7),膠州市博物館收1卷(6)。經國家級專家鑑定,北宋時用金銀書寫經文是中國考古史上的空前發現,書寫經文的磁青紙是宋代特製的名紙,是迄今能見到的最早、最精的製品。

1986年、1987年,《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性報刊刊登了有關專家鑑定結論,稱該經為世所罕見的國寶。

在城區中山街東端立法街路口北,有一座雄偉挺拔、富麗壯闊的仿古建築,這便是即墨的歷史寶庫——即墨市博物館。它設有5個展廳和1個庫房區,可舉辦各種大型展覽。

即墨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積澱下極為豐厚的文化遺產。現博物館藏有各種歷史文物、善本書及書畫等18000餘件。從原始社會的石質工具,到近代精緻器皿;從封建帝王的詔令墨跡,到社會名流的藝文著述,在此都可賞覽。

珍品文物

北宋金銀書《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一部手寫佛經,共七卷,捲軸裝,六萬餘字,是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國寶”和“稀世珍品”。其各卷卷前均有金銀泥繪製的卷首畫或稱“經變畫”,繪畫氣韻生動、瀟灑飄逸,沿襲了唐代吳道子的“吳家樣”風格。各卷經文也皆用金銀泥書寫,楷體,渾厚莊重,呈顏柳風格,為宋代書法精品。凡經名及如來、菩薩、世尊諸神名,皆用金泥書寫,其餘文字為銀泥所書。經卷採用的紙質是宋代精製的磁青紙,它具有防蟲、防潮和不褪顏色的獨特優點。在裝裱上也是獨具匠心。各卷包首均用黃色及淡青色雲紋綾,接下就是金色樗蒲紋印花絹,並全部用白細麻紙裱背。看上去富麗典雅,精緻之極。此經卷系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四川果州西充縣抱戴里何子芝一家為供養其亡過母親楊氏而修造的,幾經輾轉,流傳至即墨。這部經卷不但是研究我國北宋時期繪畫、書法的代表作,也是研究中國美術史、宗教史、造紙技術及絲製工藝的珍貴資料。

漢代金印 漢代金印是一顆金質、龜鈕的正方形刻印,純金重97克,陰文篆書:“諸國侯印”。1979年秋,出土於漢代皋虞縣故地(今王村鎮)的小橋漢墓群附近。印文與形制帶有明顯的漢代風格,是為數不多的古代金印,屬國家一級文物。 即墨的地方史料及《山東古國考》中,都沒有“諸國”的明確記載。此印的出土,給即墨乃至山東的歷史研究留下了一道謎題,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

宋代即墨縣印 宋代即墨縣印,1978年春出土於古即墨城西門(瓮城)地下。此印系一次鑄成的長橛鈕銅質方印,雖已銹痕斑斑,形體仍顯完整。印面朱文篆書:“即墨縣印”,字口較深,文字圓轉盤曲,布局茂密,印面帶有細邊。印文與形制,呈現著典型的宋代風格。經考古推斷,這方銅印是南宋時期金兵攻陷即墨城時,被縣令在慌亂的突門中丟下的。它是迄今為止唯一能夠見到的一顆古代即墨縣大印。 戰國即墨刀幣

即墨刀幣,分為小刀“即墨法化”和大刀“即墨之法化”兩種。其版式之多,數量之大,流通之廣,在戰國時期齊國的貨幣流通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小刀“即墨法化”品像粗拙,標誌著它在齊刀幣由早期向後期過渡發展中所擔當的歷史角色,是姜齊時期的貨幣。大刀“即墨之法化”,背面多有“ 辟邦”、“安邦”兩字,是田齊取代姜齊時期的貨幣。大刀“即墨之法化”,最長者19公分,最重者63克。古雅凝重的外觀造型,精巧細緻的鑄造工藝,足重達長的金屬用材,在戰國時期各國刀幣中,屬上乘精品。它的圖樣曾被製作郵票發行全國。它顯示著即墨在戰國時期的歷史地位,一直被人們視為古幣珍品。

漢代玉雕舞女 1958年冬在棠邑城遺址出土了漢代玉雕舞女4個。玉雕舞女,身高4.5公分,各呈舞姿。舞女皆著低領、束腰、長袖寬擺裙。其中,3人舞姿相同,左袖上搭頭頂,右袖飄搭左前;一人舞姿有別,左袖上搭頭頂,右袖直飄前下,似為領舞者。舞女均以白色玉石雕琢而成,造型簡潔生動、明快逼真,刀刻淋漓酣暢。

明代《淳化閣法帖》 此法帖又稱《東書堂集古法帖》,一套10冊,16開本硬面折迭裝。該帖系明初在宋代《淳化閣法帖》的基礎上,續以歷代著名書法家真跡拓本而成的。首冊書有明代書法家祝允明的序,文徵明的題跋;蓋有鑑賞家董其昌、王志劍、邵桓的印記;原收藏者明代江西巡撫宋統殷、清代湖廣總督郭華野(郭秀)亦蓋有藏書印記。此系博物館藏古代書法珍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