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圖書館事業

印度圖書館事業由政府人力資源部領導。據1985年不完全統計,全印度共有各種類型圖書館6萬所。

印度圖書館事業

正文

印度早在公元前 4世紀就有了佛經手稿,在一些佛教中心出現了手稿收藏室。後來,皇室和貴族也紛紛建立各自的手稿“圖書館”,一直延續到19世紀。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為16世紀建在坦佐耳的圖書館。該館收藏 8種方言手稿1.8萬餘份,其中8000份是寫在棕葉上的。18世紀,由於歐洲人在印度定居才開始建立圖書館。19世紀30年代,J.H.斯托克勒向印度政府提出在加爾各答建立公共圖書館的構想。在他的建議下,由公眾捐助建立的加爾各答公共圖書館(印度國家圖書館的前身)於1836年3月21日正式向公眾開放。1954年5月通過的《圖書呈繳法(公共圖書館)》規定凡印度出版社出版的書刊,在出版後一個月內,直接送交國家圖書館、德里公共圖書館、孟買公共圖書館和馬德拉斯公共圖書館,以保證上述圖書館收藏的完整性。
圖書館學家S.R.阮岡納贊 對印度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曾擔任馬德拉斯大學圖書館館長、德里大學圖書館學教授、印度圖書館協會主席等職,多次出席國際圖書館界會議,所著《圖書館學五定律》《冒號分類法》等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65年印度總統稱讚他是“印度圖書館學之父”。
印度圖書館事業由政府人力資源部領導。據1985年不完全統計,全印度共有各種類型圖書館6萬所。
國家圖書館 前身是加爾各答公共圖書館。印度獨立後於1948年改名為國家圖書館。印度國立科學圖書館、國立法律圖書館和國立醫學圖書館,亦為國家級圖書館,均設在新德里。
公共圖書館 1947年印度獨立後,公共圖書館事業有了發展。在各邦、直轄區、鄉鎮和農村陸續建立了公共圖書館,但發展很不平衡。到1979年,全國22個邦中有5 個邦制定了公共圖書館法。這些圖書館法對圖書館的建立和經費提供了保證。其餘各邦也在計畫制定類似的立法。在1972年國際圖書年中印度政府建立了拉賈·拉姆莫洪·羅伊圖書館基金會,幫助建立全國圖書館網。到80年代中期已資助了 1.7萬個圖書館。該基金會還為講習班、研討會、展覽會等提供資助,以提高全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公共圖書館中較著名的有:①孟買中心圖書館。創立於1805年,1983年擁有藏書 500多萬冊。以版本書庫為主要特色。還收藏聯合國出版物。②馬德拉斯公共圖書館。由政府出資於1890年成立。1896年正式對外開放。1965年成為聯合國出版物保存中心。1983年擁有藏書300萬冊。③德里公共圖書館。1951年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的資助下建立。該館由中心館、區館、分館、小分館、盲人服務部和流動書車組成。1985年有工作人員454人,藏書80多萬冊。該館還擔負著為印度和亞洲各國培訓圖書館員的任務。
高等學校圖書館 1985年,印度的123所大學和4300所學院設有圖書館。印度的大學圖書館一般由總館、專業館和學院圖書館組成。它們之間只有業務上的聯繫,沒有行政領導關係。但專業圖書館和學院圖書館的館長一般都由總館的館長任命。這些館普遍實行開架制並對社會開放。著名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有1857年建立的加爾各答大學圖書館、孟買大學圖書館、馬德拉斯大學圖書館和1922年建立的德里大學圖書館等。
專門圖書館 據1962年出版的《專門和研究圖書館指南》報導,印度有173個專門圖書館。其中著名的有加爾各答的印度地質調查所中央圖書館(1851年建立)、印度動物調查研究所圖書館(1926年建立),豪拉的印度植物調查研究所圖書館(1890年建立),加爾各答的印度人類學調查研究所中央圖書館(1947年建立)等。此外,新德里的印度農業研究所圖書館(1905年建立)的藏書也較豐富。
圖書館學教育 1929年阮岡納贊在馬德拉斯大學創辦的為期1年的圖書館研究院,是印度圖書館學學校教育的開始,1981年印度有42所大學開設圖書館學專業,並授予學士學位,其中18所可授予碩士或博士學位。每年約有學士畢業生1500人,碩士畢業生150人,在職教育由印度圖書館協會以舉辦短期培訓班的形式進行。
圖書館協會 印度圖書館協會1933年在加爾各答成立。主要任務是:推動全印度的圖書館事業;促進圖書館學和目錄學研究;加強人員培養;改善與提高工作人員社會地位;促進圖書館立法和建立文獻情報中心等。協會主要通過執行委員會和13個業務委員會發揮作用。該協會除召開年會、專題討論會外,還舉辦書市和書展等活動。由協會倡議,確定每年的9月14日為全國圖書館日,以擴大圖書館的影響。該協會出版有《印度圖書館協會通報》(季刊)。此外在印度還有1955年在加爾各答成立的印度專門圖書館和情報中心協會(IASLIC)、1966年在昌德加爾成立的印度圖書館協會聯合會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