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圖書館事業

加拿大圖書館事業

加拿大國家圖書館。早在1883年加拿大首任總理約翰·麥克唐納即支持建立國家圖書館,但直到1950年在自治領檔案館館長凱伊·拉姆的指導下才設立了加拿大書目中心,開始編制國家書目和全國聯合目錄。1952年《國家圖書館法》通過後才正式成立國家圖書館,並由拉姆兼任首任館長。開始時接收了國會圖書館的大量資料,後來依據出版物呈繳制度獲得了大量本國新出版物的呈繳本,在制訂了避免與其他圖書館不必要重複的採集計畫後又獲得了大量早期的和外國的出版物。1967年正式擁有永久性館舍。1969年新《國家圖書館法》生效,增加了國家圖書館的職能,包括協調聯邦政府所有圖書館的工作、在建立書目系統與服務網路方面起領導作用等。此後6年增加了14個部門和服務點,並對政府各圖書館、全國聯合目錄和自動化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加拿大圖書館事業

正文

加拿大地廣人稀,各地區在語言、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圖書館界在克服這些長期性困難,為全體居民提供服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在發展地區圖書館 (如將學校區和小自治區結合起來設定圖書館區) 和為北部地區土著民族服務方面顯示了獨創性。由於加拿大資源豐富,技術先進,人民生活水平較高,政府和人民願意並能夠慷慨地支持圖書館事業,致使加拿大的圖書館在館舍、設備、技術方法和利用率等方面都居世界前列。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一些圖書館試驗套用以互相利用資料庫為特點的TELIDON系統; 史料縮微複製研究所通過複製和傳播縮微形式的古典文獻,以保存加拿大的文化遺產;1983年生效的《信息自由法》使公眾更便於利用政府的情報。加拿大圖書館最早受英、法文化的影響,後來則一直處於美國的強大影響之下,幾乎在圖書館事業的各個領域都仿照美國同行的模式。
國立圖書館 ①加拿大國家圖書館。 早在1883年加拿大首任總理約翰·麥克唐納即支持建立國家圖書館,但直到1950年在自治領檔案館館長凱伊·拉姆的指導下才設立了加拿大書目中心,開始編制國家書目和全國聯合目錄。1952年《國家圖書館法》通過後才正式成立國家圖書館,並由拉姆兼任首任館長。開始時接收了國會圖書館的大量資料,後來依據出版物呈繳制度獲得了大量本國新出版物的呈繳本,在制訂了避免與其他圖書館不必要重複的採集計畫後又獲得了大量早期的和外國的出版物。1967年正式擁有永久性館舍。1969年新《國家圖書館法》生效,增加了國家圖書館的職能,包括協調聯邦政府所有圖書館的工作、在建立書目系統與服務網路方面起領導作用等。此後6 年增加了14個部門和服務點,並對政府各圖書館、全國聯合目錄和自動化進行了廣泛的研究。70年代末對該館的作用、服務和目標等做了一次大規模的評議。加拿大圖書館協會等館外機構指出,國家圖書館雖有很多進展,但對全國圖書館的直接服務太少,尚未成為人們期望的“加拿大圖書館的圖書館”。館長認為主要任務應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全國分散的書目網路,為此開發了自動化集成系統DOBIS(自治領書目系統),為書目數據交換制訂了議定書,並進行了開放系統互聯模型套用的實驗。②加拿大科技情報研究所(CISTI)。1924 年為加拿大全國研究理事會圖書館,1959 年與國家圖書館分工(國家圖書館致力於人文和社會科學文獻的收藏),1966年改為國立科學圖書館,主要收藏科技文獻資料;在機讀資料庫檢索的基礎上開展的定題情報提供服務為訂戶廉價提供書目引文;通過全國各地的終端都可利用其配套的在線上服務。1974年新館舍建成時,全國研究理事會將該會的技術情報服務部門(長期為工業界提供諮詢、情報和現場指導)與該館合併,改為現名,但仍履行原國立科學圖書館的職能。③ 國會圖書館。建於1792年,國家圖書館成立前為全國主要圖書館,後移交給國家圖書館25萬冊不常用書刊,同時接管了接收呈繳本和履行國際交換協定的職能。主要為國會提供法律參考服務,但因館藏豐富而具有廣泛的學術重要性。④魁北克國立圖書館。建於1968年,負責收藏魁北克省和加拿大法語出版物,出版近期出版物目錄和魁北剋期刊索引,編制魁北克所有重要圖書館的聯合目錄,提供參考、書目和館際互借服務,進行國際交換,主要是與法國國家圖書館交換出版物。

加拿大圖書館事業加拿大圖書館事業
高等學校圖書館 1949年加拿大只有蒙特婁的麥吉爾大學圖書館擁有50多萬冊藏書。60年代是高等學校發展的黃金時代,高校圖書館也得到了發展。從1961到1971年,全國高等學校的藏書從大約 700萬冊增加到了2400多萬冊。圖書館經費平均超過大學的總預算的7.5%,幾乎是美國大型大學圖書館的 2倍。各館大都新建了壯觀的館舍,人員增加了二三倍,服務項目多樣化,較早和廣泛地利用了計算機。其中以多倫多大學圖書館、拉瓦爾大學圖書館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等較為突出。70年代由於經費困難,到1982年時總藏書量只翻了一番,達到4900萬冊。為克服困難,各館開始謀求在採購、編目和借閱等方面進行合作。原為多倫多大學圖書館一部分的多倫多大學圖書館自動化系統(UTLAS)到80年代中期發展成為獨立機構,成了全國計算機編目產品與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和非官方的全國書目網路。

加拿大圖書館事業加拿大圖書館事業
加拿大圖書館事業加拿大圖書館事業
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在法律上分別由10個省和2個地方掌管,但在相當長的時期里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參與和影響一直較小:無一省制訂公共圖書館法,幾乎都未頒布公共圖書館標準,甚至未做出認真的努力加強規章制度;獲得的資助也很少。60年代公共圖書館有了較大的發展,1961~1971年藏書增加了63%,工作人員增加了50%,經費增加了100%。興建了許多新館舍,其中多倫多市圖書館的新館以其規模和設計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60年代,魁北克省的公共圖書館在政府的支持下大為改觀,服務的人口從1959年的20%增加到1974年的60%,同一時期圖書館獲得的資助(按人口)增加了將近500%。80年代中後期,為適應預算減少和大規模移民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等,加拿大圖書館協會組織了對全國公共圖書館的大規模調查研究,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加拿大圖書館事業加拿大圖書館事業
中國小校圖書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加拿大的中國小校以規定課程的教科書為中心,其圖書館的職能主要就是充當補充教學計畫的學習室。到50年代特別是在60年代,許多學校轉為以“兒童為中心”,注重獨立學習,圖書館也就成為學習實驗室、獨立學習的主要工具,收藏了許多視聽資料,許多學校圖書館甚至改名為學習資源中心、教學資料中心等。同時省教育廳一般開始雇用督導員專門負責全省學校圖書館的計畫監督。富裕地區甚至設“校區圖書館員”,負責對本地區各校圖書館的諮詢、協調和集中的技術服務工作。但到1978~1979年度只有85.5%的中國小校有圖書館,其中只有8.7%的全日制工作人員為具有學位的專業圖書館員。有的設有高度現代化的視聽中心,而有的只是教室後面的“書袋圖書館”,發展極不平衡。
專門圖書館 雖然專門圖書館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725年,但據1977年的統計,75%的專門圖書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約一半是60年代末建立的。大部分集中在政府、工業和金融的中心城市渥太華、多倫多和蒙特婁。1982年全國約有1700所專門圖書館,其中大約一半圖書館的館藏在1 萬冊以下、全日工作人員僅1人,但這些“1人圖書館”幾乎都是由專業圖書館員管理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後,上述三大中心城市以外的專門圖書館增多,自由圖書館員 (無圖書館的職業圖書館員) 迅速增加,許多法律事務所雇用圖書館員,為專門圖書館員服務的圖書館協會相繼成立。
圖書館學教育 同圖書館仿照美國模式一樣,加拿大圖書館學教育也效法美國。麥吉爾大學1904年設立第一所圖書館學院,隨後相繼建立圖書館學院系的有多倫多大學(1937)、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1961)、蒙特婁大學(1961)、西安大略大學(1968)、艾伯塔大學(1968)、達爾豪謝大學(1969)等,它們都得到美國圖書館協會認可委員會的認可。這7 所院系一般都提供圖書館學學士學位,以此作為第一專業學位。70年代初又相繼將第一專業學位提高到圖書館學碩士學位;學生通過2年 (4學期)的學習才能獲得。僅1981~1982學年即授予了近500個碩士學位,其中多倫多大學92個,西安大略大學148個。70年代初多倫多大學和西安大略大學的圖書館和情報學院還設定了博士學位,逐漸發展成兩所大型圖書館學情報學學院,此外,許多大學教育學系設定了圖書館學學士學位,培養中國小校圖書館員;康科迪亞大學和萊克希德大學設定學士學位培養一般圖書館工作人員。非專業級的圖書館技術人員培訓計畫比較普遍,到1982年共有22個教育機構(大都是社區學院或套用技術學院)培訓此類人員,學制一般為2年。據1981年統計,18 所學院共註冊約650名學生。
圖書館協會 據1979年統計,全國有149個圖書館協會,其中90%是1960年以後建立的。最早的是1900年建立的安大略圖書館協會和1911年建立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圖書館協會。加拿大圖書館協會直到1946年才建立,宗旨是為促進圖書館發展和圖書館員的個人利益工作, 1982年有個人會員4000人,機構會員1000個。此外還有隻限具有高級專業資格者參加的專業圖書館員協會,其中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是安大略專業圖書館員協會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