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山王陵

印山王陵

印山王陵位於紹興城外10公里蘭亭鎮境內的印山,由於此地與《越絕書》記載的春秋時期的“木客大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而被專家推測為越國王室墓冢。

印山王陵印山王陵

名稱:印山王陵
英文名:
地理位置:
面積:

景點簡介

位於紹興城外10公里蘭亭鎮境內的印山,由於此地與《越絕書》記載的春秋時期的“木客大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而被專家推測為越國王室墓冢。1996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的專家和當地的文保專家在順道查看這裡時,發現了大量的青膏泥、木炭、槨木碎片和明顯的盜墓痕跡。沿著盜洞下到15米深的洞內進行考察時,發現了厚達13米的人工夯土層,堆積 1米、質地細密堅實的木炭層和豎立狀設定的巨木。驚人的發現使國家文物局決定立即進行搶救性開發。經過兩年的發掘,1998年,印山大墓被評為當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不僅被譽為“江南第一大墓”,而且被人們以“北有秦陵,南有印山”的評價與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相提並論。又經過兩年的精心規劃和景區建設後,到2000年 9月28日才正式向世人開放。
拾級登上印山,走進透明的展示廳,一座“甲”字形的陵墓就出現在眼前。越王允常同他的兒子勾踐一樣,是越國的一位頗有作為的國王,在他的治理下,國力由弱變強,不斷向外開拓疆土,曾與東南另一強國吳國抗衡。印山王陵內形制奇特的木槨室、巨大的獨墓棺、高超的防腐技術和完整的隍壕設施,都充分顯示出了這位墓主人不凡的身世。 幽深的墓道長達54米,巨大的墓坑長32米,以長方形巨木構成的長條三角柱形木槨室,是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的、有別於以往矩形形制的三角形木槨,而且是一棵完整的樹木製成的獨木棺,結構特殊,建設講究,令人嘆為觀止。因歷史上 7次遭盜,沒有發掘出人們期待的兵器、樂器、飲器,沒有任何文字遺存,也未找到墓主屍骨留下的痕跡,但印山大墓整理出的玉器、石器、青銅器、漆木器以及編織物等珍貴文物40餘件,依然以其精緻、古樸的古越風情,在幽暗中熠熠生光。
靜立在陵墓前,陽光透過有機玻璃撒下五色的光圈,不免有種時光凝滯,恍若隔世之感。的確,一些至今未解的歷史之謎讓這座千年古墓依舊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比如,巨棺內為何沒有屍骨留下的任何痕跡?王陵內盜洞斑斑,究竟有多少文物被盜?陵內數百根重達上千公斤的巨木從何而來,又如何運入?當時的人們運用什麼工具將它們切割得如此規整又緊密無縫?整個墓坑是從山頂岩層向下挖掘而成,共挖去 1.6萬立方米的石頭,在缺乏鐵器的青銅時代,印山王陵又如何挖掘而成?這些問號將帶給每一個參觀著久久的回味。

內部景觀

位於紹興城外10公里蘭亭鎮境內的印山,由於此地與《越絕書》記載的春秋時期的“木客大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而被專家推測為越國王室墓冢。
1998年印山大墓被評為當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不僅被譽為“江南第一大墓”,而且被人們以“北有秦陵,南有印山”的評價與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相提並論。
拾級登上印山,走進透明的展示廳,一座“甲”字形的陵墓就出現在眼前。
越王允常同他的兒子勾踐一樣,是越國的一位頗有作為的國王,在他的治理下,國力由弱變強,不斷向外開拓疆土,曾與東南另一強國吳國抗衡。
印山王陵內形制奇特的木槨室、巨大的獨墓棺、高超的防腐技術和完整的隍壕設施,都充分顯示出了這位墓主人不凡的身世。
幽深的墓道長達54米,巨大的墓坑長32米,以長方形巨木構成的長條三角柱形木槨室,是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的、有別於以往矩形形制的三角形木槨,而且是一棵完整的樹木製成的獨木棺,結構特殊,建設講究,令人嘆為觀止。
因歷史上7次遭盜,沒有發掘出人們期待的兵器、樂器、飲器,沒有任何文字遺存,也未找到墓主屍骨留下的痕跡。
但印山大墓整理出的玉器、石器、青銅器、漆木器以及編織物等珍貴文物40餘件,依然以其精緻、古樸的古越風情,在幽暗中熠熠生光。

相關圖片

印山王陵印山王陵
印山王陵印山王陵
印山王陵印山王陵

歷史人物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民間傳說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詩詞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開放時間

8:30-17:30

門票及優惠措施

20元

最佳旅遊時間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交通指南

火車站乘旅遊觀光巴士西線或長途客運中心乘3路車直達。

遊覽線路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飲食住宿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聯繫方式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