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紹拉

卡洛斯·紹拉

西班牙導演,併兼編劇、演員、製片、攝影等。以六七十年代影響最大,作品帶有政治意識,對復興西班牙電影起到很大作用。跟他導師布努艾爾一樣,喜歡把現實和怪異的超現實融合在一起。最重要的作品出現於弗朗哥專制政權的後期。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卡洛斯·紹拉 卡洛斯·紹拉

1932年1月4日生於韋爾卡。早先攻讀工程學,後改學攝影,曾舉辦過抽象照片展。1957年畢業於西班牙電影研究試驗學院導演系。在攝製了一系列優秀的短片之後,獨立執導了第一部故事片《流浪兒》(1960)。這部涉及青年犯罪問題的影片被視為西班牙“新電影”的萌芽。紹拉的創作從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上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基本上處於佛朗哥專政時期,他採取隱喻、象徵和比擬等手法,揭露社會、軍隊和宗教的虛偽,剖析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與人際關係。藝術風格上深受布努艾爾影響。1965年創作完成的《狩獵》,表現了四個被各自的生活問題困擾的朋友,在共同狩獵過程中,由相互抱怨到相互殘殺的令人絕望的故事。影片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安娜和狼》(1972)則以一個家庭作為整個社會的縮影,來進行更加鮮明的抨擊和嘲諷。在《媽媽一百歲》(1979)中,他再次以同一個家庭代表社會,用家庭的混亂和墮落來影射佛朗哥垮台後依然存在的社會危機。該片為第一階段的巔峰之作。1980年起,紹拉的創作風格發生了重大變化,影片脫去了隱喻的外衣,直接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觀賞性明顯加強;以描寫青少年犯罪問題的《快,快》(1980)為其開端。該片榮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第二階段的代表作是表現愛情與死亡的“舞劇三部曲”《血的婚禮》(1981)、《卡門》(1983)和《著了魔的愛》(1986),影片調動了各種藝術的表現力,創造出一種新的電影意境,標誌著他在探索民族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結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為繼布努艾爾之後又一位產生了世界性影響的西班牙電影藝術家 。

所獲榮譽

這位已七十多歲的電影人,一生創作了多部優秀影片,但是僅憑我們最為熟悉的《卡米拉》《卡門》《探戈舞》與《戈雅傳》,就足以讓他名垂世界電影史。卡洛斯是一位善於用舞蹈/光影與色彩創造視覺奇蹟的天才導演。《探戈舞》就是一部用舞蹈語言講述的愛情悲劇,它繼承了紹拉在影片《卡門》中形成的"戲中戲"藝術風格。它不是普通的歌舞片,而是在典雅奔放的探戈舞中融入了深厚的個人情感與時代風貌,將演員的現實生活和舞劇中的角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卡洛斯因此片而捧走了1999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卡洛斯·紹拉 卡洛斯·紹拉

2007年第55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將該電影節歷史上第二個榮譽“金貝殼”獎授予卡洛斯·紹拉。(上一次頒發該獎是1981年,獲得者是83歲的西班牙超現實主義電影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 紹拉是法國坎城、德國柏林等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常客,他影片的最大特色是其中的音樂和舞蹈,弗拉門戈舞三部曲《血色婚禮》《卡門》和《魔戀》便是他最知名的作品。最新影片《Fados》沿襲了他以往的風格,以葡萄牙特色音樂“Fado”為主題,是繼《弗拉門戈》《探戈》之後關於現代城市歌曲的電影三部曲之完結篇。

在其近50年從影生涯中,曾先後囊括了柏林、坎城、金球、聖巴斯蒂安等國際A級電影節大獎,並屢獲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這位年逾七旬的西班牙國寶級導演代表了第三代電影人的最高峰。

作品特點

Flamenco 卡洛斯·紹拉被公認為是最有西班牙特色的導演,他的的影片的最大特色就是影片中的音樂與舞蹈的特色,尤其是他的弗拉明戈舞蹈三步曲,更是讓他贏得了諸多光環。弗拉明戈這個詞,不僅是一種特定舞蹈的名稱,也被用來形容一種人生態度。根據字典上的解釋,弗拉明戈指一類追求享樂,不事生產,放蕩不羈,並經常生活在法律邊緣的人。在藝術家心中,“弗拉明戈”不僅是歌(cante)、舞(baile)和吉他音樂(toque)的三合一藝術,也代表著一種慷慨、狂熱、豪放和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弗拉明戈是最能享受音樂,將音樂掌握得最精確的舞蹈”。在弗拉明戈舞蹈中,除了歌曲、吉他和響板的伴奏外,舞者時而配合節奏拍手,時而腳踩地加強韻律。隨著音樂表現的變化,舞者的肢體表現也隨之哀淒、歡愉,仿佛作著靈魂最深處的展現。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藝人和觀眾都在尋求一種心靈相通之處。

視覺:紹拉是一位善於用舞蹈、光影、色彩創造視覺奇蹟的天才導演,喜歡把現實和怪異的超現實融合在一起。他在影像上的感覺,可能與他攝影的經歷有關。

主題:環繞著“死亡”、“孤寂”、“家庭”、“夢想”這些主題。

影響:紹拉兼編劇、演員、製片、攝影等於一身。以六七十年代影響最大,作品帶有政治意識,對復興西班牙電影起到很大作用,最重要的作品出現於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專制政權的後期。1975年獨裁者死後,他的作品反而漸漸失去內力。他的作品經常受到政府的剪刀摧殘,但因為在國際影展上為國家爭得榮譽,拍片自由從未受到限制,甚至連明顯抨擊當權者的作品偶爾也能得到批准。

主要作品

1、Fados (2007)

2、Io, Don Giovanni (2006)

3、卡洛斯索拉之向舞Iberia(2005)

4、第七日 (2004)

卡洛斯·紹拉 卡洛斯·紹拉

5、莎樂美 (2002)6、Buñuel y la mesa del rey Salomón (2001)

7、波爾多欲望天堂(1999)

8、情慾飛舞Tango(1998)

9、飆向死亡線Taxi(1996)

10、弗拉明戈舞Flamenco(1995)

11、暴劫紅顏¡Dispara!(1993)

12、塞維亞Sevillanas(1992)

13、嘿!卡梅拉Ay, Carmela!(1990)

14、Noche oscura, La(1989)

15、黃金國el dorado(1987)

16、戀愛魔術師Amor brujo, El(1986)

17、高蹺Zancos, Los(1984)

18、卡門Carmen(1983)

19、安東妮塔Antonieta(1982)

20、血婚Bodas de sangre(1981)

21、快,快Deprisa, deprisa(1981)

22、媽媽一百歲Mama cumple cien anos(1979)

23、被蒙上的眼睛Ojos vendados, Los(1978)

24、艾麗莎維達米婭Elisa, vida mía(1977)

25、飼養烏鴉Cria Cuervos(1975)

26、安傑麗卡表妹Prima Angélica, La(1974)

27、安娜和狼Ana y los lobos(1973)

28、令人陶醉的花園Jardín de las delicias, El(1970)

29、薄荷刨冰Peppermint Frappé(1967)

卡洛斯·紹拉--作品 卡洛斯·紹拉--作品

30、狩獵La Caza(1966)31、為強盜而哭泣Llanto por un bandido(1964)

32、哀悼一個歹徒Golfos, Los(1962)

復仇女神莎樂美上演“七重紗之舞”

卡洛斯·紹拉說:“莎樂美讓我更感興趣的是莎樂美對愛情的熱情,是她對約翰過分的愛情,是肉慾和精神之間的鬥爭。正是這種鬥爭導致這個故事最終毀了她所愛的人。”

作為一位善於用舞蹈、光影與色彩創造視覺奇蹟的導演,他在《莎樂美》中把西班牙弗拉門戈舞蹈的精氣神展現得活靈活現,他還藉助舞蹈的抽象、寫意、象徵、虛擬等特徵,僅用紅與藍兩種色彩、明與暗之間的強烈反差,巧妙構築出一個男人與女人、感情與理智交織互動的世界。

這部劇最著名、最傾倒眾生的還數“七重紗之舞”,它被認為是世界舞壇的一朵奇葩:舞台上,莎樂美邊舞邊脫掉身上的7層紗衣,這7層紗衣面料質地各不相同,為美麗的巴比倫公主罩上了一層神秘而具魔幻力量的色彩。

聽覺方面,西班牙電影配樂大師洛克·巴紐斯妙手糅合了多種色彩鮮明的音樂,如傳統弗拉門戈及中東樂器的精彩演繹,大量高超煽情的吉他演奏和敲擊樂,令人徜徉於深沉與激揚、憂鬱與狂熱之間,神魂顛倒、熱血沸騰,世界樂評界一致推崇《莎樂美》的配樂稱得上是一張錄音出色、充滿異國風情的發燒碟。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99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探戈狂戀 (提名)
  • ▪ 1984 第5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卡門 (提名)
  • ▪ 1980 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媽媽一百歲 (提名)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1988 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黃金國 (提名)
  • ▪ 1983 第3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卡門 (獲獎)
  • ▪ 1983 第3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卡門 (獲獎)
  • ▪ 1983 第3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卡門 (提名)
  • ▪ 1978 第3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被蒙上的眼睛 (提名)
  • ▪ 1977 第3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埃莉莎,我的愛 (提名)
  • ▪ 1976 第2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飼養烏鴉 (獲獎)
  • ▪ 1976 第2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飼養烏鴉 (提名)
  • ▪ 1974 第2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安傑麗卡表妹 (提名)
  • ▪ 1973 第2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安娜和狼 (提名)
  • ▪ 1968 第2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薄荷刨冰 (提名)
  • ▪ 1960 第1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哀悼一個歹徒 (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1993 第5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暴劫紅顏 (提名)
  • ▪ 1984 第4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高蹺 (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1989 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Noche oscura, La (提名)
  • ▪ 1981 第3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快,快 (獲獎)
  • ▪ 1969 第1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蜂巢 (提名)
  • ▪ 1968 第2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薄荷刨冰 (獲獎)
  • ▪ 1968 第2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薄荷刨冰 (提名)
  • ▪ 1966 第1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狩獵 (獲獎)
  • ▪ 1966 第1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狩獵 (提名)
  • ▪ 1964 第1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為強盜而哭泣 (提名)
歐洲電影獎
  • ▪ 2008 第2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獎 傾聽里斯本 (提名)
  • ▪ 2004 第17屆歐洲電影獎終生成就獎 (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1985 第3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卡門 (獲獎)
法國電影凱撒獎
  • ▪ 1984 第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卡門 (提名)
  • ▪ 1977 第2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飼養烏鴉 (提名)
西班牙電影戈雅獎
  • ▪ 2008 第22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最佳紀錄片獎 傾聽里斯本 (提名)
  • ▪ 2006 第20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最佳紀錄片獎 卡洛斯索拉之向舞 (提名)
  • ▪ 2005 第19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最佳導演獎 第七日 (提名)
  • ▪ 1991 第5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最佳導演獎 嘿!卡梅拉 (獲獎)
  • ▪ 1991 第5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嘿!卡梅拉 (獲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