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拉踢拳道

一種來自南美與跆拳道相似的完全以腳攻擊的武術,英文名是Capoeira。16世紀左右,被販賣到南美洲的黑奴發展出這種格鬥技術,後來在巴西廣為流傳。相傳是巴西的莊園主們為了防止黑人奴隸互相鬥毆,
在奴隸不做工的時候都被束縛雙手,只能用腳來代替手的作用。一些奴隸就用“卡普拉”這種腿技打鬥,在外人看來好像是跳舞一樣,其實是相當危險的。另一種說法是當年很多的巴西奴隸喜歡練這種武術,奴隸主怕他們造反就名令禁止他們練習武術,平日都要給奴隸們戴上手銬。後來奴隸們就自己把武術偽裝成舞蹈進行鍛鍊。卡普拉踢拳道幾乎全部是用腳來進行攻擊,防禦與伺機進攻時時則象舞蹈一般移動腳步和搖晃身體,看著好像在跳舞。進攻時突然倒立以手撐在地上發動攻擊可或突然空翻以腿腳襲擊。
卡普拉踢拳道與其他以腿為主要進攻器具的拳術的區別是其典型的倒立進攻。
卡普拉踢拳道有別於中國地趟拳。地趟拳因套路多由跌扑滾翻組成而得名,站著能行拳,躺著能走勢,躺著練滾著打是地趟拳的功法特點。
卡普拉踢拳道與跆拳道相似的是都以腿腳進攻;不同的是卡普拉踢拳道如上述情況一般倒立進攻,而跆拳道以其騰空、旋踢腳法而聞名。但在不被對手擊倒的情況下,跆拳道使用者基本上都是頭在上方的。
卡普拉踢拳道有別於的世界搏擊賽事中常見的踢拳術(Kickboxing)。Kickboxing被國內翻譯成為“自由搏擊”,實際正確中文翻譯應該是踢拳、踢拳術或踢拳道。後者有美式踢拳道和日式踢拳道。由日本人野口修推廣的日式踢拳道是一種綜合性武術,擅長肘擊、膝撞和腿擊,概括為“空手道的手,泰拳的腿,踢拳道的腿與肘膝”,有觀點認為它是泰拳的衍生。由美國人喬·劉易斯推廣的美國式踢拳/美國式自由搏擊(Kickboxing)用四肢進行攻擊,用拳法和腿法等技法,但美式風格的踢拳不可以用膝頂和踢膝蓋以下部位。
國內媒體所轉播的各種賽事比較少見到卡普拉踢拳道。電子遊戲《鐵拳》系列中的Christine和Eddy,《街霸》系列的ELENA,《餓狼傳說》中的BobWilson,《拳皇極限衝擊》系列中的soireeMeira等所使用的拳術就是卡普拉踢拳道。
泰國電影《尋佛記2冬蔭功》中,主角伊雲在寺廟神殿與三個打手的車輪戰中的第一個對手使用了典型的卡普拉踢拳道。
擅使卡普拉的黑人高手體格強壯,柔韌性極好而且出招詭異難防,該長相酷似小羅的黑人所使的腳招每每能從不同的角度攻擊伊雲。只見黑人高手和伊雲腿上見真章,一個恃著腿長招數大開大合,兩腿仿如巨斧將伊雲逼得處處防備,而伊雲則盡擋來勢,然後小心試探尋找空隙破招。卡普拉的招數雖然以速度和威力見長,但是古泰拳亦有其獨到之處,在吃過黑人高手兩招連腿後,伊雲開始以腿破腿,最後他找到卡普拉以手作軸心展開支撐作攻擊和移動的特點,一記強側踢命中對手的軸心手,之後是連續兩記360度的迴轉踢狠擊對手面門,連環中招的黑人高手就此倒地不起。
故此,使用踢拳道進攻時,由於不停的踢腿動作十分輕快,下段攻擊很強,突然倒立的怪異攻擊判定經常使初見者防不勝防,此時對手基本上沒有什麼反擊的機會;不過比較怕人追打,碰見拚命型的就吃虧。如果對方善於防禦反擊,那么被人一但抓住破綻則必然被破解無疑。
練習卡普拉踢拳道很耗費體力,但可以練就靈活的腰身和腳法,還有粗壯的雙臂。
關於卡普拉踢拳道
有人說藝術源於痛苦,其中一個未經考證的例子是人類在蠻荒時期刀耕火種,經常累得直哼哼,於是便產生了音樂;或者說原始人在晚上怕野獸傷人而不敢走出山洞,就在洞壁上塗鴉,因而誕生了繪畫......姑且不論以上猜度的真實與否,僅就“卡普拉踢拳道”這種武術的出現而言,倒確實是跟苦難有著很深的淵源。
卡普拉踢拳道最早起源於南美洲的巴西等地,當時,南美洲採取蓄奴政策,貴族與蓄奴者以武力強行奴役著從非洲被販賣到巴西一帶的非洲黑人。這些黑奴的雙手都被縛住,他們為了反抗貴族和蓄奴者的壓迫,很自然的發展出了各種以腳為主的格鬥術。彼時,黑人們多以兩個人或一夥人用類似於現代街舞或者說唱Battle般的形式來進行對練,其主要目的是在練習它的時候麻痹奴隸主,讓其以為卡普拉踢拳道只是奴隸間的打鬧娛樂而已——這與現在人們在閒暇時把卡普拉踢拳道作為一種舞蹈來健身娛樂,有必要時又把它當成一種武術來防身的狀況一脈相承。
所以說,卡普拉踢拳道除了是一種打鬥技巧,也帶有打破巴西和南美蓄奴枷鎖的文化含義。其實現代街舞的很多動作,比如頭頂地旋轉這些都是來源於卡普拉踢拳道的。加入樂器伴奏後,卡普拉踢拳道完全演變成了一種巴西的民俗舞蹈藝術。
卡普拉踢拳道最大的外在特點就是它的格鬥動作幾乎全部是腿部招式,原因上面已經說過——最早它就是在捆綁住雙手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還有,它的功架姿勢非常低,這就使它的防守非常輕鬆,而且攻防轉換非常迅速。使用卡普拉踢拳道格鬥術的人,在對手出招後往往無需抵擋,只要馬上壓低重心蹲地或直接倒地使出各種腿功反擊即可。在這方面,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泰拳,泰拳的架樁姿勢非常高,而且泰拳注重對頭部的防守,雙手都用來護住面門。這樣一來,泰拳手的雙肘就無法防護腰腹,所以泰拳只能靠提膝來對身體中段的腰腹部位進行保護。
卡普拉踢拳道對練時,伴隨舞蹈或格鬥動作的音樂是其精髓,也是其文化底蘊的體現。音樂的主要演奏樂器是比林鮑弓弦琴(單弦的弓狀樂器,底部繫著一個葫蘆狀音箱)和阿塔巴克落地鼓以及潘得魯手搖鈴鼓。卡普拉踢拳道將舞蹈的優雅姿態和柔韌性,格鬥的速度和力量,以及音樂的節奏和諧的融為一體,形成了一種強力流暢、獨一無二的格鬥流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