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勒獎

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是國際原子能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下屬機構,成立於1964年,總部設在義大利的里雅斯特,是義大利政府與開發中國家進行多邊合作的主要渠道。

簡介

獎項名稱: 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獎-卡斯特勒獎
其他名稱: ICTP Kaster Prize
創辦時間: 1982年
主辦單位: 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

獎項介紹

獎項介紹
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是國際原子能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下屬機構,成立於1964年,總部設在義大利的里雅斯特,是義大利政府與開發中國家進行多邊合作的主要渠道。它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物理和數學領域的研究;為各國科學家提供學術交流論壇;為訪問學者和準會員提供進行創造性研究的設施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任務重點針對開發中國家開展工作。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開展工作的主題範圍是:基礎物理、凝聚態物理、數學、物理和能源、物理和環境、生命物理、套用物理、空間物理和數學教學。但現在這一中心的研究領域已超出純理論物理範圍,甚至大部份研究計畫都屬於套用領域。它開展的活動包括科研、培訓、專題討論會和其它會議。每年有120個國家的4000多名學者來這裡進行科學研究或參加培訓。
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設有許多項獎勵,授予在它研究範圍內取得傑出貢獻的開發中國家的科學家。這些獎一般都以著名的物理學家的姓氏命名,如埃克隆德獎金、狄喇克獎章、卡斯特勒獎金、瓦拉爾塔獎金等。
卡斯特勒獎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獎勵,於1982年創立,每兩年頒發一次,授予固態物理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學研究中取得創造性貢獻的人士。只有開發中國家的國民,並在本國生活與工作,年齡在40歲以下的學者,才有申請這一獎勵的資格。申請時,必須提交50-100頁的自述,包括個人簡歷、著作目錄以及對研究項目的說明,還需要提供與評獎有關的正式出版的著作。截止日期為當年的6月30日。
卡斯特勒獎金以法國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卡斯特勒的姓氏命名,來表示對他的紀念與尊敬。卡斯特勒1902年生於法國蓋布維勒,在巴黎師範學院畢業後,又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以後一直在各中學、大學任教。卡斯特勒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磁共振與光學抽氣問題。由於發現原子中赫茲共振的光學研究方法,196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還獲得過法國科學院科學重大獎。卡斯特勒還是法國、比利時、波蘭、匈牙利、印度、荷蘭等許多國家的國家科學院院士,在國際物理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卡斯特勒獎金的獎品是一筆數額為1000美元的獎金。中國物理學家李家明博士獲1986年度卡斯特勒獎金,他在發展多通道量子虧損理論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國物理學家李家明博士獲1986年度卡斯特勒獎金

世界性科學獎勵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