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奎清真寺

卜奎清真寺

卜奎情真寺,原稱清真東寺和清真西寺,坐落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繁華商業區。兩寺並立,僅一牆之隔,且有門廊相通,既是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群,又可彼此單獨成立,合稱 卜奎清真寺。始建於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早於卜奎建城七年,故有“先有清真寺,後有卜奎城”之說。卜奎情真寺是300餘年前的舊城內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是黑龍江省內規模最大、歷史最久、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伊斯蘭宗教建築,同時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卜奎清真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初建

卜奎清真寺分東、西兩寺。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時,為抗擊沙俄的侵略,根據康熙皇帝的諭旨,作戰基地設在齊齊哈爾一帶,在馬神廟附近設立卜奎驛站,並修築齊齊哈爾城,從山東、河北移來戍邊的回民在建城的當年(1684),蓋起幾間茅舍即為最初的東寺。東寺由伊斯蘭教格迪目派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初為五間草房。

1852年,甘肅十二家伊斯蘭教徒放逐於齊齊哈爾,他們分屬於“哲合林郁”教派,因其宗教儀式與“格迪木”派有別,於是另建西寺。卜奎清真寺西寺由哲赫林耶派於鹹豐八年(1858年)建,原為四間草房。

修繕重建

卜奎清真寺東寺經鹹豐年間(1851-1861年)、光緒年間(1875-1908年)擴建成現規模。光緒十九年(1893年),卜奎阿訇沙泰恆、學董馬石良在當地和外地募捐,並得到高州總兵左寶貴的大力資助,修建了現清真東寺禮拜殿

卜奎清真寺西寺經光緒年間(1875-1908年)改建成現規模。

合併定名

卜奎清真寺包括東寺、西寺、女寺三部分,過去分別掛牌為東寺、西寺、女寺,1958年合為一寺,1981年定今名。

規模建制

寺院大小

東西兩寺同屬於磚木結構,鱗瓦復頂,飛檐四出,六獸蹲脊的中國宮殿式建築。兩寺共占地面積7.2畝;總建築面積1997.76平方米,其中東寺禮拜殿面積為366.07平方米,對廳73.49平方米,西寺禮拜殿面積191.33平方米,西寺對廳57.40平方米。

建築風格

東西兩寺建築格局相似,分別以禮拜殿為中心,配有教長室、講經室、對廳、沐浴室、門樓等,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磚木建築。東西兩寺並立,東寺的大殿(禮拜殿)和窯殿建築藝術精美,融合了宗教和我國古典建築風格。大殿為凸字形,座西朝東,可容納五百人誦經,大殿前寬闊的卷棚式廡廊,飛檐翹起,彩椽相街,數重龍爪菊似的斗拱,由六根大紅柱襯托,正門門際上懸掛阿拉伯文"太斯米"贊主詞橫匾,左邊題有"急公好義"匾額一方,20扇活頁門雕刻著琴棋書畫,四季花卉和桃李佛舍桔等精美的花紋,大殿內兩面山牆上裝飾著逼真的磚雕。窯殿為三層方形塔式。正面石雕上刻有"天房捷鏡"四個金字,中間一層通體磚雕,圖案呈柱形、齒形、回紋形。每面還有九個圓形磚雕,上刻阿拉伯文的聖主名字和聖形。塔頂端鑲有高1.9米,直徑0.9米鍍金葫蘆,葫蘆頂上端有40厘米長月牙形裝飾物,是伊斯蘭教"彎月涵星"的象徵。

主要景觀

卜奎清真寺東寺主體建築禮拜殿由寶廈、殿堂、窯殿三部分有機組成。寶廈。由六根朱漆圓柱支承,呈棚狀;殿堂正面採用摺疊式彩繪雕飾木屏門,殿內雕梁,錯落有致;窯殿為三層方式磚塔,一層為米哈拉卜,二層為通體磚雕,雕有鯉魚臥蓬圖案。以及安拉的諸多尊名,三層的飛檐下,正面為一磚雕匾額“天房捷境”,塔頂是風剝銅的金色蓮花座寶葫蘆,約2米多高,葫蘆頂端豎一月牙。東寺還有對廳、門廳、教長室、沐浴室等附屬建築。清真西寺建築格局與東寺不同之外,僅在窯殿,西寺窯殿為兩層,塔式飛檐,下層為木雕飛檐,格下磚雕花紋;上層的頂脊南北各一條龍首,口銜兩條棚脊,上蹲六獸。塔頂鑲有棱椎形錫制寶頂、西寺在歷史上經兩次大規模的維修,一次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另一次在1985年)。

東寺

禮拜殿

卜奎清真寺內風景照卜奎清真寺內風景照

東寺的大殿(禮拜殿)和窯殿建築藝術精美,融合了宗教和我國古典建築風格。大殿為凸字形,坐西朝東,可容納五百人誦經,大殿前寬闊的卷棚式廡廊,飛檐翹起,彩椽相街,數重龍爪菊似的斗拱,由六根大紅柱襯托,正門門際上懸掛阿拉伯文"太斯米"贊主詞橫匾,左邊題有"急公好義"匾額一方,20扇活頁門雕刻著琴棋書畫,四季花卉和桃李佛舍桔等精美的花紋,大殿內兩面山牆上裝飾著逼真的磚雕。窯殿為三層三重檐,四邊形塔式建築,正面石雕上刻有"天房捷鏡"四個金字,中間一層通體磚雕,圖案呈柱形、齒形、回紋形。每面還有九個圓形磚雕,上刻阿拉伯文的聖主名字和聖形。攢頂用“風剝銅”材料建成,蓮花府座上鑲有高1.9米,直徑0.9米的鍍金葫蘆,葫蘆尖上嵌有40厘米長金色新月,是伊斯蘭教"彎月涵星"的象徵,金光閃耀,堪稱一絕。

西寺

由後窯殿、中大殿、門廳組成。正房廂房安排為伊協辦公室、教長室外和貴賓接待室、沐浴室等。自1852年始建以來,西寺仍保持原貌,門庭、壯觀,大殿威嚴,經1989年翻建,油彩繪畫,堪稱齊市可數的清代建築群體。

女寺

黑龍江卜奎清真寺風景照黑龍江卜奎清真寺風景照

女寺於1990年初建,後歸於東寺院內,有女沐浴室,在大典內用圍帳隔開禮拜。寺內現珍藏有稀世手抄本《古蘭經》和1858年(鹹豐八年)出版的私塾教材《四書集注》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真寺,阿拉伯語意是“叩真主處”。按照伊斯蘭教教義,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人都要做“贊念、禮拜、齋、課、朝勤”等五功。每周五的聚禮日,教徒們進入清真寺,面向麥加聖城克爾白天房方向叩拜真主,回曆十月一日爾代節是清真寺最為隆重的一天。

交流合作

早於卜奎建城七年,故有“先有清真寺,後有卜奎城”之說。是300餘年前的舊城內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從初建時的幾間草房,經過多次修繕、擴建,形成了目前這座省內規模最大、歷史最久、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伊斯蘭宗教建築。卜奎清真寺是黑龍江省清真寺中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寺院之一,對研究宗教歷史和建築藝術有重要價值,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卜奎清真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地理交通

卜奎清真寺坐落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繁華商業區卜奎大街中段西側的清真寺胡同。(其中卜奎為齊齊哈爾舊稱,因齊齊哈爾又名卜奎,故名)。

交通指南

從齊齊哈爾市乘10路公車在二百商店站下車,從卜奎大街進入德壽胡同,再步行前往約5分鐘就到。

內容簡介

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區建華區清真胡同。分東、西兩寺。東寺由伊斯蘭教格迪目派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初為五間草房,經鹹豐年間(1851-1861年)、光緒年間(1875-1908年)擴建成現規模。西寺由哲赫林耶派於鹹豐八年(1858年)建,原為四間草房,經光緒年間(1875-1908年)改建成現規模。兩寺均為宮殿式磚木結構建築。主要建築由大殿、拜殿、窯殿、拱廊組成。

卜奎清真寺位於建化區卜奎大街中段西側的清真寺胡同,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是一座富有清代民族特點的磚木建築。分為東西兩寺,為一教兩寺。 占地4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由大殿、拜殿、窯殿、拱殿和一些附屬建築組成。東寺窯殿塔頂端鑲有高1.9米,直徑0.9米鍍金葫蘆,上面斜鑲著象徵伊斯蘭教的月牙狀裝飾。窯殿內牆上書阿拉伯文的古蘭經聖語,兩個大殿可容納500人禮拜。是黑龍江省清真寺中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寺院之一,對研究宗教歷史和建築藝術有重要價值,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