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塔

博雅塔

博雅塔位於北京大學未名湖旁。燕園建築精髓“一塔湖圖”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藝術造型、環境協調三方面高度統一的建築傑作。博雅塔位於未名湖東南的小丘上,是仿通州燃燈古塔、取遼代密檐磚塔樣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園供水水塔,其獨具匠心的設計構思,乃燕園構建的神來之筆。

基本信息

歷史

博雅塔博雅塔

1924年7月,燕園(原燕京大學校園,現為北京大學校園)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當時有人提議,在燕園的古典建築群中應該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樓,才能使之與未名湖畔的風景相協調。因為古塔在中國古代多建於寺廟內,這個建議在當時頗有爭議。後來校方向當時的社會名流徵求意見,得到廣泛贊同後才決定建立塔式水樓。時過境遷,在今天看來,當時一個頗有爭議的建議,卻成就了中國最高學府中永恆的經典。從此博雅塔是北京大學的象徵。

建築設計

博雅塔的設計參照了通州的燃燈佛舍利塔。燃燈佛舍利塔初建於北周,後幾經毀壞,幾經重修。相傳是為了珍藏燃燈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內供奉著燃燈佛祖的遺骨,並珍藏有佛祖舍利子,故稱燃燈佛舍利塔。博雅塔 “塔級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圍百四尺,中空” ,高僅三十七米, 井深 164 尺,噴水高於地面十餘尺,噴水量達每小時 16000 加侖 ( 合 60560 升 ) 。內部結構中空,有螺鏇梯直通塔頂,除基座外全是用鋼筋水泥建築,設計精良。據說當時的建築施工單位因估工不準造成虧損而倒閉,不得不三易其手。由於當時燕京大學校園內的建築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這座博雅塔主要是由當時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雅(當時居住在美國)捐資興建的,所以被命名為 “ 博雅塔 ” 。

博雅塔博雅塔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圍的松柏以及波光蕩漾的未名湖構成燕園的一大景觀。由於建築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內外,樑柱、古樹之間,時見它的身影,更增幾分秀麗神奇。 博雅塔似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縱觀著風雲變幻,那緊鎖的塔門,就像這位老人緊閉的心扉,包含著人生的悠悠歲月。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來之筆,富有哲理,耐人尋味。可以說,湖光塔影已經成為燕園風景中不朽的神話。博雅塔吸納了千千萬萬北大學子的智慧和靈氣,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經遠遠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說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 “博雅” 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圖騰。“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