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講解

博物館講解

19世紀末,隨著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發展,觀眾要求從博物館獲得更多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於1906年開始設立了講解人員,稱為多森特(Docent),講述陳列品的名稱、性質、時代等有關資料,受到參觀者的歡迎,引起博物館界的重視。此後,許多國家的博物館陸續設立專門人員從事這一工作。

博物館講解

正文

19世紀末,隨著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發展,觀眾要求從博物館獲得更多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於1906年開始設立了講解人員,稱為多森特(Docent),講述陳列品的名稱、性質、時代等有關資料,受到參觀者的歡迎,引起博物館界的重視。此後,許多國家的博物館陸續設立專門人員從事這一工作。
中國最早倡議提供講解服務的,是南通博物苑的創建者張謇。他於1905年向清政府建議在京師建設帝室博物館時,提出“遴派視察員,招待員,用為糾監導觀之助”。
講解的作用 博物館的陳列雖然具有很強的形象化直觀教育作用,但也有局限性。博物館的陳列展覽難以針對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觀眾的不同需要來進行布置;由於展品和空間的限制,有些內容不能充分表現,需要藉助講解工作予以彌補,講解員通過介紹展品之間的內在聯繫和陳列的“潛台詞”引導觀眾把通過直觀視覺初步獲得的不連貫的感性知識,上升為對陳列主題思想的正確理解,以至成為系統的理性知識,從而使博物館陳列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
簡明扼要的講解還可以使觀眾在較短的時間裡獲得較多的知識和信息。
通過講解工作,博物館還能向觀眾中的專家、博物館事業愛好者和關心者學習知識並獲得對博物館的建議和批評,使其成為博物館改進工作的參考。
講解的方式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幾種。①引導敘述。講解員在引導觀眾參觀的過程中按陳列順序進行解釋和說明,既可以前後貫通講完整個陳列內容,也可以根據觀眾的要求,講解陳列的某一部分。這種方法的講解氣氛較為寬鬆,適宜於接待零散的觀眾,是各博物館比較普遍採用的講解方法。②課堂教學。這主要是接待利用博物館作為第二課堂的學生。他們有組織、有計畫地到博物館參觀,講解員參照學校的授課進度進行講解,講解中穿插必要的提問。這種講解方法教學氣氛較濃。③總介紹。在觀眾參觀前,先集中地、概括地介紹展覽的主題思想和主要內容,使觀眾明了將要參觀的是什麼並對參觀發生興趣,這種方法適用於接待較大規模的團體。④討論式。適用於接待有目的地到博物館參觀的人數較少的專業工作者,講解員與觀眾邊看邊講,不時進行交談,氣氛活躍,雙方都有收穫。⑤邊講邊操作。在講解過程中,向觀眾提供一些模型、複製品或模擬品,讓觀眾“觸摸”、操作一番,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所講、所看內容的理解,這種講解方法在一些已開發國家的博物館採用較多。
每個博物館的性質、內容、形式、規模都不盡相同,觀眾的職業、年齡、文化程度、參觀目的、參觀重點以及對陳列內容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應有不同的講解基調和作法。對不同類型的觀眾,要作不同的講解,即使是同一種類型的觀眾,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能總用一種方法一成不變地進行接待。講解內容上的深淺程度,側重面、詳略和取材角度,表達方式,語音語調,感情運用,都應該“因館而異”,“因人施講”。
講解稿 講解稿是講解員從事講解的基本依據,其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講解效果。講解稿應該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和針對性五者的統一。要觀點正確,脈絡清晰,史物結合,言之有據,簡明扼要,有情有趣,對象明確,程度適宜。
講解員 講解員是博物館宣傳教育職能的主要體現者,是觀眾的教師。講解員應具有比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高尚的道德修養,給人以美感的儀容風度和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觀察能力及創造力等心理素質。
講解員必須注意講解藝術,在有聲語言上應做到吐字清晰流暢,節奏適宜;發音圓潤洪亮,聲情交融;掌握邏輯重音,邏輯頓歇;語言簡練,通俗易懂。在無聲語言上要藉助表情,表達源於講解內容的真實情感,更好地吸引和感染觀眾。講解姿態要自然大方,恰當地運用手勢,在觀眾眼裡造成視覺幻象,激發觀眾的想像能力,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博物館講解博物館講解
為便於參觀,講解員要善於選擇適當的講解位置。
除專職講解員外,還可設立和聘請兼職講解員、義務講解員。

配圖

博物館講解博物館講解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