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杜安一世

博杜安一世

博杜安一世(法語:Baudouin 荷蘭語:Boudewijn 1930.9.7―1993.7.31),第五任比利時國王(1951.7.17―1993.7.31)。利奧波德三世(King Leopold III 1901―1983)和王后阿斯特里德(Princess Astrid of Sweden 1905―1935)之長子。博杜安一世亦為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King Harald V of Norway)、阿斯特里德公主(Princess Astrid of Norway)和拉格茜爾公主(Princess Raghild of Norway)的第一代堂兄。博杜安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流亡至法國和西班牙,戰後流亡瑞士。1950年比利時的國內危機令利奧波德三世將王權轉移給博杜安。1960年12月與西班牙女貴族多尼婭·伊·阿拉貢(Doña Fabiola de Mora y Aragón 1928―2014)結婚。曾於1981年5月到6月應邀訪華。1993年7月30日,博杜安一世因心力衰竭去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博杜安一世夫婦博杜安一世夫婦
1930年9月7日,博杜安一世出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北郊拉肯(Laeken)的斯圖文堡(StuyvenbergCastle),出生時其父為布拉班特公爵利奧波德王子(PrinceLeopold,DukeofBrabant),即後來的利奧波德三世國王(KingLeopoldIIIofBelgians1901-1983);其母為瑞典公主阿斯特里德(PrincessAstridofSweden1905-1935)。此外,博杜安亦是拿破崙的夫人約瑟芬·德博阿爾內(JoséphinedeBeauharnais1763-1814)的直系後裔。

1934年4月23日,利奧波德三世加冕成為比利時國王。翌年8月29日,其母親即王后阿斯特里德在瑞士遊覽時因汽車失控墜入湖中而不幸罹難,而在那次事件中,國王利奧波德僅受輕傷。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比利時。當日,博杜安一世即隨同其弟阿爾伯特前往法國,後又前往西班牙。5月28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宣布投降,這使得許多比利時人質疑他對國家的忠誠度。8月2日,博杜安返回比利時,一直在拉肯的行宮和阿登的希爾農城堡(ChateauofCiergnon)繼續學業。1941年,利奧波德三世再娶,這次的王后是英國出生的比利時平民瑪麗·莉莉安·蓓爾斯(MaryLilianBaels1916-2002)。這場婚姻引發了極大的爭議,亦為日後利奧波德國王的不佳名聲埋下伏筆。

在經過長達3年的占領之後,比利時於1944年6月得到盟軍解放。戰後,國王一家因為比利時不穩定的政治局勢而選擇在瑞士的普瑞尼(Pregny)暫避,在此期間博杜安在日內瓦的一所學校學習並於1948年前往美國旅遊。直到1950年,一個調查委員會赦免了國王的叛國罪,緊隨其後的一場公民投票亦恢復了利奧波德的王位,但針對國王的爭議聲始終不絕於耳。1950年7月26日,因利奧波德重返王位,比利時爆發嚴重的罷工和抗議,比利時共產黨一度以瓦隆大區(Wallonia)獨立相威脅。在利奧波德的準許下,比利時政府和國會於當年8月1日通過一項法例將王權轉歸博杜爾王子所有,以此來維護君主立憲體制。

1950年8月11日,博杜安王子在國會兩院依照憲法宣誓出任國家元首。正式的加冕儀式則要到翌年7月17日,即利奧波德三世正式宣布退位的次日。

1960年6月30日,比屬剛果宣布獨立。博杜安一世親自出席了慶祝活動,並在剛果國會發表演說,受到首任博杜安一世的婚禮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理帕特里斯·盧蒙巴(PatriceÉmeryLumumba1925-1961)的歡迎。

1960年12月15日,博杜安一世在布魯塞爾正式迎娶西班牙貴族多尼婭·法比奧拉·德·莫拉·伊·阿拉貢(DoñaFabioladeMorayAragón)。法比奧拉王后曾五次懷孕而均流產,故博杜安一世並無子嗣。

1963年11月,博杜安一世以比利時國家元首的身份參加了遇刺的美國總統約翰·F·甘迺迪(JohnF.Kennedy)的葬禮。與他同行的亦有保羅-亨利·斯巴克(Paul-HenriCharlesSpaak1899-1972),前比利時首相兼聯合國大會主席。

1976年,登基25年後,博杜安國王基金會成立以期提高比利時普通人的生活質量。

1990年4月,因與其宗教信仰相悖,博杜安一世拒絕簽署一項允許墮胎的法案;比利時政府隨即宣布國王暫時無法行使國家元首的行政權力,並單獨宣布法案通過。

1993年7月31日,比利時國王博杜安一世在西班牙莫特利爾的阿斯特里德莊園(VillaAstrida,Motril)度假時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去世。1992年國王曾在巴黎進行過一次二尖瓣脫垂手術,他的死亡仍出乎意料。

博杜安一世的去世引發了比利時全國的哀悼,50萬人(當時比利時人口的5%)前往王宮弔唁,甚至人們需要排隊長達14個小時來瞻仰國王的靈柩,王宮的大門和圍牆也被人們帶來的鮮花覆蓋。博杜安一世在拉肯聖母教堂(ChurchofOurLadyofLaeken)下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參加了博杜安的葬禮。

人物頭銜

1930年9月7日—1934年2月17日:尊貴的埃諾伯爵王子殿下(HisRoyalHighnessTheCountofHainaut)

1934年2月17日—1950年8月10日:尊貴的布拉班特公爵王子殿下(HisRoyalHighnessTheDukeofBrabant)

1950年8月10日—1951年7月17日:尊貴的布拉班特公爵皇太子殿下(HisRoyalHighnessThePrinceRoyal,DukeofBrabant)

1951月7月17日—1993年7月30日:尊貴的比利時國王殿下(HisMajestyTheKingoftheBelgians)

宗教信仰

與天主教的關係

博杜安是一個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受布魯塞爾大主教雷奧·約瑟夫·蘇恩斯(LeoJosephSuenens1904-1996)極深。博杜安參與了日漸壯大的天主教復興運動(RenewalMovement)並定期前往法國帕累-勒-莫尼爾(Paray-le-Monial)的聖祠進行朝拜。

墮胎法案風波

1990年4月,比利時政治家羅傑·勒萊芒(RogerLallemand1932)和盧西恩·赫曼-米歇爾森(LucienneHerman-Michielsens1926-1995)向比利時國會提出動議,呼籲立法允許墮胎。比利時國會通過了這項法案,卻在由博杜安一世進行皇室審批(RoyalAssent)的時候遭到駁回。國王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在比利時的歷史上前所未有,因為以往皇室審批僅僅是一種形式性質的禮節而已,而幾乎所有法案均會由國王也就是比利時的最高行政長官審議通過。然而,博杜爾一世的宗教信仰令他不得不要求政府臨時剝奪他的行政權力,以避免這項違背天主教教義的法案由他親自審批通過。維爾弗里德·馬爾滕斯(WilfriedAchielEmmaMartens1936-2013)所領導的比利時政府於4月4日回復了國王的請求,並根據比利時憲法相應條款宣布比利時政府臨時代替國王行駛國家元首的權力。法案於4日在國會簽署並正式通過後,次日博杜安一世便恢復其職位與權力。

個人榮譽

比利時

利奧波德大勳章(GrandMasterandGrandCordonoftheOrderofLeopold)

非洲之星大勳章(GrandMasteroftheOrderoftheAfricanStar)

皇獅大勳章(GrandMasteroftheRoyalOrderoftheLion)

王冠大勳章(GrandMasteroftheOrderoftheCrown)

利奧波德二世大勳章(GrandMasteroftheOrderofLeopoldII)

其他國家

奧地利共和國榮譽

服務星章(GreatStarofHonourforServicestotheRepublicofAustria,1958)

冰島法爾孔十字大勳章(GrandCrosswithCollaroftheOrderoftheFalcon,1979)

義大利共和國功勳大十字勳章(GrandCrossoftheOrderofMeritoftheItalianRepublic,1966)

日本菊花大勳章(KnightGrandCollaroftheOrderoftheChrysanthemum,1964)

聖奧拉夫大十字勳章(KnightGrandCrossoftheOrderofSt.Olav)

葡萄牙亨利王子勳章(GrandCollaroftheOrderofPrinceHenry,1982)

西班牙金羊毛騎士團勳章(KnightwithCollaroftheOrderoftheGoldenFleece,1960)

西班牙查理三世大十字勳章(KnightGrandCrosswithCollaroftheOrderofCharlesIII,1977)

西班牙伊莎貝拉大十字勳章(KnightGrandCrosswithCollaroftheOrderofIsabellatheCatholic,1960)

泰國拉賈米特拉霍恩勳章(KnightGrandCordonwithChainoftheOrderoftheRajamitrabhorn)

泰國楚拉綽姆克勞勳章(KnightGrandCordonoftheOrderofChulaChomKlao)

英國嘉德勳章—外籍人士版本(StrangerKnightoftheOrderoftheGarter)

瑞典皇家六翼天使大十字勳章(KnightGrandCrossoftheRoyalOrderoftheSeraphim)

丹麥大象大十字勳章(KnightGrandCrossoftheOrderoftheElephant)

荷蘭獅子大十字勳章(KnightGrandCrossoftheOrderoftheNetherlandsLion)

盧森堡拿騷王朝金獅大十字勳章(KnightGrandCrossoftheOrderoftheGoldLionoftheHouseofNassau)

希臘救贖者大十字勳章(KnightGrandCrossoftheOrderoftheRedeemer)

伊朗巴列維大勳章(KnightGrandCordonwithCollaroftheOrderofPahlavi)

波斯帝國2500周年紀念獎章(CommemorativeMedalofthe2500thAnniversaryofthefoundingofthePersianEmpire1971)

馬爾他騎士團榮譽與奉獻勳章(BailiffGrandCrossofHonourandDevotion)

博杜安一世是西班牙金羊毛騎士團勳章(OrderoftheGoldenFleece)的第1176位獲得者暨英國嘉德勳章(OrderoftheGarter)的第930位獲得者。

教廷

教廷基督騎士團騎士(KnightoftheSupremeOrderofChrist)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騎士(KnightGrandCrossoftheEquestrianOrderoftheHolySepulchreofJerusalem)

公共形象與紀念

作為比利時憲政危機後的首任國王,博杜安一世的公眾形象明顯優於他的父親利奧波德三世,後者因二戰期間的投降行徑和充滿爭議的婚姻而普遍不受民眾認可。博杜安一世在位期間體現了他親善民眾的一面,同時,在比屬剛果獨立的問題上也擁有值得尊敬的氣度,以至於剛果人將其稱為“MwanaKitoko”(意即“美麗的男孩”)。

1964年發行的20比利時法郎鈔票上,印有博杜安一世的頭像。

1966年發行的50比利時法郎鈔票及1992年至1997年發行的10000比利時法郎鈔票上,均印有博杜安一世及其法比奧拉王后的頭像。

博杜安一世死後葬在布魯塞爾的拉肯聖母教堂,該教堂為比利時歷任國王的下葬之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