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戲

博戲

釋義:(1).古代的一種棋戲。(2).賭輸贏、角勝負的遊戲。 (3).雜戲。

博戲是古代一種賭輸贏的遊戲(與棋相仿)。這種遊戲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具有賭博色彩的遊戲。

博戲簡介

古代博戲圖古代博戲圖

博戲是古代一種賭輸贏的遊戲(與棋相仿)。博戲是人類遊戲活動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遊戲形式,特殊之處在於它不僅通過遊戲來滿足娛樂的需求,而且遊戲的結果要以錢財來兌現。因此這種遊戲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具有賭博色彩的遊戲。

中國古代的六博、樗蒲、雙陸等遊戲形式,都是屬於行棋類的骰子博戲。六博本有大博和小博之分,大博用骰六枚,稱為"箸",小博用骰二枚,稱為"煢"。《顏氏家訓》云:"古者大博則六箸,小博則二煢。"在比賽的時候,雙方互擲骰子,行棋步數則主要根據博彩而定。由此可見,六博之戲與骰子的關係非常密切,由於博彩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六博在古代時主要就是一種博戲的形式。

史料記載

《說文》曰:“博局戲六著十二棋也。”《山海經》曰:“休輿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如鶉卵。”《穆天子傳》曰:“天子與井公博,三日而決。”《論語·陽貨》:“不有博弈者乎?”博即博局戲。《列子》曰:“虞氏者,梁之富人,置高樓大路,設酒擊博樓上。《家語》曰:“哀公問孔子曰:‘吾聞君不博,有之?’孔子曰:‘有之,為其兼行惡道也’。”

《史記·信陵君傳》云:魏公子信陵君與魏王博(即博戲),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又《史記·遊俠列傳》云:“劇孟行大類朱家,而好博戲。”

《藝文類聚》:“哀帝建平四年夏,京師郡國民,聚會裡巷阡陌,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南宋周密《武林舊事·晚歲節物》載,杭州除夕時,“小兒女終夕博戲不寐,謂之‘守歲’。”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臨安里錢婆留髮跡》,寫五代時吳越王錢鑼少年時代“最好拳棒,兼善博戲。”

歷史評論

《文選·韋昭<博奕淪>》對博戲與圍棋皆持否定態度,雖有一定識見,但也不無儒家的傳統偏見:“……今世之人,不務經術,好習博奕。廢事棄業,忘寢與食,窮日盡明,繼以脂燭。當以臨局交爭,雌雄未決,人事曠而不修,賓旅闕而不接。雖有太牢之饌,韶華之樂,不暇存也。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務不過方罫(huà)之間。勝敵無封爵之賞,獲地無兼土之實。伎非六藝,用非經國,立身者不階其術;徵進者不由其道。求之於戰,則非孫吳之倫;考之於道,則非孔氏之門。以變詐之務,則非忠信之事;以劫殺為名,則非仁者之意;而空妨日廢業,終無補益。何異設木而擊之,置石而投之哉。……”

《水滸》博戲

在江州,李逵正處於賭博輸紅了眼的窘境之中,宋江掏出一錠大銀送給這個頭腦簡單,為非作歹的小牢頭,害的這傢伙輸錢砸場子,搶魚攪市場,結果被張順誑到水裡一頓飽揍,吃盡苦頭,出盡了洋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