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摔跤

中國式摔跤

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古代稱為角力、角牴、相撲、爭跤等。5000多年前,黃帝時代就有了摔跤活動,到了周代(公元前11世紀~前221年),摔跤被列為正式體育項目。秦漢以後,摔跤從單一的軍事目的走向了民間,成了供人欣賞的娛樂活動。皇家有了專門的摔跤組織,這種組織一直延續到清朝的“善撲營”。元、明、清時代,摔跤融入了滿族和蒙族的技藝,逐漸形成現代中國式摔跤的雛形。

基本信息

簡介

民族傳統運動-中國式摔跤

清朝善撲營武士~ 後排左四是善撲營首領宛八爺,前排左三為郭定昌清朝善撲營武士~ 後排左四是善撲營首領宛八爺,前排左三為郭定昌

清王朝的國家摔跤組織是“善撲營”,摔跤者穿特製的短上衣(叫“褡褳”),系腰帶,穿長褲,衣、帶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許抓褲子,不許擊打,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三點著地(兩腳加一手一膝著地)為失敗,3跤2勝,沒有時間限制。民國時期,北京、天津等地都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為職業。在北京天橋附近形成了幾大“跤場”,其中首推沈三(沈友三),後有寶三(寶善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式摔跤有了很大的發展。1953年第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中國式摔跤被列為正式競賽項目,前幾屆全運會也均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全國錦標賽。1956年和195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相繼頒布了“中國式摔跤運動員等級制”和“中國式摔跤規則”,將中國式摔跤運動正規化。

中國式摔跤運動員體重分為10個級別,每場比賽分3局,每局淨摔3分鐘,兩局之間休息一分鐘,比賽在平坦柔軟的8米×8米的墊子上進行。運動員身穿柔軟結實的短上衣,系腰帶,穿長褲,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帶,但不許抓褲子。按照把對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別判得 3分、2分、1分。每場比賽得分總計多者為勝。

產生

摔跤在中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根據文字記載和傳說,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就有了摔跤活動。當時,人們為了求得生存,在與自然界進行鬥爭中,在部落之間的衝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進行自衛,從而產生了古代的摔跤。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據南朝人任昉著的《述異記》中記載:“奏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牴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樂名蚩尤戲,其兩兩三三,頭戴牛角以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這種“蚩尤戲”就是我國古代摔跤的雛形。 由此說,我國古代摔跤始於黃帝時代。 摔跤淵源 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摔跤作為練兵的一項軍事科 目出現。據《禮記.月令》中記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由於當時兵器差,射箭、駕車、角力都是軍隊操練的主要科目。

春秋戰國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列強對峙,互相攻伐,戰爭頻繁,作為軍事訓練的摔較活動也 得到廣泛的開展。《公羊傳》中記載,宋閔公手下有一員大將叫長萬,是當時聞名於世的大力士,由於宋閔公揭露長萬曾被魯師所俘,故“萬怒,搏閔公,絕其脰。”結果,宋閔公被長萬摔死。秦漢時期,摔跤不僅作為重要的一種軍事訓練手段,也是節日和宮廷內表演項目。秦統一六國後,進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時也統一了摔跤的名稱為“角牴”。

1975年在湖北江陵縣鳳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蓖曾有古代摔跤的畫面。這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公元 前208年)的有關古代摔跤的史料。圖案上三名男子,他們在進行摔跤比賽,氣氛緊張熱烈。左邊立者為裁判。上邊懸 掛的帷幕,表示在舞台上進行的比賽。一按畫面的排場看,似在宮廷內舉行的。由此可見,秦統一六國後,把掉跤列為宮廷的一種娛樂項目,並在民間也有一定的開展。 從秦末到漢景帝的半個世紀中,摔跤活動曾處於低潮。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時,摔跤活動又盛行起來。據《漢書.武帝記》中記載,規模最大的有兩次,一次是元封“三年春,作角牴戲,三百里皆來觀”;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師民觀角牴戲於上林平樂館。”河南省密縣打虎亭2號東漢墓中的一幅壁畫,描寫了當時摔跤表演的一個場面,陝西省長安客省莊漢墓出土的銅牌上也刻有摔跤圖,畫面上是兩位農民打扮的男子在樹蔭下對摔。此圖足 以說明,漢代摔較活動已較普遍地開展,田間地頭也成了摔跤的場所。由於漢代重視摔跤活動,摔跤的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三百里皆來觀”。同時,摔膠比賽勝負有裁判員來判決。山東省臨沂地區金雀山漢墓中出土的絹畫上有一對健壯的摔跤手,挽袖對視,準備決一雌雄,並有一名裁判員在旁拱手而言,以判勝負。 三國鼎足之後,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動,除把摔跤作為訓練士兵的手段外,還列入百戲之內。在河南省南陽市出土的大塊漢磚上刻有角牴戲。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唐朝歷經貞觀、開元之治,國富民強,太宗皇帝李世民以隋亡為戒,選賢任能、虛心納諫,社會經濟很快得到發展,而講武、習武的風氣不懈,故摔跤活動在唐代的歷史上蜚噪一時,就連帝王也要上場助威,鼓勵士氣。據史料記載,唐朝時,每逢元宵節和七月十五的中無節均舉行摔跤比賽,許多帝王不僅愛看,而且有的還是摔跤能手。唐朝末年,朝廷還建立了官辦的相撲棚,收羅和訓練摔跤能手,入選者稱為相撲人,每當朝會、宴聚、祭祀之時,相撲人專門進行摔跤表演。

秦漢以來,摔跤的主要技術是較力量,並可以拳打腳踢,用擒拿方法扭斷手臂、腿腳,直至把對方摔死。明朝萬曆年間出版的《萬法寶全》一書中,就有古摔跤圖樣。當時把摔膠列為六御之內,作為軍隊作戰訓練的重要手段。據《明史.江彬傳》中記述,御史喬白岩和應天府丞冠天敘還很注重選材和採用針對性的訓練(別教法勢)方法,在戰術上注意到以矮制長, 這些,無疑是對摔膠在選材、訓練以及戰術運用上的一大貢獻。

公元1638年,明朝官員陳元斌,為了復興明朝的天下,東渡日本,求援兵於德川幕府,結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這樣陳元斌就把中國武術和摔跤傳到了日本,後經日本改革和發展,成為日本現在的相撲和柔道。

清朝用武力起家,入主中原,一直保持著尚武崇戰的風氣,加之清朝歷代皇帝大力提倡摔跤運動,因而“布庫”之戲得以廣泛傳播。 總之,摔膠運動由於清代皇帝的大力提倡,滿族、蒙族和漢族跤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使摔跤技術不斷提高、不斷完善,最終發展成近代中國式摔膠,所以說,中國式摔跤是我國各族跤手共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

和柔道區別

中國式摔跤柔道

中國式摔跤和柔道最明顯的差異是:

1.中國式摔跤除兩腳外身體任何部位觸地既被判輸,柔道則不然,它有寢技,既到地後的技術。

2.柔道有反關節技術,中國式摔跤則不用。實戰除外。相同點主要是在摔法上,名稱不同但技術是一樣的。中國式摔跤和柔道最明顯的差異是:

1.中國式摔跤除兩腳外身體任何部位觸地既被判輸,柔道則不然,它有寢技,既到地後的技術。

2.柔道有反關節技術,中國式摔跤則不用。實戰除外。相同點主要是在摔法上,名稱不同但技術是一樣的。

與蒙古摔跤的區別

中國式摔跤蒙古摔跤
主要是規則不一樣。
中國式摔跤和蒙古摔跤,一樣是只要讓對手的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觸地,就算得分。但蒙古摔跤只能用手抓、抱對手上半身,也可以用絆腿,但不準手觸對手腰部以下部位,因此抱腿摔、抱腰摔都不能用;而中國式摔跤更加全面一些,可以使用包括抱腿在內的任何技巧

另外,蒙古摔跤一般不分量級,選手穿蒙古傳統的牛皮背心、摔跤褲和馬靴,比賽一般伴隨著傳統音樂,且只要一方得分(讓對手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觸地),比賽就結束。中國式摔跤則分量級,穿短袖開襟的跤衣,得分後可以繼續比賽,直到比賽時間結束後,依照雙方得分判勝負

主要技法和名稱

任何一項競技體育運動都有一套與其項目特點相適應的基本功與練習方法,摔跤運動也不例外。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摔跤基本功既有單式練習又有聯合練習,既有徒手練習又有器械練習。

摔跤的基本功不僅是熟練地掌握和提高摔跤技術的重要環節,而且是有效地發展專項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摔跤的技術是千變萬化的,只有全面地掌握摔跤的基本功,練習基本功,才能為掌握摔跤技術打下良好基礎。

倒地功

中國式摔跤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項目,目的是要摔倒對方而自己保持平衡。常言道:“要想摔人,必須先會倒地。” 這就是說,練習摔跤,要先學會倒地的功夫,才能避免受傷,做到自我保護,同肘鍛鍊身體能經受震動,發展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在練習倒地功時,必須注意:

1.倒地時,身體接觸地面的面積要大。

2.倒地時,要憋氣、團身、全身緊張,以免內臟受到 震動。

3.手撐地時,手指稍向里扣,屈肘。

4.被摔倒時,要及時鬆手,以防砸傷.

倒地功的內容有: 1.前倒:同“前滾翻”的動作。 2.左前倒:由左架開始,上體前傾,兩膝交屈,左手 在前,右手在後。左手指向里撐地,接著迅速屈肘、低頭、 團身左前滾。左肩先著地,然後右肩著地。 3.右前倒:方法與左前例相同,只是向右前方倒地。 4.左後倒:由左架開始,低頭、團身、屈膝,身體向 左後方倒。左手指向里,並在身體左側撐地,然後迅速屈 臂,使身體向左後方著地。 5.右後倒:方法與左後倒相同,只是向右後方倒地。 6.後倒:同“後滾翻”,但手臂和後背要同時著地, 低頭、含胸、憋氣。 7.直立前倒:身體直立前倒,兩臂微屈,兩手手指稍向里指,兩手撐地後,以迅速屈肘的動作來緩衝落地的衝擊力。在整個動作的過程中,要抬頭、憋氣,全身緊張用力。 f練習倒地的功夫,最好從原地開始,根據掌握的情況,可改變姿勢或在活動中練習,逐漸增加難度,以適應比賽時的情況

中國式摔跤是通過摔跤衣發揮手法的作用。術語講:“手是兩扇門,全靠腿贏人。”形象地道出手法技術在摔跤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實戰中有了有利的把位才能組織進攻,從而戰勝對方。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中國式摔跤優於其它跤種,手腳分工明確就是中國跤鮮明的特點。它說明了中國式摔跤的先進性和文明性。中國式摔跤技法博大精深,功法和技術繁多。就手法而言,有搶手(抓握),防手(防抓握),蹬手(蹬把),引手(主動給對方抓握,藉以反攻),藉手(借對方緊握我時我借其手進攻)。拿法就是借用跤衣或肘腕拿摔。

一般情況左側進攻者左手為上手,也叫前手。右手為底手,也叫後手。術語講:“跤摔一把手。”就是講一把底手,也叫準手。搶手也就是搶底手,也叫爭手。搶底手爭上手是手法技術的基本技術。
中國跤在實戰中運動員均要穿布制開胸、半袖的短上衣,叫跤衣。也叫褡褳。腰系中心帶也叫腰帶。跤衣跤帶各部位均有名稱。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一、 跤衣把位名稱,把位和抓法

● 跤衣部位

1、 衣領叫領
(1) 正領
(2) 偏領(磨盤領)
(3) 倒扒領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門子
(1) 直門
(2) 偏門
(3) 掛門
(4) 軟門
4、 腰帶叫中心帶
(1) 前帶
(2) 偏帶
(3) 後帶
5、 跤衣下擺游離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後部分叫後契
(1) 後帶上
(2) 後帶下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國際邀請賽...)
● 實戰中除抓握跤衣外還可以抓握身體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雙手握腕,又叫雙剁腕
(4) 擄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擄肘
3、 抱脖
(1) 單臂夾頸
(2) 單臂反夾頸(反夾鍋)
(3) 單手抱脖(向後扒抱)
(4) 雙手夾頸(雙手扣腕)

中國式摔跤2006全國中國式摔跤冠軍賽唐...)
●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領方法
(1) 正領、偏領:拇指在內,四指在外
(2) 倒扒領:由對方腋下扒對方領,四指在內
2、 抓小袖方法(抓異名側衣袖)
四指在內,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門:抓異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內,四指在外,將跤衣翻起。
(2) 偏門:抓同名側胸襟上部,四指在內,拇指在外。
(3) 反掛門:反腕抓異名側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內。
(4) 軟門:抓異名側中帶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內,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帶抓握法
(1) 正握後帶:又叫蓋後帶,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後帶:又叫挎後帶,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帶:雙手或單手抓握異名側偏帶,拇指在內,四指勾掛。
(4) 中帶:又叫中心帶,單手或雙手抓握對方前帶,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帶。
5、 後契的抓握法
(1) 單手抓握對方背後帶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對方背後帶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異名側跤衣下擺游離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異名側跤衣下擺游離部分。

基本姿勢

中國跤術要求非常嚴謹,它有著固定的基本姿勢,這些姿勢一般稱為之“跤架”,這些姿勢都是平時訓練中形成的.

“跤架”的基本姿勢是在才一出架的瞬刻間,上體成半斜面,兩腿微屈;要求扣胸、緊臂、垂尾骨,頭部要正直,鼻尖向前不得超過前腳尖,後腦不得超過後腳跟;兩手指鬆開併攏成松握拳狀,上手在前,底手在後,沉肩垂肘,兩手高不過鼻,低不過嘴,這樣為封門出架的上半身姿勢。跤架分為右架與左架。左腳在前時為左架,右腳在前時為右架;前腳為虛,後腳為實;身體重心前腳支撐承負全身40%重量,後腳支撐承負全身60%重量,後腳為主要站立基礎,這樣前腳為先鋒,後腳為後衛。這種姿勢在傳統武術“形意拳”裡面叫“三才勢”即“三體勢”。此動作姿勢形成前後腿緊密相隨。如屬右架者其右手也在前,在前之手叫上手,捎後之手叫後手(底手),又稱“上把”“底把”,前手搶把,後手輔助上手。
1、左跤架(圖1)。

2、右跤架(圖2)。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基本姿勢

3、右對左跤架(圖3)。

4、低架姿勢(圖4-5)。
低架姿勢是一種應對時的過渡性姿勢,這是一種雙方相互揪抓一起都進行防守時才出現的,突然低架矮下之後立即借力進攻。

5、順架(圖6-9)。

順架就是對陣的雙方都以右對右或左對左。順架是雙方在對摔時可靈活順方向轉圓圈,雙方相互用前腳進招,無論是奔向對方前腿或後樁都很順便。

6、頂架(圖10-13)。

頂架就是對陣的雙方在一方右另一方左,或一方左另一方右,雙方的前腿(腳)互相頂襠,周鏇起來形成一進一退。雙方都是一邊進攻時會感到彆扭,只能使用滑步向後伸腿即可用招。

基本步法

跤架的前腳為先鋒,後腳是後衛,這是摔跤中步法的基本要求,俗話說:“走對步贏跤,走錯步輸跤”。步法在摔跤里是極為重要的,靈活的運用步法是每個跤手必須熟練的環節。跤術的基本步法必須掌握。

在走架時右架向右轉行或左架向右環行,不論走快步或走慢步,雙腳運行一定保持走斜丁步;在摔跤的過程中一但要挪動,必須是底樁先走,橫向跨步而前腳緊跟;在走跤步時前後腳橫跨一尺而前腳跟步三寸,後衛保先鋒,跤步永不亂跨。在摔跤時步法後退也可以,前腳滑退而底樁橫跨,永遠保持斜丁步的步伐。
1、蓋步(圖14)。
蓋步需要很硬的功夫,它是使用各種填腰絆子的前奏,這種姿勢很優美。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基本步法

2、背步(圖15)。

背步的主要動作步法是,左腳往後挪一步,身體隨之左轉身,這種步法也是使用各種填腰絆子的一個步驟,它與蓋步起的作用是一樣的。

3、鑽子腳(圖16-19)。

鑽子腳是將對方施跤完成蓋步或背步以後,步法背過來,在將往起背對方之時上體扭身,以兩腳掌為軸,擰轉雙腳跟,轉過腳後,腳跟不落地,這種擰轉就叫鑽子腳。擰轉的同時彎腰、低頭,後沙腳,蹬直雙腿,方可見跤。

4、滑步(圖20-25)。
滑步的主要動作是前腳往前一滑,後腳跟隨滑動,滑動腳步,腳落於對方身後。

5、車輪步(圖26-27)。

車輪步是手插入對方腋下時,必須往後大撤車輪步。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基本步法

6、沖步(圖28-29)。
沖步的步法是:前腳前沖,落於對方中門兩腳中間,同時上底手將對方狠力掙擰,後腳前沖將對方踢翻。

7、跟步(圖30-31)。

當把對方刁纏緊緊撮住,基腿向斜方向跳步,底樁跟步搓進,用棚勁將對方先往下悶按,將對方摔倒。

8、弧行步(圖32-33)。
弧行步的步法是不走直線,而是弧行,走的是劃步,向側方向進步,也叫劃切步。

9、跳步(圖34-35)。

跳步是為了爭取時間,前樁向前縱跳上步,後腿緊跟,把跳步和蓋步匯成一個動作,跳過來是為了使底樁站穩,同時又扔腿使別。

10、跨步(圖36-37)。

跨步也叫蹬步,是在對方使跤,為了便於插腿,在打腿之前先橫進跨步再插腿,雙臂向前跪切對方前胸,將對方摔倒。

比較

柔道

中國式摔跤和柔道最明顯的差異是:1.中國式摔跤除兩腳外身體任何部位觸地既被判輸,柔道則不然,它有寢技,既倒地後的技術。2.柔道有反關節技術,中國式摔跤則不用。實戰除外。相同點主要是在摔法上,名稱不同但技術是一樣的。

柔道柔道

蒙古摔跤

主要是規則不一樣。中國式摔跤和蒙古摔跤,一樣是只要讓對手的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觸地,就算得分。但蒙古摔跤只能用手抓、抱對手上半身,也可以用絆腿,但不準手觸對手腰部以下部位,因此抱腿摔、抱腰摔都不能用;而中國式摔跤更加全面一些,可以使用包括抱腿在內的任何技巧另外,蒙古摔跤一般不分量級,選手穿蒙古傳統的牛皮背心、摔跤褲和馬靴,比賽一般伴隨著傳統音樂,且只要一方得分(讓對手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觸地),比賽就結束。中國式摔跤則分量級,穿短袖開襟的跤衣,得分後可以繼續比賽,直到比賽時間結束後,依照雙方得分判勝負

摔跤摔跤

競賽規則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的守望者 老跤手老...)

簡介

第一章 通識

第一條:競賽性質
一:個人競賽:以個人在所屬級別內競賽所得的成績,確定個人名次。
二:團體競賽:以每個團體所有被錄取名次的運動員的成績總和確定團體名次。

第二條:競賽制度
一:單敗淘汰賽
二:雙敗淘汰賽
三:循環制

第三條:年齡組別及體重級別
一、年齡組別:根據運動員的年齡分為青年組和成年組。
1、青年組:15周歲~18周歲。
2、成年組:19周歲以上。
3、青年組運動員一般不允許參加成年組競賽,但具有一定訓練水平的經教練申請和主辦單位同意,也可參加成年組比賽。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二、體重級別
1、青年組:
(1)不超過46KG級別
(2)46~49KG級別
(3)49~52KG級別
(4)52~56KG級別
(5)56~61KG級別
(6)61~66KG級別
(7)66~72KG級別
(8)72~80KG級別
(9)80~90KG級別
(10)90KG以上級
2、成年組:
(1)不超過48KG級別
(2)48~52KG級別
(3)52~57KG級別
(4)57~62KG級別
(5)62~68KG級別
(6)68~74KG級別
(7)74~82KG級別
(8)82~90KG級別
(9)90~100KG級別
(10)100KG以上級
中國式摔跤女子中國式摔跤亮相賽場
3、女子組:
(1)不超過44KG級別
(2) 44~47KG級別
(3) 47~50KG級別
(4) 50~54KG級別
(5) 54~58KG級別
(6) 58~63KG級別
(7) 63~68KG級別
(8) 68~74KG級別
(9) 74~82KG級別
(10) 82KG以上級

第四條:稱量體重和抽籤
一、運動員比賽前1天進行稱量體重,稱量時間在1小時內完成。
二、由裁判長一人,裁判員數人,記錄員和醫生組成稱量體重組,另聘請教練代表監督進行。
三、運動員稱量體重時,男子應穿短褲或赤身,女子應穿短褲和T恤衫。如運動員體重低於或超過原屬級別,並在規定時間內不能達到原屬級別,則按全部棄權論處。
四、運動員可在規定時間內依次重複稱量體重。
五、運動員稱量體重後,由本人抽籤,根據抽籤結果進行編排。

第五條:比賽場數
運動員在一天內的競賽場數原則上不超過四場,如有特殊情況可賽五場,但場與場之間至少休息15分鐘。

規則

一、比賽禮節:
比賽開始前和結束後,雙方運動員應站在比賽開始線互相抱拳致意,並對場上裁判和觀眾抱拳致意,如不執行該條規定將受到警告處罰。
二、比賽局數和時間:
1、 每場比賽三局,每局兩分鐘,局間休息30秒。
2、 比賽中,一切暫停時間均應扣除(如:場上裁判的叫停,宣告運動員得分、判罰及受傷處理等情況)。
3、 比賽進行中,因特殊情況有場上裁判員發令中止比賽時,雙方的比分和已用時間均予保留,以便比賽繼續進行。
三、比賽中的信號
1、 每局比賽均由場上裁判員發令開始。
2、 每局比賽結束均由記時員鳴哨或鳴鑼示意。
3、 比賽進行中,場上裁判員發出停止口令後,雙方運動員應立即停止比賽。
四、比賽服裝
1、 運動員必須穿規定顏色及標準的比賽服裝,相同顏色的運動褲及軟底高腰鞋。
2、 運動員上場之前,必須穿好跤衣,紮好腰帶(腰帶由腹前繞到背後,再繞回腹前打扁結,鬆緊要適度,以手能插入為標準),以免妨礙比賽。
3、 比賽進行中,運動員必須經場上裁判員指令,才能整理服裝。
五、比賽中的規定
1、 每局比賽結束時,運動員應到指定地點休息,不得擅自離場。全場比賽結束後雙方運動員站在比賽開始線,待場上裁判宣布比賽結果,雙方運動員相互抱拳致意,並同場上裁判員及場下觀眾抱拳致意後,方可離場。
2、每局比賽中間休息時,本方教練員、助手、醫生(不超過兩人)可以向運動員進行指導或放鬆,但在比賽中不得進行上述活動。
3、比賽進行中,教練員或助手不得干涉裁判員工作,如有異議,可向仲裁委員會以書面形式提出,裁判員不受理任何異議。
4、每局比賽中如運動員比分相差5分,則判得分多者勝一局。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比賽進行
第二章 裁判方法

第七條:得分標準
比賽進行中,除兩腳外的身體其他任何部位先著地者失分(跪腿摔除外),一方被摔倒後,根據倒地的情況,判對手得2分、1分或不得分。
一、得2分
1、將對手摔倒至頭、軀幹著地(肩、背、胸腹、體側),自己保持站立。
2、使用跪腿摔時將對手摔倒,使之軀幹著地,自己保持穩定。
注⑴使用跪腿摔(不限次數)不成功,雖然膝部著地但能迅速起身者,不判失分。
⑵將對手摔倒至軀幹著地後因對手未鬆手被拉倒者,仍判得2分。
二、得1分
1、將對手摔倒,僅使其手、肘、膝、臀部著地者。
2、將對手摔倒,自己也隨之倒地者。
3、雙方同時著地,軀幹在上者。
4、使用跪腿摔將對方摔倒,但自己重心失衡者。
5、對手受到一次警告,自己可得1分。
6、對手出界,自己可得1分。
三、互不得分
雙方運動員同時倒地,或者雙方同時出界,或不分先後、上下時,互不得分。

第八條:進攻有效與無效
一、在比賽區域內使用動作將對方摔倒在保護區,判進攻有效。
二、在比賽區域內將對方摔倒後,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進攻有效;對方倒地與進攻方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同時發生,判進攻有效;將對方摔倒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失分。
三、兩名運動員有一隻腳踏入保護區,裁判員及時叫停,判出界者失分,雙方運動員回到場中央重新開始,進攻者在比賽區,對方在保護區被摔倒,判進攻有效。
四、踩著對手的腳或鬆開對手的腳後立即進攻,判進攻無效。
五、抓住對手的褲子使用動作,判進攻無效。
六、場上裁判叫停後仍然進攻,判進攻無效。
七、將對手摔倒與記時員鳴哨或鳴鑼同時發生,判進攻有效;摔倒尚未著地(至空中)記時員鳴哨或鳴鑼之後倒地,判進攻無效。

第九條:犯規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一、侵人犯規
1、使用反關節動作有意傷害對手者。
2、以手、肘、膝、頭撞擊對方或抓對方生殖器官者。
3、用腳尖踢對手或用腳蹬踹對手者。
4、用腳踢、彈對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
5、按壓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對手頭髮者。
6、雙手摟抱對手頭、頸者。
7、已將對手摔倒、還故意壓砸對方者。
8、將對手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將對方頭朝下垂直下摔,有意傷害對手者。
註:輕微撞擊對手,或抬腳稍高輕踢、彈對方而無惡意傷害者,場上裁判應提醒其注意可不判其犯規。
二、技術犯規
1、場上裁判發出開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後,仍然進攻者。
2、比賽進行中,作為教練員、助手干擾比賽或進入場地者。
3、比賽進行中,自行停止比賽者。
4、比賽中故意抓對手褲子者。
5、將小袖和直門連在一起抓把(串糖葫蘆)者。
6、比賽中佩帶飾物或堅硬護具者。
7、比賽進行中,跤衣帶、跤靴帶鬆開者。

第十條:消極
運動員在比賽中不積極主動進攻,有意拖延比賽時間為消極,以下為消極比賽具體表現:
一、比賽進行中,一直不讓對手抓握。而自己又不抓握對手,故意後退無進攻意圖者。
二、比賽進行中,不主動抓握,被對手抓握後又多次逃脫,逃脫後不積極抓握進攻仍有意逃避者。
三、比賽進行中,雙手抓住對手,但不使用動作故意拖延比賽時間者。
四、比賽進行中,抓住底手封住對方而不主動進攻者。
五、比賽進行中,用頭頂住對方,故意拖延比賽時間者。
六、比賽進行中,僅使用假進攻動作而無真正進攻意圖者。

第十一條:罰則
一、 比賽前三分鐘,三次點名未到,或點名報到後未經請假擅自離場,不能按時上場比賽者,按全部棄權處理。
二、 凡犯有第九條第一款“侵人犯規”之一者,根據情節輕重,分別給予勸告、警告或取消該場比賽資格處理。
三、 凡犯有第九條第二款“技術犯規”之一者,裁判員應及時給予勸告。若勸告、警告無效,則出示紅牌將其驅逐出比賽場地。並上報處理意見。
四、 雙方運動員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規,如對犯規者有利時,應立即停止比賽,並按規定給予處理,如對犯規者不利時,則不停止比賽,等該進攻動作結束後再叫停,並按規定給予處理。(如犯規者將對手摔倒則不得分,如犯規者被對手摔倒,則判對手得分)
五、 因一方運動員犯規使對手受傷,而不能繼續參加比賽,裁判員可根據情節輕重,取消犯規者該場比賽或全部比賽的資格,並判受傷者獲得該場比賽勝利。
六、 兩單位運動員為擠掉其他運動員或其他比賽隊伍名次,有計畫地進行非競爭性比賽,應取消一方或雙方運動員該場比賽或全部比賽資格。
七、 比賽進行中,運動員採取消極態度逃避比賽時,場上裁判員可中止比賽,對消極運動員(一方或雙方)進行教育、勸告,經對教育、勸告無效者給予警告處理。
八、 運動員消極比賽累計達20秒,可警告一次,在警告一次後,進行第二、三次警告之前,不再給予勸告。
九、 比賽中如一方運動員受到一次警告,則判對手得1分,一方受到三次警告,則取消該場比賽資格,判對方獲勝,並取消被罰者的技術分。

第十二條:運動員受傷處理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一:比賽期間,經大會醫生認為一方運動員因身體情況不宜繼續參加比賽,則判對手獲勝,該隊員再參加比賽仍須有大會醫生證明,否則不準參加比賽。
二、比賽進行中,因一方犯規致使對手受傷而不能繼續參加比賽時,則判受傷者獲勝。
三、比賽進行中,一方運動員因受傷(不因對手犯規致使)而不能繼續參加比賽時,場上裁判員可宣布比賽暫停,但暫停時間不可超過2分鐘,如果受傷者仍不能繼續進行比賽,則判受傷運動員棄權。

第三章 評定勝負和記分方法

第十三條:評定勝負
一、採用三局二勝制,一場比賽分三局,勝兩局者獲該場勝利,如果三局中有兩局是平局,則另一局勝者獲該場勝利。
二、每局比賽2分鐘,比分多者勝。
三、 若一局比賽中雙方得分相等,則判為平局。
四、三局比賽結束後,如雙方出現平局時,則比較三局得分總和,得分多者勝;如還相同,則比較得2 分次數,次數多者勝;如還相同,則比較技術分,技術得分多者勝;如還相同,則先得技術者勝;如還相同,則先受處罰者負(勸告或警告);如還相同,則比較個人體重(原始體重),體重輕者勝。如還相同,進圈決定勝負(設 3 米為直徑的圈被摔到者或出圈者為負)。
五、 採用循環制時,每場結束後勝者計 2 分,負者計0分。因對方棄權獲勝時,計2分棄權者為0分,其技術(小分)為0:0(不算優勢勝利)。如果比賽進行中一方棄權,已有技術分,則按場上的技術分記錄。
確定名次(循環制)
(一) 確定個人名次:
1 、全部比賽結束後,按積分(即計分的總和)的多少確定個人名次,積分多者名次列前,少者名次列後。
2、如兩人積分相等,則按兩人在比賽中的勝負確定名次,勝者名次列前。
3、如兩人以上積分相等,則以他們之間的比賽勝負確定名次。
4、如兩人以上積分相等又為循環互勝,則按下列程式確定名次:
(1)獲局分多者名次列前;
(2)比賽中受處罰少者名次列前(勸告或警告);
(3)預賽或決賽中淨得分數多者名次列前;
(4)預賽或決賽,體重輕者名次列前。
5、參加預賽或決賽的場數不到一半者,成績全部作廢,不計名次,曾與他比賽的對方成績均於註銷。
6、參加預賽或決賽的場數已達到或超出一半時(如應賽六場,已賽完三場或三場以上)應按其積分確定名次,其餘未進行比賽的場次,均按棄權論處。
(二) 確定團體名次:
1、按各單位運動員在各級比賽中被錄取名次的總和確定名次,得分多者名次列前,少者列後。
2、如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團體積分相等,則判獲得第一名多的單位名次列前;如再相等,則判獲得第二名多者名次列前;依此類推。
註:每個級別錄取幾名及每個名次各得幾分,由主辦單位在競賽規程中規定。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第四章 裁判人員及其職責

第十四條:裁判人員的人數
一、總裁判長一人、副總裁判長一至二人。
二、每組裁判長一人,裁判員六至八名,記錄員、計時員、掛分員和檢錄員各一人。
三、編排記錄組:組長一人,組員三至四人。
四、宣告員一人。
五、醫務人員若干人。
註:根據比賽規則可酌情增減裁判員和工作人員的人數。

第十五條:裁判員人員的職責
一、總裁判長:
(一)解釋規則
(二)領導裁判人員,負責裁判組的組織工作。
(三)比賽前對場地器材和設備進行總的檢查。
(四)當裁判員的判定不一致時,可做最後的決定。
(五)裁判員或運動員不稱職或發生嚴重錯誤時,可建議大會作適當的處理,必要時可停止裁判員職務,取消裁判員及運動員的比賽資格。
(六)如遇特殊情況(大風、大雨等)影響比賽時,可決定是否繼續進行比賽。
(七)審定、簽署和宣布比賽成績。
(八)比賽結束後及時作出書面總結。
二、副總裁判長:
協助總裁判長領導裁判組的工作
三、裁判長:
(一)領導一個裁判組的工作。
(二)比賽前檢查本場地比賽的用具和比賽場地。比賽結束後負責收集記錄表並審核和簽署“摔跤記分表”。
(三)遇裁判工作發生疑難問題時,可提出意見並與裁判員研究,及時作出決定。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的守望者
四、場上裁判員:
(一)檢查運動員的服裝。
(二)每場比賽中,指導運動員在場上的行動,並指令比賽的開始、終止或暫停。
(三)在比賽中判定運動員得分、犯規、消極和警告處罰。
(四)宣布該場比賽勝負,簽署本場的“摔跤記分表”。
(五)參加稱量體重。
五、側面裁判員:
(一)對比賽中每一跤的勝負情況,表示自己的意見。
(二)觀察運動員在場上的行為,如出現消極和犯規情況,應及時向場上裁判員示意。
六、記錄員:
(一) 稱量體重時負責記錄工作。
(二) 臨場記錄運動員比賽中的得分、犯規等情況,並整理出該場比賽的結果。
(三) 每場比賽結束後,整理好記分表,並向場上裁判員報告比賽的結果。
七、計時員:
(一)根據場上裁判員發出的開始和暫停的口令計時。
(二)用鑼聲或哨聲報告每局終了的時間。
(三)每局比賽開始前5秒鐘,發出準備開始的信號。
(四)遇有傷病等情況時,根據場上裁判員的指示計時。
八、掛分員:
(一)根據場上裁判員每次宣布的得分,進行掛分工作。
(二)每局、每場比賽結束後,與記錄員核對比賽成績。
九、檢錄員:
(一)比賽前10分鐘,召集運動員點名,指定雙方運動員穿好規定顏色的摔跤服(前面的或上面的運動員穿紅色摔跤服,後面的或下面的運動員穿藍色摔跤服),並檢查運動員比賽的場地。
(二)通知運動員入場,並檢查運動員的指甲及服裝等情況。
(三)向裁判長和宣告員報告出場比賽或棄權的運動員姓名。
十、編排記錄組:
(一)審查運動員的報名單。
(二)負責比賽前的編排,比賽進行中的成績登記和比賽結束後的整理工作。
(三)準備好競賽用的記錄表格,審查比賽成績,排列名次。
(四)登記各級別被錄取的運動員姓名,並協助大會準備好獎品。
註:編排記錄組組長在總裁判長的領導下負責編排記錄組的工作。
十一、宣告員
(一)摘要介紹競賽規程和規則。
(二)介紹運動員的單位、姓名和級別,報告每場比賽的結果。
(三)負責臨場的宣傳教育工作,介紹大會期間的好人好事。
十二、醫務人員
(一)審核運動員的“體格檢查表”。
(二)參加稱量體重工作。
(三)負責競賽中的急救工作,並決定受傷運動員能否繼續參加比賽。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第五章 裁判人員的分工和手勢

第十六條:裁判員的分工
一、每場比賽應有一名場上裁判員在場上執行裁判工作,兩名側面裁判員分別坐在對角,協助場上裁判員進行工作。
二、比賽中每摔一跤,場上裁判員應喊“停”,兩個側面裁判員應根據運動員的倒地情況迅速表示自己的意見。場上裁判員根據兩個側面裁判員的意見作出最後的決定,並及時用手勢判定某方得2分、1分或不得分。
三、兩個側面裁判員與場上裁判員的意見有分歧或有疑難問題時,應請示裁判長,研究後作出決定。
四.兩個側面裁判員中有一個認為某運動員有消極或犯規行為時,應及時舉起與該運動員服裝顏色相同的牌子,向場上裁判員示意。如場上裁判員同意側面裁判員的意見;應進行判定。
五.場上裁判員認為某運動員有消極或犯規行為時,在徵求某一側面裁判員的同意後,即可判定。

第十七條:裁判員手勢
一.場上裁判員手勢:
(一) 比賽開始前,兩臂向兩側舉,手心向前,將場上雙方運動員分開,並呼“預備”,然後兩臂(內鏇)在體前交叉擺動,同時發出“開始”的口令。
(二) 比賽中暫停:一臂(右臂或左臂)向前伸直,指向運動員(拇指在上,五指併攏), 同時發出“停”的口令。
(三) 得分:一臂平舉(右手或左手)指向得分的運動員,而後屈肘,前臂上舉,並以手指示分,得1分伸出食指,得2分伸出食指和中指。
(四) 平跤:兩臂體前斜下舉,手心向後,左右交叉擺動。
(五) 徵求判罰消極意見:一臂側舉,五指併攏反覆屈肘擺動,手心向上表示紅方運動員消極,手心向下表示藍方運動員消極。
(六) 勸告:一臂屈肘側上舉,五指併攏,靠近消極的運動員。
(七) 警告:一臂屈肘上舉,握拳,靠近受警告的運動員。
(八) 出界:一臂向前伸直(拇指在上,五指併攏),在體側前後擺動二至三次。
(九) 全場比賽終了,判定勝負:場上裁判員在中間,運動員分別在兩側,場上裁判員獲勝運動員的一手向上舉起。

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
二.側面裁判員手勢:
(一) 得分:比賽中運動員的得分情況用示分牌公開打分。
(二) 平跤:兩手在胸前交叉。
(三) 消極:舉起與該運動員服裝顏色相一致的牌子。
(四) 發現必要暫停的情況時,應舉白牌向場上裁判員示意。如場上裁判員沒有看到則可起立。
(五) 舉牌子時,一臂前平舉,牌子直立。
三.記錄符號:
(一) 得分:“1”表示得1分;“2”表示得2分。
(二) 勸告:用“√”符號表示。
(三) 警告:用“×”符號表示。
(四) 先得技術分或先受得處罰:用“○”符號表示。

第六章 比賽場地及服裝

第十八條:比賽場地
一.摔跤墊子厚度六至八厘米。
二.墊上鋪黃色人造革蓋單。
三.比賽區為八至十米的正方形。四周多出一米寬的紅色區域為消極區(消極區包括在
比賽區內),界線外有二米寬的蘭藍色區域為保護區。
四、比賽區中間相距三米各標出紅色和藍色比賽開始線。開始線長三十厘米,寬五厘米。

中國式摔跤2007全國中國式摔跤冠軍賽
五、場地的相對角標出紅色和藍色區域。

第十九條:服裝
一、摔跤衣
(一) 摔跤衣用六層布製成,在領襟、胸襟、小袖抓握部位要縫的比後背部位稍密。
(二) 示意圖為中號規格尺寸。大號和小號跤衣規格尺寸較中號增減4厘米,袖口增減2厘米。特號跤衣比中號跤衣的尺寸增加8厘米,袖口增加6厘米。小叉10厘米。
(三) 顏色:摔跤衣分為大紅和天藍兩種顏色。前襟、下口及袖口的邊要有寬3厘米的花邊。顏色美觀、大方、協調,應有民族特色、
(四) 摔跤帶用六層布製成,顏色同摔跤衣。特號長4.40米;大號長3.70米;中號長3.40米;小號長3米;帶子寬2.5厘米。
(五) 表演摔跤衣尺寸同比賽摔跤衣,但外層用綢緞。
(六) 運動員著摔跤衣後屈臂90度,袖口要有一拳的空隙。
二、摔跤褲
(一)燈籠褲
(一) 顏色與摔跤服相同
(二) 褲腿底部與脛骨下段距14厘米
三、摔跤靴
(一) 軟底高腰靴
四、裁判服(略)
五、裁判鞋(略)

第七章 修改與解釋權

第二十條:規則和修改權
由中國摔跤協會負責此規則的修改。
第二十一條:規則的解釋權
對此規則條款理解有異議時,由中國摔跤協會負責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