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芽生菌病

南美芽生菌病是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皮膚黏膜、淋巴結和內臟器官的進行性真菌病。

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皮膚黏膜,淋巴結和內臟器官的進行性真菌病.
本病僅在中南美洲散在流行,以20~50歲男性常見,尤其多見於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及巴西的咖啡工人.儘管副球孢子菌病不是一個很常見的機會性感染,有時也發生於包括愛滋病病人在內的免疫受損患者.
巴西副球孢子菌在自然界的特定場所還不清楚,推測是以真菌形式存在於泥土中,人體通過吸入孢子感染.孢子在肺內37℃時轉變成侵襲型酵母菌,可經血流及淋巴向其他部位播散.
症狀和體徵
皮膚黏膜感染最常發生在臉部,特別是鼻和口的皮膚黏膜邊緣,整個緩慢擴展的顆粒狀潰瘍底部的點狀病損區內,可見大量酵母菌.區域性淋巴結腫大,壞死,然後壞死物經皮膚排出.淋巴系統感染主要包括無痛性頸,鎖骨上或腋下淋巴結腫大.內臟感染以主要引起肝,脾,腹淋巴結腫大的灶性病變為特徵,有時可伴有腹痛.混合型感染包括上述三種類型的聯合.
診斷,預後和治療
雖然在標本中發現形成特徵性多芽體的大型(常>15μm)酵母菌可提供強有力的擬診依據,但需經真菌培養才能確診.
典型臨床感染一般表現為慢性進行性病程,但通常不致死.唑類藥均有很好的療效.一般以口服伊曲康唑為首選.兩性黴素B靜脈注射也能根治感染,常用於十分嚴重的病人.磺胺類藥由於價廉也被某些國家廣為使用,它能抑制真菌生長,改善病變但不能治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