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沱鎮

南沱鎮

南沱鎮地處涪陵以東長江“幾”字形內河套地區,海拔在146米至667米之間,屬長江河谷淺丘地貌。土地肥沃,氣候溫潤,物產豐富,早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榨菜、蠶桑、水果、生豬為全鎮農業支柱產業。全鎮幅員面積67.14平方公里,轄12個村、1個居委會,176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10859戶35958人。交通、通訊、商貿發達,為涪陵東部重要物資集散地。西距涪陵城24公里,東距豐都縣城2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蜿蜒浸潤28公里,涪豐公路縱貫全境,素有涪陵東大門之稱。

基本信息

概況

南沱鎮南沱鎮
南沱鎮為三峽庫區移民重鎮。近年來,南沱鎮結合移民生產生活安置,加速庫區生態經濟系統重建,將三峽移民遷建作為一次重塑古鎮風貌,再創南沱新高的歷史性機遇,積極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切實促進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鎮內2萬畝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區、2000畝食品加工工業園區已具雛型。業主經營、規模發展的新型產業模式正在形成,農民生活正逐步由溫飽向小康邁進。三峽水庫蓄水後,江中島平西壩將成為三峽庫區江心最大孤島,經國家三建委規劃,已列入國家長江上游重點旅遊開發項目

南沱鎮民風淳厚,人文薈萃。既有底蘊深厚的川江古蹟,又有整齊劃一的移民街景;既有歷史悠久的龍舟文化,又有實幹爭先的南沱精神。平西龍眼聞名川渝,南沱榨菜遠銷中外。

南沱鎮有務實求進的鎮級領導班子,有靈活優惠的對外開放政策。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長江上游生態經濟帶的建設,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南沱鎮必將成為新一輪的投資開發熱土。

鄉鎮優勢

南沱鎮南沱鎮
南沱鎮位於三峽庫區經濟走廊的軸心點上,涪陵與豐都之間,涪豐公路南線縱貫全境,陸路距重慶江北機場108公里;擁有長江岸線28公里,碼頭4個,三峽蓄水後,將形成可泊萬噸巨輪的天然良港,水路距重慶142公里。擬建涪(涪陵)利(湖北利川)鐵路設南沱站。南沱鎮為三峽移民重鎮,近幾年的移民開發以及今後的移民後期扶持,給南沱帶來無限的活力與機遇。
南沱鎮榨菜產量居涪陵全區前列,榨菜年種植3萬畝,產量6萬餘噸;榨菜附屬產品綠葉也極具開發潛力。南沱鎮為涪陵蠶桑大鎮,現有桑樹500萬株,年產繭8000餘擔。龍眼、荔枝、五星枇杷、南方早熟梨、甜橙等特色水果8000餘畝,現水果年產量3000餘噸。年出欄生豬4萬頭;家禽50萬隻。位於南沱鎮的三峽庫區最大島嶼平西壩,可實施旅遊開發。南沱鎮勞動力資源豐富,老百姓求發展的要求迫切,幹勁足,思想解放;幹部能吃苦,肯鑽研,團結奮進。

城鎮建設

南沱鎮南沱鎮
一是在調地進行生產安置的同時,採取多形式、多渠道安置移民的辦法,鼓勵有條件的移民自主出社投親靠友,自謀職業和農業安置。調地進行生產安置,使移民社的移民和非移民平均享受土地,淹沒土地的補償由全社共有,用於發展移民安置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解決民眾生產、生活中最現實、最直接的實際問題,使民眾的心理平衡了,鄰里關係更加和睦。移民自主出社安置,降低了就近後靠安置容量的壓力

二是努力夯實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解決移民“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就醫難、上學難”五難問題。幾年來,全鎮共修建移民村社道路25公里,整治堰渠3.5公里,整治山坪塘60餘口,29個移民社實施了農電改造工程,電話、閉路暢通工程。移民安置區水、電、路、電視、電話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水平大大提高。

三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鎮總計種優質龍眼2000餘畝,枇杷80畝,高標準柑桔園3000畝。發展移民生豬養殖戶500戶。睦和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無糧村”、“生態移民示範村”,並被確定為重慶市“千百工程”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2006年4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睦和村視察工作。

四是大力實施移民“頭腦武裝”工程,充分讓移民的觀念“新”起來,行動“快”起來。幾年來,全鎮各類技能培訓總計培訓移民2500餘人次,實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努力解決移民就業問題,有的移民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使全鎮發展勢頭日益強勁。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移民社實現了水、電、路、寬頻電視、電話五通,移民的生產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移民人均年純收入從1998年的2147元增加到2006年的3448元。

鄉鎮風采

南沱鎮南沱鎮
南沱鎮位於涪陵城東長江南岸,距涪陵城24公里,全鎮幅員面積67.14平方公里,轄12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5萬人,是三峽工程涪陵庫區淹沒大鎮之一。全鎮淹沒3個集鎮,各類耕園地6314.2畝,村組副業24個,工礦企業5個,專業設施公路3條。涉及農村移民10個村29個農業社,922戶3705人,規劃生產安置4695人。涉及12個單位663人,135戶居民546人。

自1993年以來,歷屆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開發性移民方針,緊緊圍繞搬遷安置、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大”歷史任務,發揮求真務實精神,不斷創新移民工作思路,成功地破解了移民工作中的一道又一道難題,帶領廣大移民民眾不等不靠,主動搬遷,使移民搬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止2006年底,全鎮移民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在工作中,創造和總結出了一批可供庫區借鑑的成功經驗,樹立了連豐村等一批搬遷典型;1997年10月30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1998年4月1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2006年4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連豐村、睦和村視察就是對南沱鎮移民搬遷工作的最好的肯定;庫區農村移民生產安置“以土為本,就近安置,綜合開發”和生活安置實行“五統一分”(統一規劃、統一勘測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划拔建設用地、統一建房時間、分戶自主建房)城鎮化建設經驗得以在庫區推廣,就是對南沱鎮移民工作最好的印證。從總體來看,搬遷後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移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已安置移民的住房條件普遍滿意,人均居住面積由搬遷前的31m2增加到搬遷後的39m2。移民和庫區社會基本穩定。

重點產業

南沱鎮南沱鎮
生豬依託重慶海林良種豬養殖總場,實施生豬品種改良,發展瘦肉型商品豬。與重慶華牧集團簽訂了為期三年的10萬頭洋三元瘦肉型豬購銷契約。

榨菜走公司加農戶的路子,建成上規模、上檔次、科技含量高的綠色食品基地。

食品加工水果、榨菜豬肉等食品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食品加工工業園區。

觀光農業結合涪陵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發展觀光農業。

著力打造“一基兩園一街兩村”(放心肉豬生產基地、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區、食品加工工業園區、‘長江魚’飲食文化一條街、睦和農家休閒娛樂村、平西壩旅遊度假村)。重抓生豬、榨菜、水果發展,促進食品加工工業,帶動二、三產業,推動南沱鎮“三化”進程

文化效應

南沱鎮南沱鎮
“魅力南沱·首屆三峽庫區龍眼文化節”於9月16日開幕至今已有10多天,得到了區內外的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一是實現了促農增收目標。同飲長江水的南沱龍眼比其他地方的龍眼賣價高出3.0元/斤左右,僅此為果農增收240萬元。讓移民感受到了政府對他們的生產生活的關心與支持,讓移民看到了依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果樹致富的希望。二是助推了鄉村旅遊發展。從08年8月下旬開始宣傳舉辦龍眼節以來,每天都有不少遊客進入睦和、連豐龍眼園採摘、購買龍眼,欣賞田園風光和平西壩的獨特風景,吃農家飯品農家菜。睦和村的10戶農家樂日接待遊客在100人以上,開幕式前後高峰日接待遊客達2500人。鄉村旅遊成為了該村農民增收的一個新產業。三是增強了果農管好果樹的自覺性。南沱鎮現有成片果園1.3萬畝,涉及農戶6000餘戶。通過辦節,使果農看到南沱果子的好行情,果農們都願學技術,管好自己的果樹,促進了果園管理。四是豐富了新經濟黨組織的活動內容。南沱鎮睦和村黨委果品支部從辦節開始,就組織支部黨員積極參與,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帶頭以節促果樹管理,以節促鄉風文明建設,以節促村容整潔,展示新農村建設的新形象。同時每位黨員都自願成為龍眼文化節的志願服務者。五是充實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內涵。南沱鎮睦和果品協會組織會員適時採摘龍眼、分級綑紮,並採用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辦法提高其附加值,協會會員戶平增收628元。六是給幹部提供了大練兵的機會。培養了幹部在工作中注重歷史資料收集的習慣,鍛練了幹部應對複雜局面和組織協調指揮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