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大藥學院

南方醫大藥學院

全國獨立建制的三所藥科類高等院校之一,廣東省培養高級醫藥衛生專門人才和新藥研發、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學校擁有廣州大學城校區、赤崗校區、寶崗校區和中山校區等 4 個校區,校本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廣州大學城。各類在校生達 3 萬 5 千多人。學校辦學條件良好,教學環境優良。校舍總建築面積 75 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 2 億多元。擁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圖書館,藏書 180 萬冊,附屬醫院 5 間,附屬藥廠 1 間。教學實驗設備齊全,建有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示範區、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子基地、省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和一批設施先進的實驗室。 2007 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基本信息

機構快攬

畢業班師生足球告別賽畢業班師生足球告別賽

學校面向全國和港、澳、台地區招生,以及招收培養外國留學生,擁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完備的教育教學體系。學校以“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醫藥特色鮮明,形成了“以藥為主、醫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學科專業布局,構建了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醫藥特色學科專業體系。學科涵蓋醫、理、工、管、經、文等6個學科門類,有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多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和中藥學專業學位授予權。建有18個二級院(部),設定32個本科專業,其中,藥學專業、藥物製劑專業和預防醫學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在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具有顯著優勢,還擁有3個省級名牌專業和6個省級特色專業,9門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

機構建設

藥學院下設學院辦公室,2個教學中心(化學教學中心、藥學教學中心),12課課題組(抗腫瘤藥理學與新藥評價課題組、分子藥理學課題組、臨床藥理課題組、藥物生物材料課題組、藥物有機合成課題組、分子藥劑學課題組、微生物與生化課題組、化學藥理學課題組、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篩選課題組、神經藥理學課題組、抗炎免疫藥理學課題組、藥物合成與評價課題組)。全員現有教師7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教授、副教授35人,52%以上具有博士學位。

重點學科

藥學節藥學節

學院建築總面積為14200M2,其中辦公室科研主樓面積為2200M2,順德校區學生化學實驗室面積4000M2。學院教學科研實力雄厚,目前承擔國家、省、市級各類科研課題超過100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教學和科研論文400多篇。學院擁有1個廣東省新藥篩選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重點學科(藥理學)、1個廣東省精品課程(藥理學)、1個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藥物化學實驗中心),擁有藥理學博士授予點,藥理學藥物化學和藥劑學碩士授予點。

學校圍繞廣東醫藥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大力推進套用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條件,是區域醫藥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建立具有該校特色的涵蓋化學藥、中藥和生物藥比較完整的醫藥研發創新體系,承擔了包括國家新藥創製重大專項在內的大批國家、省市科研任務,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近年來,取得新藥證書及專利80多項。

辦學思路

學校主動面向社會,融入區域,在服務社會和為現代化建設作貢獻中實現學校自身更好的發展。合作共建了華南現代新藥城、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廣東民族醫藥健康產業示範基地等多個校地、校企產學研合作重大項目。學校大力推行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加強與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本科生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建立了一批聯合培養基地和500多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形成了辦學與社會發展需求緊密對接、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師資隊伍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461人,教授、副教授552人,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占61%。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54人。有國家級、省級“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8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6人,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多名。優良的師資力量和多學科的綜合優勢,完善的教學設施和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建校50多來,培養了近5萬名畢業生,為廣東省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湧現了大批廣東醫藥行業的領軍人物和技術骨幹。

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和海內外30多所高等院校、學術機構建立了實質合作交流關係。近年來,國際合作辦學項目逐步增加,辦學國際化程度和影響力迅速提升。

名師風範

吳曙光教授,博士,藥學院院長。

1990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獲藥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全國抗炎免疫藥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藥理學會理事長,國家新藥評審專家等學術職務。96年被評為“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2000年獲總後總後“科技銀星”稱號。2002年被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1986—1990留學日本國家醫學放射研究所藥學部,先後主持了國家1035工程、國家九五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隊傑出人才基金、軍隊和省市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或美國腫瘤研究會第89屆年會“YONGSCIENTISIT”獎,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在新藥研究方面獲4項國家證書。主持國家一類抗腫瘤新藥鹽酸洛拉曲克目前已經完成Ⅲ臨床試驗。

姜世勃教授,博士

美國紐約血液中心LFK研究所病毒免疫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兼任南方醫科大學抗病毒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姜博士作為課題負責人已獲得7項美國NIH研究基金和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傑出人才基金。他已在Nature,Cell,NatureMedicine,Lancet等國際期刊上發表130餘篇論文,已獲得和正在審批過程中的美國專利14項。姜博士是美國NIH研究基金的常任評審,是國際著名醫學雜誌Lancet的編輯顧問。現為國際愛滋病學會國際抗病毒研究學會等多家國際著名學術團體的會員。姜博士是第四軍醫大學武漢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家,清華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和上海計畫生育研究所特聘顧問。姜博士是新一類抗愛滋病藥物T-20原型藥物的發明人,並建立了一系列高通量抗病毒藥物篩選技術平台,開發了多個抑制HIV融合的小分子化合物。他開啟了一個“病毒進入抑制劑”研究的新時代。

劉叔文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現任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抗病毒研究中心主任,南方醫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理事。主要從事包膜病毒(如愛滋病病毒、SARS冠狀病毒等)進入靶細胞的分子機理及其抑制劑的研究。目前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培育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英文論文26篇,包括Lancet、JBC等著名學術期刊,累計SCI影響因子為123,已被引用311次。在被SCI收錄的論文中,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10篇,總影響因子數為62,被引用178次,其中單篇最高被引用次數為92。現為國際愛滋病學會、國際抗病毒研究學會、中國藥理學會會員。

胡明教授,博士,美國休斯頓大學藥學院藥劑藥理學系劑藥劑學教授和中國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特聘教授。

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藥劑學系主任。畢業於上海第一醫科大學藥學系。1983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導師為世界著名藥劑學專家教授Dr.GordonL.Amidon,於1988年獲得博士學位。博士後工作於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藥物化學系,其間又得到了另一位世界著名研究藥物吸收與代謝教授Dr.RonaldT.Borchardt指導與培訓。1999-2004年,工作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藥學院,其間被聘為助理教授、副教授。2004年至今,工作於美國休斯頓大學和特聘於南方醫科大學。

研究領域:多酚類化合物的吸收與代謝以及調控機理研究,藥物吸收、代謝與肝癌、結腸癌等疾病的相關性以及機理研究,納米脂質體新藥研究與開發。

萬新祥教授

1986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藥學專業,1994年中山醫科大學臨床藥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全國研究海洋生物藥學的知名專家,曾擔任省、市廳級海洋生物開發有關的課題近十項。在國內外權威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於06年成功申請專利名為:一種海鞘多肽及其製備方法。獲得的獎項有:全軍優秀教師、“九五”科技先進個人,全軍院校育才獎“銀獎”等多項全軍級別的獎勵。是中國醫藥數學會衛生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第一軍醫大學第七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南方醫科大學學報編委。國家藥品食品監督局保健品評審專家;廣東省自然基金評審;廣州市科技項目評審專家。

研究領域1.海洋藥物的研製和開發2.生物藥劑學、藥代動力學。

招生專業

藥學四年制本科

藥物製劑四年制本科

藥學(臨床藥學)四年制本科

院 長

吳曙光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