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自然山水園

魏晉南北朝長期動亂,是思想、文化、藝術上有重大變化的時代。這些變化引起園林創作的變革。早在東漢桓帝時大將軍梁冀大起第舍,"又廣開園囿,采土築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絕澗,有若自然,奇禽馴獸,飛走其間"。這已開山水園的先河。十六國時期,後燕帝慕容熙在平城(今大同)築龍騰苑,廣袤十餘里,起景雲山於苑內,基廣五百步,峰高十七丈。這時期的築山以仿真山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

簡介

魏晉南北朝長期動亂,是思想、文化、藝術上有重大變化的時代。這些變化引起園林創作的變革。早在東漢 桓帝時大將軍梁冀大起第舍,"又廣開園囿,采土築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絕澗,有若自然,奇禽馴獸,飛走其間"。這已開山水園的先河。十六國時期,後燕帝慕容熙在平城(今大同)築龍騰苑,廣袤十餘里,起景雲山於苑內,基廣五百步,峰高十七丈。這時期的築山以仿真山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

詳細信息

西晉時已出現山水詩和遊記。當初,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只是用山水形象來談玄論道。到了東晉,例如在陶淵明的筆下,自然景物的描繪已是用來抒發內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園林創作上,則追求再現山水,有若自然。
南朝地處江南,由於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山水園別具一格。南齊文惠太子(蕭長懋)開拓元圃園,多聚奇石,妙極山水。湘東王(梁元帝蕭繹未登位前封號)造湘東苑,穿池構山,跨水有閣、齋、屋。齋前有高山,山有石洞,蜿蜒潛行二百餘步。山上有陽雲樓,樓極高峻,遠近皆見。這個時期的園林穿池構山而有山有水,結合地形進行植物造景,因景而設園林建築。在北朝,北魏官吏張倫在宅園中模仿自然造景陽山。這個時期對於植物、建築的布局也發生了變化。如北魏官吏茹皓營華林園,"經構樓館,列於上下。樹草栽木,頗有野致。"從這些例子可看出南北朝時期園林形式和內容的轉變。園林形式由粗略地模仿真山真水轉到用寫實手法再現山水;園林植物由欣賞奇花異木轉到種草栽樹,追求野致;園林建築不再徘徊連屬,而是結合山水,列於上下,點綴成景。南北朝時期園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築相互結合組成山水園。這時期的園林可稱作自然(主義)山水園或寫實山水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