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跡

卒跡

《卒跡》是一部反映中國農村從解放初土地改革至新世紀新農村建設半個多世紀變遷的現實主義影片。它以主人公李二卒旁白講述的敘事方式和史詩般的影像風格,通過表現主人公李二卒半個多世紀艱辛奮鬥的心路歷程,形象生動地詮釋了一個普通中國農民的人生夢想,是一部中國農村六十年滄桑巨變的歷史縮影,影片歷史氛圍營造真實可信,敘事大氣流暢,演員表演生動自然,充滿濃郁的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在中國農村題材的主鏇律影片創作上較有新意,有一定的突破。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卒跡》劇照《卒跡》劇照

影片主人公李二卒從小沒讀過一天書,他試圖抓

住每一個機會改變命運,可所有的努力都失敗了,他像一枚沒過河的卒子,被禁錮在卑微的地位上。改革開放給了卒子過河的機會,李二卒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蓋起了村里第一幢樓房。他在市場經濟中表現出的能力和品質,贏得了村民的信賴,當選了村支書。家裡有人希望通過李二卒謀私利,但他不僅對家人不徇私情,相反還請村里曾經反對他的村民監督村里財務,不亂花村里一分錢,他帶領村民搞大棚,搞企業,搞新村規劃,在村里蓋學校和醫院,努力弭平城鄉差距,為圓農民當城裡人的夢,他就像一枚過了河的卒子,艱辛而踏實地拱出了他豐富而具有啟示意義的人生。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李二卒 范雷 ----
土生 盧映 ----
李二卒母親 董娉 ----

職員表

導演 魯堅
編劇 楊海波

註: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序號 曲名 演唱 備註
1
《拱卒人生》 常石磊

基本介紹

片名:卒跡

導演:魯堅

編劇:楊海波

主演:范雷、盧映、董娉

出品: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

年份:2012年

劇情介紹

片中主人公李二卒以西辛莊村黨委書記李連成為原型,刻畫了片中人物李二卒的出生、童年、青年到中年,時間跨度長達60年,影片中的主人公叫李二卒,出生於一個既貧窮在村中又沒有地位的家庭,屢遭村人欺負。但他人窮志不窮,結婚之後,他遠赴內蒙掙錢,贏得全村人的認可和佩服。通過個人奮鬥,在解決個人溫飽和讓家人過上小康生活後,李二卒又被村民一致推舉為村黨支部書記。此後,他帶領民眾發展大棚蔬菜,使民眾初步擺脫了貧困。為了實現全村人的共同富裕,他克服重重阻力,做黨員股東工作,在工廠擴建之機實行擴股,實現了“家家有工人,戶戶是股東”的共同富裕目標。全村人富裕後,他帶領民眾實施新村規劃,建新房,在新農村建設中大顯身手的卒子形象,再現了農村的發展與變遷。

影片信息

電影《卒跡》是由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和河南金竹泰和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一部反映從中國農村從解放初土地改革至新世紀新農村建設近六十年變遷的現實主義影片,它通過表現一個普通中國農民半個多世紀艱辛奮鬥的歷程,形象生動地詮釋了中國農民的夢想,是近現代中國農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影片主人公李二卒雖然是以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為原型創作的,但影片創作者既不拘泥於原型人物的生活軌跡,也沒有把他作為一個先進典型和樣板人物進行公式化的演繹,編導只是把李二卒定位為一個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草根人物,並形象地把他比作中國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他出生在一個最貧窮,甚至在村里都沒有地位的家庭,從小忍飢挨餓和受人欺負,但他沒有屈服自己的命運,一步一個腳印,通過個人奮鬥,在解決個人溫飽和讓家人過上小康生活後,又被全體村民一致推舉為村支部書記,並帶領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就像一枚“卒”子一樣,艱辛而踏實地拱出他豐富而具有啟示意義的人生。可以說李二卒這個人物的形象塑造已經達到典型化的藝術高度,他就像是中國的“阿甘”,為中國電影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的藝術人物形象。

幕後製作

劇照劇照

《卒跡》的緣起是影片的總製片人張興援先生在網上看到

“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要建立全國第一個村級市”的報導後,了解到李連成生於1951年,不僅親歷了中國農村六十年風風雨雨的滄桑巨變,而且在經過幾十年自我奮鬥脫貧致富之後,他在1991年任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又帶領全村村民由貧窮走向富裕,在任二十餘年他一直清廉勤政,村里從來沒有一個村民到上面告過他的狀,西辛莊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河南省生態示範村、中州新村。

張興援因此萌生了要以李連成為原型編寫和拍攝一部反映中國農村六十年變遷的電影故事片的想法,當他把這個想法跟編劇楊海波溝通後,楊海波對李連成這個有故事和有性格的村支書產生了濃厚興趣,在金竹泰和公司的協調安排下,楊海波多次赴河南濮陽實地考察採風,對李連成和眾多村民進行了深入採訪,幾易其稿,寫成了電影劇本《卒跡》。

獲獎記錄

時間 屆次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2014年 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最佳低成本電影導演 魯堅 《卒跡》 獲獎
2014年
第14屆電影頻道電影百合獎 優秀故事影片一等獎 《卒跡》 第一名
優秀編劇獎 楊海波《卒跡》 獲獎

影片評價

劇照劇照

《卒跡》是一部農村題材的史詩式影片,電影以河南省濮

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書李連成為原型,反映了一個農村最底層農民的奮鬥歷程。影片主人公李二卒靠著“拱卒”精神的內在力量,不僅為自己贏得了一片天地,更帶動了整個村共同富裕。譚飛表示,不僅是農民,農村也像是“卒”,它不像“車”“馬”“炮”一樣轟轟烈烈,但對“棋局”的勝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影片不僅反映了小人物的堅韌,也反映了他們的悲慘,因為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所以只能“拱”一步看一步,只有在法制框架下才能改變現狀。

(新浪娛樂評)

影片劇作最大的亮點就在於不僅僅滿足於講述故事,“《卒跡》不是一部簡單的農村題材影片,它觸及到了很多深層次問題——比如農村的社會結構、管理模式、建設方式、財務公開機制、宅基地制度、拆遷亂象等等。可以說,這是一部反映‘活的中國’的電影,它表現的是一個正在變動著的、往前走著的並且十分複雜的中國。”“在如今這個躁動的時代,《卒跡》注定無法與好萊塢大片相抗衡,但它確實是一部值得靜下來品味的影片,因為它切切實實地展現了時下輿論關注焦點之外的農村的命運和人的命運。”

(中國藝術報評)

“要深刻的理解中國,必須理解中國的鄉村。從這個意義上講,《卒跡》提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銀幕樣本。”《卒跡》巧妙的用“拱卒精神”貫穿全片,它沒有沿用過去簡單的市場化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舊路,而是用一位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草根人物、一個中國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子”,通過他生活和執政道路中的小事和細節,展現了李二卒願當炮灰,一步一個腳印,通過個人奮鬥解決溫飽過上小康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路徑。

(新華娛樂評)

雖然是一部小成本電影,《卒跡》還是真實的展現了一個農民、還原了一個鄉村,純正的農村題材讓大家看到了電影主創別樣的情懷和膽識,也證實了農村題材還具有很大的施展空間。不只是影片主角李二卒,《卒跡》本身就像一顆當下影壇的小卒,雖然身處逆境,卻不捨不棄的奮勇向前,甘當時代的前卒。

(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評)

《卒跡》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史詩性農村影片,反映了一個小人物在大時代的掙扎,更真實還原了一個屬於小人物的拱卒人生。《卒跡》所勾勒出的關於農村發展問題的深刻內涵,為農村建設留下了思考,也為農村題材電影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百合獎組委會評)

發行信息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國家/地區
2014年1月3日 中國China

評價影響

電影《卒跡》是一部反映從中國農村從解放初土地改革至新世紀新農村建設近60年變遷的現實主義影片,是近現代中國農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它以主人公李二卒旁白講述的敘事方式和史詩般的影像風格,通過表現主人公李二卒半個多世紀艱辛奮鬥的心路歷程,形象生動地詮釋了一個普通中國農民的人生夢想,是一部中國農村六十年滄桑巨變的歷史縮影,影片歷史氛圍營造真實可信,敘事大氣流暢,演員表演生動自然,充滿濃郁的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在中國農村題材的主鏇律影片創作上較有新意,有一定的突破。整部影片充滿歷史情懷和人文關懷,它沒有通過一系列具有戲劇性衝突的故事和事件去刻意地圖解中國農村的政策,只是圍繞李二卒的“拱卒人生”所發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生動地概括和表現了中國的一個時代,對於認識和了解中國現當代社會歷史的發展脈絡,以及當下的中國新農村建設都有一定的認知價值和現實意義,是一部中國的《阿甘正傳》,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和較高的藝術品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