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青半黃

聯合式成語。本義指莊農作物還沒有長好,青黃相接。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語出宋·朱熹《朱子全書》:“今既要理會,也要理會取透,莫要半青半黃,下梢都不濟事。”。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欲循序而致精。朱熹指出,書必須熟讀精思:“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書要讀到不僅要能背熟,對書中的內容了如指掌,而且在說出書中的內容時,就像自己發自內心所說的話那樣。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青:青色,指沒有成熟的莊稼。黃:黃色,指已成熟的莊稼。

半青半黃:農作物還沒有長好,青黃相接。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 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達到成熟階段。

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

追求至高至上的天理是程朱理學的修養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一方面要內省,明志養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另一方面也要外求,認真學習。“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欲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這是朱熹對自己“平生為學”的總結。

朱熹指出,書必須熟讀精思:“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在讀書的遍數上要嚴格要求自己,一點不能偷工減料。書要讀到不僅要能背熟,對書中的內容了如指掌,而且在說出書中的內容時,就像自己發自內心所說的話那樣。

“今既要理會,也要理會取透,莫要半青半黃,下梢都不濟事”正是朱熹對學習的看法,只有“理會取透”(領會透徹)了才算真正學會、掌握到了知識,半生不熟只會“不濟事”。

示例

《朱子全書》卷一:“只為明得不盡,若明得盡,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黃,未能透徹,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謂真知也。”

眼下麥子半青半黃,還無法入口。

既要學藝,就要學到底,學個半青半黃就撂了,還不如不學。

詞語辨析

成語結構:聯合式

語法用法:作定語;指事物未完全成熟

產生年代:古代

近義詞:青黃不接

歇後語: 四月的麥子

成語謎面:綠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