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胡同

半截胡同

半截胡同由於胡同的長度為南北縱向的街道的一半而得名。胡同形成於明朝年間,稱為半截胡同,清朝時,改稱南半截胡同至今。紹興會館在南半截胡同7號,現在這裡是普通的大雜院。

簡介

半截胡同由於胡同的長度為南北縱向的街道的一半而得名。胡同形成於明朝年間,稱為半截胡同,清朝時,改稱南半截胡同至今。胡同里房屋也都不高,大多是牆垣式的門樓,宅子和宅子之間都緊緊挨著。靠近胡同北端的地方,有一座蠻子門,在這條胡同中顯得很明顯,這就是著名的紹興會館。

流年的風景

紹興會館在南半截胡同7號,現在這裡是普通的大雜院,如果不是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誌,估計一般人已經很難說出它的歷史。
紹興會館注定要和魯迅聯繫在一起,而魯迅走向世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鬥士和文學大家也正是由這裡出發。其實歷史就是諸多個巧合聚積在一起的,沒有那么多的如果和假如,所有的一切,只能在生活中繼續。
1881年,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來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魯迅這個名字是周樹人寫作《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第一篇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小說,小說使魯迅這個名字出現,傳遞,一代文學巨擘由此誕生。
南半截胡同的紹興會館,我無數次走過,然而每一次胸中都會泛起那份感慨。魯迅這個名字是作為文學鬥士出現的,他記錄與見證了曾經的人生和曾經的歲月。今天,當我們在文學的記憶中去尋找往事,仍然會覺得那些見解和經歷在附和著某種的現實。魯迅先生文字的生命可能正在於此,因為他的文章是最大限度的真實和最大限度的真實的繼續。某種程度上,《藥》和《阿Q正傳》等等的文字仍然具有著無限的生命。
今天,生活還在“補樹書屋”中繼續,只不過不再是文學的生活。

半截胡同半截胡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