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鼎

升鼎

這尊戰國升鼎通高3505厘米、口徑45.8厘米,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春秋中期以後,許多青銅器種的造型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形式風格上表現出豐富多樣的特徵,表達著不同的審美趣味和精神追求。

基本資料

升鼎升鼎
說明: 高3505厘米、口徑45.8厘米。
這尊戰國升鼎通高3505厘米、口徑45.8厘米,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於湖北博物館
春秋中期,各諸侯國開始大量鑄造帶有明顯地方特色的青銅器,使中國古代青銅鑄造業進入了繼商代之後的又一個高峰。此時的楚國迅速崛起,楚器的風格也開始形成。其中尤以升鼎最具地域特色,並反映了楚人標新立異的精神。鼎居銅禮器之首,周代任何一種地域文化的銅禮器的風格,無不集中體現在銅鼎上。楚式鼎中尤以升鼎最有代表性。升鼎因為這種鼎上的銘文“升鼎”而得名,其特徵是侈口,立耳外撇,頸內收,束腰,平底。有的還在器身滿飾文飾,腹壁等距離裝飾4或者6隻爬獸。這是楚人新創的一種鼎式。“楚王好細腰,國中多餓人”,楚人把對人體審美的喜好,結合到了青銅禮器的鑄造上,並充分體現了楚國高超的青銅冶煉技術和裝飾工藝水平。圖中此鼎出土於曾侯乙墓,做工精良,腹壁等距裝飾的4隻爬獸即是使用鑄鑲法製成。屬於升鼎中最好的其中一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