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壇

千佛壇

千佛壇:又名婆羅浮屠,修建於公元800年的時候,夏連特拉王國在現在印度尼西亞中部興建了許多佛塔的其中之一,在都城日惹近郊。它在所建佛塔中最為著名。同時也是南半球最宏偉的古蹟,世界聞名的石刻藝術寶庫,東方五大奇蹟之一,並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稱。

簡介

千佛壇千佛壇
現今世界最大之佛塔遺蹟在印度尼西亞,這就是建於8世紀的婆羅浮屠(Borobudur)佛塔。它還是南半球最宏偉的古蹟,世界聞名的石刻藝術寶庫,東方五大奇蹟之一,並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稱。

婆羅浮屠(Borobudur)是世界最大的古老佛塔,位於爪哇島中部馬吉冷婆羅浮屠村,在日惹市北邊,距高區約41公里,遊客一般都從日惹乘車前往參觀,行程約40分鐘。這座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宏偉佛教建築,與中國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和高棉吳哥窟一起,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外國遊客首選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天都有大批國內外遊客來此參觀遊覽

佛教遺址

千佛壇千佛壇
“婆羅浮屠”,就是建在丘陵上的寺廟的意思。它大約建於公元 778年,長寬各123 米,高42 米,動用了幾十萬名石材切割工、搬運工以及木匠,費時五十至七十年才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遺址。隨著15世紀當地居民改信伊斯蘭教,婆羅浮屠旺盛的香火日漸衰竭。後因火山爆發而遭堙沒。直到十九世紀初,人們才從茂盛的熱帶叢林中把這座宏偉的佛塔清理出來。1973年,婆羅浮屠佛塔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開始了大規模的修復工程。

千佛壇又名婆羅浮屠

公元800年的時候,夏連特拉王國就曾在現在印度尼西亞中部興建了許多佛塔,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都城日惹近郊的“婆羅浮屠”了。然而,這個神奇的建築也曾一度被湮沒。相傳15世紀後,爪哇佛教逐漸衰微,另一種教的勢力卻大增,並伸展至東南亞。由於這兩種宗教的教義不同,所以互相牴觸,還時常有爭戰事件發生。當時的佛教僧侶和信徒們害怕他人破壞“婆羅浮屠”這一曠世之寶,於是在城中各處貼出告示尋求能解決這一難題的計策。然而,整整過了9天9夜,也沒有一個敢於揭榜的人。“天意啊!這是上天的意旨,我們無法違抗。”城中的人們慨嘆著,卻還是忍不住要去請教大廟中最具名望的法師。老法師架起祭壇,就著月朗星稀的夜幕作法掐算天意,這時,遠方有一顆閃亮的流星划過夜空,倏然墜落,他看到這樣的凶兆,只好無可奈何地嘆口氣,搖了搖頭,持著銀白的長須飄然而逝。果真,沒過多久,就在流星墜落的方向,有一口火山突然噴發,紅熱的岩漿緩緩地流過來,流過來……終於,火山灰把這座婆羅浮屠完全掩埋。倖存的人們雖然頗感惋惜,卻仍感欣慰,因為這寶塔終於不會遭到洗劫了。

沉寂在地底下四百年以後,直到19世紀初,婆羅浮屠才得以重見天日,又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修繕,它才重新放射出瑰麗的佛教藝術的光輝。婆羅浮屠意為“山丘上的佛塔”,也稱“千佛壇”,屬佛教東南亞分支建築文化。壇為實心,由30萬塊石頭緊緊砌合而成,最大的竟重達1噸多。它的外形是呈階梯狀的錐體,總高35米,共分九層。塔基是一個邊長為110米的四方形的台,下面六層為折角方形,象徵茫茫大地;上面三層變為柔潤的圓形,象徵著恢宏廣宇。底部四周有石級道直通其上。上面三層圓台基上還設有許多小塔(其中第七層32座,第八層24座,第九層16座)共72座環繞大塔,這些小塔上都刻有一個個透光的孔洞,形似竹簍,所以又有人叫這個婆羅浮屠為“爪哇佛簍”。錐體的頂端是一個大佛塔,直徑約有10米,與一我國北京的妙應寺白塔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這座石塔每層都設有迴廊,左右壁面上均刻有精美的浮雕,內容有《佛傳》、《本生事》、《華嚴五十三參之圖》等故事,一幅接一幅,好像一本綿延不絕叫人不忍釋卷的連環畫,不僅情節引人,就連形象也是那么逼真,更不用提它的雕刻技法有多么細膩動人了。全塔兩千多面浮雕,是佛教藝術中的珍品,更是世界聞名的石刻藝術寶庫,有“石塊上的史詩”之稱。

今天,婆羅浮屠是南半球上最著名的古蹟,它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高棉的吳哥窟一道,合稱為東方的四大古蹟。

建築特徵

婆羅浮屠佛塔是由100萬塊火山岩一塊塊巨石壘起來的十層佛塔,可分為塔底、塔身和頂部三大部分。塔底呈方形,周長達120米。塔牆高4米,下面的基石亦高達1.5米,寬3米;塔身共五層平台,愈往上愈小。第一層平台離地面邊緣約7米,其餘每層平台依次收縮2米。塔頂由三個圓台組成,每個圓台都有一圈鐘形舍利塔環繞,總計72座。在這同一圓心的三圈舍利塔中央,是佛塔本身的半球形圓頂,離地面35米。

全塔共有姿態各異的佛像505尊,分別置入佛龕和塔頂的舍利塔中。舍利塔中的佛像是被塔身罩住的,只能從塔孔看到,相傳如能用手從石塊之間的孔中摸到佛像的手,便會為摸者帶來好運,到這裡後,不妨一試,看看是否能得到好運。

婆羅浮屠浮雕藝術也極為傑出,其中,塔底四面牆內有160幅浮雕,而塔身牆上、欄桿上均飾有浮雕,在全長2500米的範圍里,總計有1300幅敘事浮雕,1212幅裝飾浮雕。第一層走廓的正牆上,描繪了佛陀從降生到涅的全部過程。第二、三、四層的浮雕描繪勝財到處參訪、尋求人生真諦的情節。佛陀、菩薩往往與動物飛鳥、舞女樂師、漁民獵人雜處,國王、武士和戰爭也都是經常表現的題材。尤其突出的是藝術家能在布滿小孔及微粒的火長石上較好地表現出人體肌膚的柔潤感,使得人物栩栩如生。

佛教徒必須按特定的路線登婆羅浮屠。從東面進入,按順時針方向繞行。走向廟頂象徵著一個人逐步達到完美的精神境界。

在1006年,婆羅浮屠周圍的居民因地震和附近一座火山噴發而紛紛逃離。這個地區似乎已被遺棄,直到1814年才重新被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對婆羅浮屠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用電腦技術將石塊進行復位。1991年底,婆羅浮屠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目前,整修後的婆羅浮屠古趣盎然,風貌如初,已被印尼政府擴建為面積達85公頃的遊覽勝地,是外國遊客首選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數十萬佛教徒和旅遊者到這裡朝拜或觀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