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浮屠寺廟群

婆羅浮屠寺廟群

婆羅浮屠寺廟群:大約於公元750年至850年間,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夏連特拉王朝統治者興建。「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很可能來自梵語"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頂的佛寺」。後來因為火山爆發,使這佛塔群下沉、並隱蓋於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高棉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她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日惹市西北約40公里處墨拉比火山的一個山丘上,以精美的浮雕聞名於世,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概況

中文名稱:婆羅浮屠寺廟群英文名稱:Borobudur Temple Compunds 國家:印度尼西亞 所屬洲:亞洲 批准時間:1991 批准標準: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 (II) (VI)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發現

婆羅浮屠寺廟群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從重新發現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個以金字塔式的曼荼羅形式出現的巨大的大乘佛教遺址,約於公元前800年由夏連特王朝在爪哇中部建造,竣工後不久便被廢棄。塔底呈正方形,周長約120米,總面積將近1.5公頃。中央圓頂距塔底35米。

1814年:托馬斯·斯坦福德·拉弗爾斯爵士重新發現了該塔,清除了周圍的碎石和雜草。專家們根據繪畫編制了檔案。

1885年:發現了“隱基腳”——原始塔底,並發現了為防止建築物倒塌而修建的擋土牆後面的淺浮雕。

1907-1911年:西奧多·范·埃爾普進行了第一次修復工作。他拆除並重建了三個圓台和窣堵波。

1955年:印度尼西亞請教科文組織就防止遺址倒塌的問題提出措施。

1972年: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拯救婆羅浮屠的呼籲。

1975年-1982年:修復工作進行。

1983年2月23日:舉行竣工典禮。費用總計2000萬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由印度尼西亞政府支付,700萬美元由教科文組織的國際運動籌措,參加這一運動的國家有27個。

1991年:婆羅浮屠被列入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地理

婆羅浮屠寺廟群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日惹市西北約40公里處墨拉比火山的一個山丘上,以精美的浮雕聞名於世,婆羅浮屠的全部浮雕連線起來,長度可達3000多米,有“石頭上的畫卷”之美譽,是世界上最大的實心佛塔。它遠含青山,近擁碧翠,其東南方向的墨拉比火山,海拔3150米,高居於群山之上,登臨塔頂可望見煙波茫茫的印度洋海面。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產生於印度,這誰都知道,可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並非建在印度,而是建在了印度尼西亞,這就是婆羅浮屠。

印度尼西亞橫跨赤道,擁有1.7萬多個島嶼,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國家之一。其地理位置處在亞澳兩洲之間,瀕臨印度洋和太平洋,是連線兩大洲和兩大洋的海上樞紐。在中國人的習慣用語中,“爪哇島”常常被用來形容非常遙遠的地方,而這座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就位於印尼爪哇島的歷史名城——日惹

“婆羅浮屠”在梵文中的意思就是“丘陵上的佛塔”,俗稱“千佛塔”,又稱“印度尼西亞的金字塔”。其工程之浩大,建築之壯觀,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高棉的吳哥古蹟相媲美,被稱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
 

特色

婆羅浮屠寺廟群婆羅浮屠
隨著對古代文物的關注,婆羅浮屠這座舉世無雙的歷史遺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重視。197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向全世界發出拯救婆羅浮屠的呼籲,先後有27個國家呼應,並對此塔進行了比較徹底的修復。

婆羅浮屠是根據印度的堵波(寶塔的意思)而建,從空中看,猶如一個立體的曼荼羅(印度佛教里一種用於裝飾的花紋)。整個建築約用200多萬塊玄武岩石塊砌成,總計5.5萬立方米。其建築材料取自附近安山岩玄武岩,沒有任何接合劑,完全由岩石經切割後堆砌而成。佛塔的基座呈四方形,邊長112米,台基上由面積依次遞減的5層方台組成,每邊都有數層曲折;方形台之上又由依次遞減的三層圓台組成,頂端為1座巨大的鐘形堵波,從地面至塔尖,高達近40米。方形台的各層,在主壁和欄楯間有4條迴廊,迴廊兩壁上為連續的浮雕,長達2000多米,有1460幅敘事浮雕和1212幅裝飾浮雕。

婆羅浮屠寺廟群婆羅浮屠浮雕
婆羅浮屠的浮雕,就像一幅幅雕刻在石頭上的史詩。遊客面對著那千年前的佛像,猶如面對著一個久遠的年代,為世界各地前來參觀的遊客提供了最為直觀的方式。其浮雕的內容可謂豐富多彩,有的描繪了佛陀生平聖跡,佛教、佛教徒的事跡、故事,也有民間傳說等眾多題材。

目前遊客們看到的婆羅浮屠為9層,但實際上它共有10層。在聯合國協助大規模修復時,婆羅浮屠實際上已處於瀕危狀態。為避免倒塌,專家們將底層充做地基而埋在地下。現在人們只有在東南角,還能看到底層一部分浮雕。1885年,有關人員在塔底發現了裝飾塔底的160幅非同尋常的浮雕,這些浮雕都是根據佛經刻出來的。出於某種考慮,部分浮雕在展出一段時間後,又都被重新掩蓋。

在各方形層的的欄桿上,每隔一定距離都配置著一個向外的佛龕,共432個,每個佛龕內各安置一尊佛像。圓形層各層並列著格子形鏤空小塔,計下層32座,中層24座,上層16座,共72座,如同眾星拱月,圍繞著中心大堵波。小塔內也置有佛像,佛像按照東南西北不同方向取有不同的名稱,而且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臂、手掌、手指各部位也都不同,形象非常傳神。

方形層佛龕和圓形小塔中的佛像,再加上中心大堵波中的佛像,婆羅浮屠共有佛像505尊。浮雕和佛坐像以表情典雅為特色,它們在接受印度佛教雕刻藝術風格影響的同時,又處處顯露著印度尼西亞爪哇古代藝術的特色,如浮雕中的世俗人物即為當地人打扮。因此,人們稱之為印度-爪哇藝術的傑作。

疑問

婆羅浮屠寺廟群婆羅浮屠
如今的婆羅浮屠,已被印度尼西亞政府擴建為面積達85公頃的遊覽勝地,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數十萬佛教徒和旅遊者來此朝拜、觀光。

然而,這座輝煌壯麗的“千佛塔”,竟然在熱帶叢林的石塊和野草之中荒廢了800多年,就像高棉的吳哥窟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一樣,早已被當地的人們遺忘,而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科學家或探險家重新發現。1814年,英國人托馬斯·斯坦福德·拉弗爾斯爵士重新發現了該塔,並清除了周圍的碎石和雜草。婆羅浮屠這才為人們重新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援助和印尼國內各界的捐助下,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工作,整個工程耗資達2250萬美元。

可是,即使這座偉大的佛塔被世界重新認識之後,人們也並未真正了解它,因為這座巨大佛塔的建造者們雖然用了近百年的時間來雕刻這座“石頭上的畫卷”,但卻沒有為它留下任何文字記載。在印尼和印度等國的歷史典籍和佛教經典中也沒有任何關於它的資料。因此,婆羅浮屠本身也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歷史文化之謎。現在人們對它的了解,只是根據聯合國一些學者和專家在現場及別處考古所尋獲的一些古代碑石等資料,考證和推測出來的一些看法。因此便出現了種種不同的意見。

婆羅浮屠寺廟群婆羅浮屠
首先,婆羅浮屠建造於什麼年代?這一點始終沒有定論。據考古學家們從跋羅婆文寫的碑銘上看,這座建築大約建造於爪哇的夏連特王朝統治時期,即公元772~830年間,但具體什麼時間卻無法確定。人們只是知道,1006年發生了默拉皮火山噴發和地震,周圍的居民紛紛出逃,婆羅浮屠隨即被火山灰淹沒。再往後,這座世界上最為壯觀的佛教建築慘遭廢棄,任其悄然崩塌、被叢林蠶食。

又如,建造這座寺廟的人是怎樣的一個民族,當初建造婆羅浮屠的目的是什麼,現代人也未能徹底弄清。有人認為它是為了安奉佛陀舍利子而建造的;有人認為是作為帝王等有權階層的陵墓;也有人認為它是佛教徒們朝拜的聖地;還有人認為它是帝王為弘揚佛教所做的功德

還有,人們雖然知道它是一處佛教建築,因此塔內的石雕也必然屬於佛教內容的演繹,但這裡的石雕數量眾多,遠遠超出了人們對一般佛教故事的理解。實際上,婆羅浮屠的大多數佛像、雕石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現代人至今並不真正了解。在眾多的佛像雕石中,世人能夠理解的僅占20%,而剩下的80%人們至今含糊其辭。

婆羅浮屠,這座矗立在赤道上的最大的佛教遺蹟,那絢麗多姿的千尊佛像,雖然每天都面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但對考古專家看來,卻好像始終啞口無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