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補丸

十補丸

十補丸主治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利,小便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久服補五臟,行榮衛,益精髓,進飲食。

基本信息

配方一

十補丸原料十補丸原料
【來源】:《濟生方

【組成】:炮附子60g、五味子60g、山萸肉炒山藥牡丹皮酒蒸鹿茸熟地白茯苓肉桂澤瀉各30g。

【用法】: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9g),空腹鹽湯送服。

【功效】:補腎陽,益津血。

【主治】:腎陽虛損,津血不足。症見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配方二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異名】大補丸(《普濟方》卷二一七)。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紙(炒)乾薑(炮)遠志(去心,薑汁浸,炒)菟絲子(酒浸,別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30克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6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溫酒或鹽湯送下。

【功用】溫陽補腎,益精髓,進飲食。

【主治】腎陽虧損,下焦虛寒,臍腹強急,腰腳疼痛,遺泄白濁,大便滑瀉,小便頻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

配方三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五味子各60克山茱萸(取肉)山藥(銼,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黃(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見火)白茯苓(去皮)澤瀉各30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酒或鹽湯進下。

【主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配方四

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利,小便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久服補五臟,行榮衛,益精髓,進飲食。

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炮)桂心菟絲子(酒浸軟,別研)濃朴(去皮炒,姜制)巴戟(去心)遠志(去心,薑汁浸炒)破故紙(炒)赤石脂( 各一兩)川椒(炒出汗,去子併合口者,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溫酒、鹽湯任下。

引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十補丸

配方五

大治小腸寒疝,膀胱伏梁,奔純,氣等疾,亦治婦人育腸氣。泗州楊介吉老方。

一兩,用防風一兩,銼如黑豆大,鹽四兩,黑豆一合炒附子裂,去諸藥,只用附子去皮臍。

葫蘆巴木香巴戟(去心)川楝子(炮,取肉)官桂延胡索蓽澄茄(去蒂)舶上茴香(炒)破故紙(炒,以上九味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糯米粉酒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酒下。

婦藥不效,後得此方於張,數服去根,且去鉿不用,卻以此方獻繼先,繼先亦有此疾,服之遂安。葛司理鄄尊人金州日,同官蘇主官傳得此方,屢效。後失其本,每形於念,余錄以歸之,葛諱立柔於丞相為從叔雲。

引用:《是齋百一選方》十補丸

配方六

十補丸原料十補丸原料
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久服補五臟,行精髓,進飲食。

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紙(炒)乾薑(炮)遠志(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引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補丸

大熟地(四兩)當歸(二兩)白芍(二兩)黃(四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茯苓(二兩)山藥(三兩)棗仁(二兩)遠志(一兩)山萸肉(三兩)杜仲(三兩)續斷(二兩)北五味(一兩)龍骨(一兩用石斛四兩熬膏,和煉蜜為丸。每早開水下四錢。凡使煎劑,仿佛丸方。

引用:《醫學心悟》十補丸

配方七

熟地(八兩)山藥(四兩)萸肉(四兩)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附子(一兩制)肉桂(一兩)鹿茸(二兩無則鹿膠代之)五味(一兩)蜜丸

按∶上方主治,腎臟虛冷,面黑足寒,耳聾膝軟,小便不利等症。

凡舌見黑色滑潤,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腎與膀胱元氣大憊也,附子養榮湯主之。繼用右歸丸。

引用:《臨症驗舌法》十補丸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