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文學家

十大文學家

3000年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流作家,燦若繁星,僅以10位作為代表,對任何捉筆者都是困難的。本書向讀者介紹的這10位作家,便是與叢書主編張傳開先生和多位師友反覆權衡選定的。有選擇,必有割捨。漢大賦之於司馬相如,五言詩之於曹植,山水詩之於謝靈運,與李杜連稱的白居易,與韓愈並肩的柳宗元,傳詩近萬首的陸放翁,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湯顯祖等等,都是公認的第一流文學家。不過,在既定的篇幅內,從創作成就和歷史影響看,本書的這十大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無疑更具代表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文學活動是創作與欣賞的前後聯結,文學史則是創作史與接受史的雙重建構。若從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離騷傳》算起,屈原辭賦已延續了2000多年的接受闡釋史:最近的《紅樓夢》,自脂批至今也有200多年的評點鑑賞史。因此,本書並非白手起家,而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的一種再闡釋。其中既有筆者多年研讀這些大家作品時的欣悅和心得,也融人了古人、前輩與時賢的精見和成果。
古代作家的創作史已然結束,但其作品的接受史仍將延續。倘若這本小書能引發青年朋友閱讀吉典原著的興味,並能使未來的古典文學闡釋者有所裨益,那便是筆者最大的滿足了。

圖書目錄

前言

——一代文學必有一代大家

屈原——與日月齊輝的愛國詩魂

一、眷懷祖國 九死未悔
二、不有屈原 豈見《離騷》
三、《九歌》敬祠神靈 《天問》呵問蒼天
四、衣被詞人 非一代也

陶淵明——崇尚自然的田園詩哲

一、出仕屢辭終歸田園
二、千古田園詩之祖
三、崇尚自然的偉大詩哲
四、田園詩派與自然之美

李白——傲岸雄放的盛唐詩仙

一、出則平交王侯遁則俯視巢許
二、功業雄心化作詩筆豪情
三、深于樂府神於絕句
四、雄壯宏大的境界飄逸清真的風格

杜甫——集大成的詩國聖人

一、從放蕩齊趙到湘流孤舟
二、詩史: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三、詩律:思飄雲物動律中鬼神驚
四、詩境:沉鬱頓挫掣鯨碧海
五、影響:詩祖杜少陵天下幾人學

韓愈——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領袖

一、從志欲乾霸王到勇奪三軍帥
二、道濟天下之溺的古文運動
三、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創作
四、詩為唐之大變的詩歌革新

蘇軾——千古風流的士林全才

一、一生波盪九迴腸
二、蘇詩:吞五湖三江
三、蘇詞:具神仙之姿
四、蘇文:如行雲流水

辛棄疾——異軍突起的詞壇巨龍

一、一代英豪千秋遺恨
二、愛國詞·田園詞·閒適詞
三、英雄語·嫵媚語·學問語
四、“歌詞漸有稼軒風”

關漢卿——古代戲曲的偉大奠基人

一、“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
二、公案戲:感天動地的悲劇魅力
三、風情戲:機智諷刺的喜劇情境
四、歷史劇:古代英雄的深情頌歌
五、“雜劇一體,實漢卿創之”

蒲松齡——文言小說的藝術巨匠

一、從《搜神記》到《聊齋志異》
二、托花妖狐魅盡世態人情
三、文言短篇小說藝術的極致
四、“《聊齋》熱”

曹雪芹——屹立於藝術巔峰的文學大師

一、“抑塞磊落之奇才”
二、《紅樓夢》的神話意象
三、《紅樓夢》的三重悲劇
四、敘事模式的歷史轉換

試讀

戰國後期,由西周至春秋500年詩心凝聚而成的《詩經》,已在黃河麗岸誦唱了300年。這時,南方的楚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從此,中國文學進入了大家輩出的新的歷史階段。
他處在七國紛爭、民生多艱的亂離之世。忠而被謗,兩次放逐,眷懷祖國,九死未悔;行吟澤畔,發慣抒情,滿腔憂憤,化為辭章。當美政強國的理想最終破滅,他懷著絕望之情自沉於清冷的汨羅江中。這就是中華詩國第一位不朽的大詩人——屈原。驚世絕艷的詩篇,與日月齊輝:高潔完美的人格,令萬代敬仰。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名平,字原;叉自雲名正則,字靈均。《離騷》首八句敘述了詩人自己降生、家世和命名的寓意: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按家族譜繫上溯,屈原是吉帝高陽氏顓頊的後裔;父親名叫伯庸。屈原的生日正巧是宣年寅月寅日,照當時流行的說法,“人生於宣”,這是楚民族男性最吉宜的日子。屈原的生日正是吉宜的“人”的生日,因此,其父“肇錫余以嘉名”。“正則”意謂平正而有法則,“靈均”意謂美沃的田原。屈原賦予自己的名字美好的寓意,表明自己有天賦的內在美質,並兆示自己將擔當興國安邦的大任。
屈原的故鄉是秭歸,或謂湖北秭歸“樂平里”。秭歸是近靠巫峽、依山傍水的一座吉城。“縣城南面重嶺,北背大江。東帶鄉口溪,溪源出縣東南數百里,西北人縣。徑狗峽西,峽崖龕中石,隱起有狗形,狗狀具足,故以狗名峽。鄉口溪又西北徑縣下人江,謂之鄉口也”(《水經注.江水》)。秭歸依傍的巫峽,山聲水影,壯麗清奇,更是大自然絕妙的音樂和圖畫的最佳組合。《水經注》里的這段描寫繪聲繪色,如臨其境:“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訴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屈原是在家鄉度過少年時代後出仕郢都的。荊楚神異詭譎的文化,家鄉雄闊旖旎的山水,陶冶了屈原的氣質,也必然影響了他清峭瑰麗的藝術風格。
屈原更是時代的產物,是楚國悲劇性的歷史命運玉成的一位大詩人。
楚國原是丹陽(今湖北秭歸)一帶一個古老強悍的民族,它經歷乾百年的發展,到戰國時代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戰國七雄,齊最富,秦最強,楚最大。從整體國力看,楚、秦是最強的國家。“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是當時形勢的準確概括。楚國曾經是令列國生畏、讓楚人自豪的國家,極有希望由它來平定天下,統~中國。然而,屈原所處的楚懷王和頃襄王時代,卻是楚國由強轉弱、由盛轉衰的時代。
屈原是楚國的宗親王族,青年時代便懷抱振興楚國,統一華夏的理想出仕郢都。當政前期的楚懷王也是位頗具雄心的君主,他大膽任用力主革新的屈原,為他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年輕的屈原英姿勃發,“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不到25歲便擔任左徒之職,地位僅次國相令尹。他人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待賓客,應對諸侯,可謂揮灑自如。在這時期的朝政改革和外交活動中,屈原的政治才幹閃射出奪目的光彩。楚國朝政由此出現了蒸蒸日上的振興氣象。30多年後,屈原在懷沙自沉前所作的《十昔往日》一詩中,追憶這段政治改革生涯,仍激情如潮,無限懷念。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時。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國富強而法立兮,屬貞臣而日埃。
秘密事之載心兮,雖過失猶弗治。
這表明:屈原曾深得懷王信賴,為改革朝政替懷王草擬憲令;君臣相得,法度嚴明;國家富強,百姓安寧。屈原曾為此自豪和興奮。
屈原以“舉賢授能”、“修明法度”為內容的朝政改革,觸犯了楚國舊貴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了激烈的反對;他的聯齊抗秦的外交策略也遭到了國內親秦派的反對;加之一度支持屈原朝政改革、在外交上也主張聯齊抗秦、並曾為六國“縱長”率師共擊西秦的楚懷王,變得昏庸懦怯,並為群小所包圍。屈原從此開始了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由疏而放的悲劇命運。
懷王開始信任上官大夫、靳尚等一批佞臣。這批舊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對屈原的政治改革主張,推行親秦的外交政策。從此,楚國出現了一系列令屈原痛心悲憤的事件。P1-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