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許

巢許

巢許,亦作“巢由”,是巢父和許由的並稱。他們都是上古傳說時代的隱逸之士。後來這一併稱成為隱士的代稱,或用來稱頌高潔的志向。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亦作“巢由”,是巢父和許由的並稱。

據晉皇甫謐《高士傳》中記載: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而逃去,於是遁耕於中嶽,穎水之陽,箕山之下。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也,洗耳於穎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誰能見之?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聲,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帝堯請許由代他治理天下,許由不接受。帝堯又派人去請,讓許由幫他治國,擔任九州牧。然而,許由還是不乾。不乾也罷,居然認為帝堯和大臣的那些話污染了他的耳朵,跑出山洞,來到穎水河邊清洗自己的耳朵。正碰見巢父牽著牛犢飲水。巢父問他幹啥?他便將帝堯要自己當大王、當九州牧的苦訴說了一番。或許,他這樣訴說是想得到巢父的同情,最好能寬慰他幾句。哪料,巢父聽了,不僅沒有同情他,還不屑地說:“假如你一直住在深山高崖,誰能看見你?帝堯肯定也找不到你。你到處遊蕩,換取名聲,現在卻來洗耳朵,別故作清高了!”他數落過許由,牽了牛回頭就走。許由納悶,問他,怎么不讓牛喝水了?巢父頭也不回地說:“不飲了,我真怕你洗過耳朵的水髒了我這牛犢的嘴!”說著,巢父牽著牛犢去上游飲水了。

許由,一作許繇,字武仲,一字道開,後世把許由和與他同時代的隱士巢父,並稱為巢由或巢許,用以指代隱居不仕者。

後“巢許”即為隱士的代稱,或用來稱頌高潔的志向。例如:杜甫詩有“巢許山林志”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