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春秋別本

十六國春秋別本

《十六國春秋別本》十六卷,題北魏崔鴻撰。

圖書介紹

《十六國春秋別本》十六卷,題北魏崔鴻撰。崔鴻字彥鸞,東清河(今山東北部)人,卒於季明帝孝昌(五二五~五二七)年間。據《隋書·經籍志》、《十六國春秋》原書凡一百卷,又有“纂錄”十卷。一百卷本已佚(今存《漢魏叢書》本乃明人偽托)。這個《別本》僅錄各國君主事跡。這部“別本”,《四庫總目》對它取存疑態度,但清湯球《十六國春秋輯補》則以為尚可信。今以《太平御覽》等書校之,可見全書基本上與《御覽·偏霸部》所引《十六國春秋》相同,當即取自《御覽》諸書,雖或出後人抄摘,但無偽托竄亂成分,未可輕棄。此本據文淵閣《四庫》本,校以《晉書》、《華陽國志》、《太平御覽》及湯球《十六國春秋輯補》,除個別錯字加以訂正外,有些文字欠通順處,亦據《御覽》、《晉書》略加校改.

相關書籍

別本十六國春秋:舊本亦題魏崔鴻撰,載何鏜《漢魏叢書》中。其出在屠喬孫本之前,而亦莫詳其所自。十六國各為一錄,惟列僣偽之主五十八人。其諸臣皆不為立傳,全為載記之體,其非一百二卷之舊,已不待言。證以《晉書·載記》,大致互相出入。而不以晉宋紀年,與《史通》所說迥異。豈好事者摭類書之語,以《晉書·載記》排比之,成此偽本耶?然考《崇文總目》有《十六國春秋略》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司馬光《通鑑考異》所引諸書,亦有《十六國春秋抄》之名。則或屬後人節錄鴻書,亦未可定也。屠氏所刻百卷之本,既為依託,此本亦疑以傳疑,未能遽廢,姑並存之,以備參考焉。---出《四庫總目提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