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渡

十八渡

十八渡是一個自然村,位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北斗鎮拾荷村,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主要居住著張、陳、王、楊、鄭等姓氏居民,世代和睦相處、民風淳樸,有金鑒堂、金鑒重輝堂等祠堂。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以稻米、甘薯、香蕉、生薑、龍眼等農產品生產為主。

18渡,知名茶葉品牌八馬茶業集團旗下的年輕時尚品牌,主要產品為鐵觀音、花草茶等。開創傳統茶與花草茶混合口味,延伸並擴展,包括鐵觀音、綠茶、紅茶、普洱茶、花果茶、三角立體袋泡茶等近百款茶品。

品牌簡介

18渡,年輕人的茶飲品牌,提供好喝又安全的中國茶。同時,為年輕人提供一個休憩、好玩的趣味世界。一切與茶無關,記載的是我們青春的點點滴滴。
公司參與管理茶園基地50000多畝,現有西坪和龍門兩個加工廠,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年加工能力6000噸,其中龍門加工廠是目前亞洲最具現代化的烏龍茶鐵觀音精製加工廠。

品牌定位

80、90後異軍突起,生活也賦予他們不同的角色,能隨時隨地融入到各種生活情景當中去,是立體的、豐富的、飽滿的、善變的、稚嫩的、成熟的;愛哭、愛笑、愛追逐,同時也愛迷茫;時刻玩轉和掌握著社會的潮流動態。
“18渡”以茶這一充滿智慧和樂趣的媒介陪伴一起度過18歲青蔥的歲月,一起成長,一起回味,讓茶成為新的生活新時尚,這種時尚不是18渡控制的,他來自於每個年輕的身影,在18渡空間裡面,你將會遇見一種味道,他來自於你的身上,他會讓你感覺到,原來在另一個空間裡,也有存在。

年輕的味道

唱K,逛街,看電影,旅遊......
走走停停,迷迷糊糊,瘋瘋癲癲......
愛耍酷,
也愛故作沉思,
愛傻哭,
也愛大聲肆意的笑
......
愛iphone,
也愛10元錢的麻辣燙,
愛LV,
也愛地攤貨,
愛別墅,
也愛甜蜜蝸居
......
這就是,五味陳雜,
年輕的味道,應有盡有!

服務理念

18渡以“以百待一”的極致貼心的服務為顧客提供便捷、舒適的購物體驗。給顧客最時尚最品位最健康的服務。
18渡每一款產品都是根據年輕人的故事設計,進入18渡,會行走在不同的人生場景中,或是悠閒、或是刺激、或是快樂、或是悲傷、或是感動......有著最舒適的享受。
18渡強大的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流程保證了每一款產品的質量。
18渡快捷到位的售後服務,每一環節都做了精心安排,解決了客戶一系列的後顧之憂。我們為客戶提供的服務追求精細化,從售前的產品諮詢、推薦商品的介紹,我們都要求精中求細。使您成為時尚的寵兒。

品牌文化

願景:讓世界愛上中國茶,讓茶文化成為生活新時尚
使命:提供好喝又時尚的中國茶
價值觀:銘刻誠信、擁抱變化

品牌榮譽

中央政府採購註冊供應商 
中國馳名商標 
中國名牌農產品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信息化百強企業 
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茶葉行業六強·福建省首位

八大資質

有機茶認證 
綠色食品認證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 
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HACCP食品安全體系認證 
ISO14001:2004環境體系認證 
QS市場準入體系認證 
GAP良好農業規範認證

同名地名

地名,位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北斗鎮拾荷村。轄區內居住著張、陳、王、楊、鄭等姓民眾。其中尤以張氏為多,約八百人,堂號“金鑒堂”,先祖乃明末清國中原大遷徙時由福建龍巖市上杭縣白沙鎮茜洋村經梅州梅縣畲江鎮成山村龍嶺下遷徙而來。已歷近400年歲月。
此地民風淳樸,整個自然生態保護較好。廣梅汕鐵路,汕梅高速公路打這經過。交通便利而快捷。自然旅遊資源存儲豐富,潛力巨大。
十八渡這個名字容易被錯寫為“十八度”,其實是不對的。名字的來由是這樣的。古代先民從當時稍為熱鬧的縣城湯坑來到此地時,途中淌過了十八道坑、溝、河、圳之類的水道,故名之曰“十八渡”。
在抗戰期間,這個地名還救過人。當時日本匪軍由潮汕地區輾轉來到豐順,步步向北進逼。那日小鬼子騎著高頭大馬來到北斗石角壩,山路崎嶇難行,行軍速度大大減慢。經過“二渡溪”時山勢更加險峻,戰馬嘶鳴,踟躇不前,下馬詢問方得知為“二渡溪”。鬼子臉上布滿懼色,問:“前方將是何地?”
“竹子壢、溪坑、十八渡、荷樹墩………”未等行者答完,鬼子已經被這些頗具險峻內涵的地名所嚇。
一個“二渡溪”已經夠讓部隊受的了,還有個“十八渡”,那還得了。於是迅疾掉轉部隊,改道而行。
試想,若是蠻橫殘忍的日本鬼子進得山來,後果將不堪構想,故有的時候一個地名竟可以救得一村人。不失為一個“奇談”吧?

同名地名

地名,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十八渡村。有個頂叫饅頭頂,站在十八渡村北饅頭頂上,可飽覽西大洋水庫全景,晴天藉助望遠鏡可以觀望定州開元塔,從饅頭頂北邊順坡下山可遊覽關老爺廟,廟內不大但很有講究,據說關老爺坐像背後有一小坑“聖水”泉水,可以讓一人喝好,喝完聖水後,小坑會馬上浸出來,但不會溜到外邊。另外山上藥材眾多,野蔥花,野韭菜花遍地都是;村南小山三面環水,一面連村,上山可以采野菜,酸棗,下水可以一年四季垂釣,划船、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確是個遊覽的好去處。
關於十八渡的歷史
唐縣十八渡村地處太行山脈,恆山腳下,通天河末端,西大洋水庫最西頭,是一個三面環水一面背山的秀麗村莊。記得小時候村里老人們常說:
十八渡村是好村,既賣砟子又賣灰;
一年四季吃鮮菜,又收稻穀又打麥;
滿山翠綠山泉流,吃穿享用不用愁;
五十年代末修建了西大洋水庫,該村和龍江頌大隊一樣,搬離了祖祖輩輩的老宅基,無私貢獻出一年兩季的肥沃土地,過上了吃糧靠山地,外出需乘船,花錢靠打工的日子。改革開放後他們以庫區養殖和外出打零工為生活來源。如今封庫禁魚,年輕人以外出打工為生活來源,上了歲數的人們只能靠子女贍養和近年政府給庫區每人一年600元的生活補貼,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有額外補助,生活還能過得去。
自2002年封庫禁魚為保定市民飲用水之後,碧綠的西大洋水域環繞山村,蔚藍的天空,清新的氣息,吸上一口倍覺爽心悅目;拾起一片石子向水中投去,激起圈圈漣漪;微風吹過波光粼粼;夕陽西下,渡船往來光影漿聲,驚飛了串串白鷺。農家小院坐北朝南或順勢而建,黃昏時節炊煙裊裊,狗吠禽鳴,尤顯山村的寧靜。
該村自然環境優越,物產豐富,縣域19路公交直通該村;該村距保定市內90公里,沿保阜公路西行至通天河橋前下道順河前行,山路蜿蜒,梯田層疊;尤其是夏秋季節山泉凸冒,路旁的小溪順勢款款流淌,時而歡快奔騰,時而細水潺潺。因此,是一個典型的旅遊飲水思源勝地。
登上村子北部饅頭頂上肉眼可俯視西大洋水庫全貌,大壩水面一覽無餘,藉助望遠鏡定州開元塔冀中平原盡收眼底;擺渡橫河口出村正南二里是美麗傳說的《漫石道》;正西五里是唐宋時期定窯遺址;西北部瓊山纏綿一山更比一山高;山山有景色處處有故事,正如民間歌者所言:
遠水湖光景色山抱水水環山,
近山疊嶂仙霧雲繞山山浮雲;
山水相連澎湃起伏翠峰魚鱗,
唐僧此處龜渡人間流連忘返。
古典故事傳承有序,名傳古蹟追尋遊覽;虎狐豹豬驢雞景點齊全;關老爺保佑小僧人落崖不死,二郎神路留大腳印清晰可見;山間清泉缸瓷管婉轉入戶,庫中魚蝦垂釣客網袋豐滿;進山採摘野菜果實,下水捕撈魚蝦貝蚌。冬過冰橋夏乘舢板,走冰橋電閃雷鳴,乘舢板漿起如飛;真是即刺激又溫馨,無比暢快爽朗。
村裡面90%人姓苑。
(一)苑姓來源與分布
苑姓來源於商朝(約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自商湯王建國到商紂王滅亡,共17代,31王。湯始都亳(今山東曹縣東南)。之後,5次遷都,盤庚(約公元前1312年至前1285年)遷殷(今河南安陽北小屯村)後,商朝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了發展,特別到武丁王統治時期(約公元前1271年至公元前1213年)的五十幾年間,可以說是商朝最強盛時期。商王武丁封其子文為苑侯(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後代以爵名為氏,即苑姓。時間約公元前1168年,距1998年約3166年。苑姓距今(1998年)已有3166年的歷史了,當時的居住地,也就是苑氏的始祖,地址在今河南省鄭新縣一帶。苑氏分布範圍苑氏早期分布範圍可以從商朝武丁王及以後的商朝統治範圍確定。武丁時期強盛,不斷對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擴大。據資料記載:西至陝西城固、山西萬樓永和地區,北至邯(河北淶易),南至湖北黃坡、江西清江,東至山東曲阜、泰安附近。由此可以得知,苑氏早期居住分布很廣,主要在現在的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內。如今苑氏分布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在三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中,苑氏的後代以又封官,分家封地、居住遷移等改了姓。據《古今姓氏書辨證黨固傳》中記載,有許多姓出姓“苑”。如:勸、運、藝、毳、故、暮、住、據、幽、昫、澤、奧阝(郁)、圃、敘、咀、矢、履、親、隴、勇、辯、遣、銑、衍、啟、科、人、政、悼、北(高麗人)、王里、虎夷、牟孫、平陵、平寧、羌兀、霜鄉、新和、新孫、固孫、問薪、問弓等。此書還記載:姓苑曰,今遼東有鏤,姓苑曰,東莞人,出姓苑,廬江人變氏遼東人。從以上結論:苑姓在三千多年的歷史中,不斷繁衍、分化,居住地、分布範圍逐漸擴大。據統計,目前全國的苑姓人口,大約有一半以上居住在安徽。
(二)苑氏歷史上的名人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苑何忌:晉國大夫,掌議論,當國參謀,顧問之官。(據《左傳》載)
苑茂:齊國大夫。
苑春:衛國大夫,掌議論,當國參謀,顧問之官。
苑方:吳國太守,不僅聽郡政,並且典郡兵了,又稱“郡將”。
苑庚:楚莊王以常侍苑庚為上卿(卿相,高級官名)。
苑鈞、苑湛:登科(科舉時應考被錄取),穎昌府人(今河南登封一帶)
射犬:鄭國大夫。
苑君璋:芮國國公。
苑文:南唐太守、大夫之類的官職。(據《通志略》載)(《當代百家姓》載為東漢中書令)
漢朝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前25年)
苑康:泰山太守。(當時泰山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苑鹹:成都人,唐代官吏、學者,出身進士。
苑暹:下邳相(即下邳相國太守官職)後漢時期:(公元947-950年)。
苑玫:蔡州人(今河南汝南),五代時楚國將領。
北宋時期:(約公元1056-1090年)
迪祖:受封為將仕郎
苑徽猷:字箕叟,范陽人,宋代官吏。
苑基:浙東人,宋代書法家。
元朝(1206-1368)
苑華:獻陵人,仁宗時期(公元1312年)任沂水縣尹。
明朝(公元1368-1644年)
苑嘉祥:舉人
苑藩:明代膠州吏目,時人稱他為苑青天。
苑繼芳:明朝公元約1500年,嘉靖年間,長支繼芳中進士任祥符縣丞。
學祖:二支學祖,進士,任雲南霑益州、通安州兩任知州。
苑秀:直隸肅寧(今河北)人,明弘治12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三十四名。
苑囿:順天府寶坻(今天津)人,明嘉靖32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十七名。
苑時葵:順天府寶坻人,明萬曆八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三十一名。
苑囿蕃:順天府良鄉(今屬北京)人,初在錦衣衛,後於明天啟五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五十一名。
清朝:
苑林嵋:山西振武衛人,清康熙五十二年進士及第,中第二甲五十名。
苑鴻緒:山東諸城人,清嘉慶四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三十一名。
苑池:山東諸城人,清同治七年進士及第,中第二甲三十七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