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化黨建

區域化黨建

所謂區域化黨建,是指在城鄉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統籌一體化的背景下,按照區域統籌的理念,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統籌設定基層黨組織,統一管理黨員隊伍,通盤使用黨建陣地,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其他基層黨組織為結點的網路化體系。 與傳統體制下“單位黨建”或社區黨建相比,區域化黨建更具有地域性、網路性、多元性、開放性、整合性的特點。這種以區域性黨組織為紐帶的黨建模式突破了傳統縱向控制為特徵的“單位建黨”模式,有利於把隸屬不同系統、掌握不同資源、比較鬆散的黨組織聯繫成為緊密型的黨建共同體,形成全覆蓋、廣吸納、動態開放的基層黨組織體系,有利於實現區域內黨建工作的目標、機制和運作模式的一致性,加強社會領域黨建工作的整合,進而獲得更為廣泛的社會資源、政治資源與執政基礎。進一步推進區域化黨建可以從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以區域整合為基礎,創新多維度、全覆蓋的工作體系,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黨建聯合體。 二是以區域服務為導向,構建多元化的社會公共事業服務平台,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和社會管理的扁平化。 三是以區域文化為號召,增強區域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促進區域發展“共同認同”。 四是以區域共治為目標,構建區域“互聯互動”評價體系,推進區域黨建工作規範化。

簡介

所謂區域化黨建,是指在城鄉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統籌一體化的背景下,按照區域統籌的理念,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統籌設定基層黨組織,統一管理黨員隊伍,通盤使用黨建陣地,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其他基層黨組織為結點的網路化體系。 區域化黨建要以區域整合為基礎,創新多維度、全覆蓋的工作體系,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黨建聯合體。區域化黨建圍繞“共同需求、共同目標、共同利益”,這就要進一步從體制上突破傳統縱向控制為特徵的“單位黨建”模式,在“兩新”組織和流動黨員比較集中的農村、社區、商務樓宇、工業園區、專業市場地域,構築起開放的、覆蓋面廣、相對穩定的組織網路,形成由單位黨建、社區黨建共同參與的多維度、全覆蓋的區域化黨建聯合體,形成以“區域不變”應“單位萬變”的組織架構。在人員構成和組織方式上充分體現廣泛的社會代表性,把所屬體系中最有影響的黨組織中的黨員代表吸納進來,把各類最活躍的組織中的黨員民眾代表吸納進來,把各類最主要的利益群體中的黨員民眾代表吸納進來,使黨組織在與各類治理結構要素和基本力量的廣泛聯繫中,實現積極有效的組織整合。以區域服務為導向,構建多元化的社會公共事業服務平台,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和社會管理的扁平化。面對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要求基層黨組織努力拓展社會化的工作平台和載體,建構多樣化的組織形式,使黨在社會的組織聯繫成為有機整體,共同承擔起關懷社會、服務社會和保障社會的功能。區域化黨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依託城區格線化管理信息平台,統籌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對接社會治理需求,不斷加大發展服務性和公益性社會組織的力度,深化完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黨員服務中心等,加強資源整合,使原來只針對社區或單位的服務半徑擴大到整個區域,打造區域共建共享的社會公共事業服務平台。探索建立有區域特色的樞紐型黨建工作模式,把黨組織的服務融入到各類組織、社會成員中,力求做到“快速反應、便捷操作、高效運行”,將被動應對問題的管理模式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合理擴大管理幅度,科學減少管理環節,切實提高工作效能,實現社會管理的扁平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細化。

建設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和改進黨內管理、發展黨內民主、拓寬黨群聯繫渠道,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對於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現階段,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對傳統軟體開發技術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運用雲技術打造更加科學便捷的黨建工作平台,不僅是大勢所趨,且更符合黨建信息化工作的內在需求;各地政府部門和軟體企業在運用雲計算技術推進電子政務、電子黨務方面,進行了多角度、多形式的實踐,也為黨建科學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建設意義

基層黨建工作存在: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基層黨建工作各個方面缺乏有效的平台載體,信息化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契合得還不夠緊密,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還不夠普及,民意訴求渠道通單一,民眾路線與幹部考核相脫離等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區域黨建雲平台利用最新雲計算技術,通過統一標準、整合資源、最佳化業務流程、共享網路服務,把黨建信息化建設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與黨建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推動黨建工作向科學化轉變。區域黨建雲平台的建設將架起黨委、黨支部與基層黨員及民眾之間便捷、實時的溝通橋樑,搭建基層黨組織、黨員和民眾資源共享的“新陣地”,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

建設目標

提高黨務管理;創新組織活動方式;一站式提供黨員服務;多渠道搭建宣傳陣地;全方位加強溝通交流;科學化輔助黨委決策。

建設框架

區域黨建雲平台通過提高黨務管理效率、創新組織活動方式、一站式提供黨員服務 多渠道搭建宣傳陣地、全方位加強溝通交流、科學化輔助黨委決策,努力將黨建工作全面集成到區域黨建雲平台上進行,使之成為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平台主要包含雲基礎平台、黨務管理、民眾路線、黨務公開、黨員教育、黨員服務、網上支部、黨建交流、考核評價、信息綜合管理和客戶端管理等模組

獨特優勢

•提高建設效率,降低建設成本

——雲技術已將黨建工作所有功能進行模組化開發,各級黨組織可以根據自身工作實際,對功能模組進行選單式的選擇,快速構建滿足當前需求的黨建工作平台;還可以進行部分功能模組的個性化定製,構建具備當地特色的黨建工作平台。

•消除信息壁壘,實現資源共享

——雲技術支持數據遷移,所有系統的數據通過平台匯總到數據中心,經過平台的清洗和翻譯成為具備統一格式的數據,供授權系統提取使用。

•支持流程調整,靈活應對變化

——基層黨建工作需要不斷創新,就會產生新的需求或者需求改變,這種情況下,傳統軟體只能推倒重來,而雲技術能支撐平台快速應對變化,而不需要重新開發。

•支持無限擴展,保障數據安全

區域化黨建 區域化黨建

——雲技術開發的系統功能模組可以隨意增減,新系統可以不斷接入,平台空間容量可以無限擴充,彌補了傳統軟體負載能力受限的不足;同時平台雲技術源於國內自主開發,具備先進的數據隔離和安全防護技術,確保信息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共享和交換。

管理多種終端,拓寬交流渠道

區域化黨建 區域化黨建

——利用雲技術構建的平台,同時管理多種終端,實現信息同步更新,方便黨務工作者和廣大黨員民眾隨時隨地通過各種介質訪問系統。

創新之處

•創新黨務管理,實現線上辦公

——將傳統黨務實施困難的項目與網際網路、移動網結合,使得繁瑣的日常管理工作得到簡化整合,最佳化黨務工作流程,提高黨務辦理效率和質量,全面提升了黨和政府的決策水平和執政水平。

•創新黨費收繳,完善黨費管理制度

——對黨費收繳、支出、監督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減輕了黨費收繳工作強度,提高了黨費收繳管理質量、工作效率和規範性,實現了為科學編制黨費預算提供了依據,實現了黨費使用效益最大化。

•創新組織形式,開啟網上組織生活

——組建網上支部,不僅彌補傳統支部組建及組織生活模式的不足,還有利於進一步加強黨員日常學習交流,解決流動黨員的學習交流問題。

•創新教育模式,豐富黨員學習培訓

——拓寬黨員教育學習渠道,實現多渠道黨建資源共享,教育內容更有針對性和感染力,教育形式更具靈活性和吸引力。

•創新思想匯報,提高教育透明水平

——在實踐中接受組織考察和民眾的監督,有利於從思想和行為始終保持和體現黨員的先進性,提高黨員教育活動的透明度,貫徹民眾路線。

•創新民主評議,接受民眾深入監督

——開放性的民主評議,民眾隨時可以參與,有利於將先進性教育和創先爭優活動落到實處,形成先進性教育和創先爭優活動的長效機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