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起義

1907年至1915年,台灣島內共發生了十幾次有一定規模的武裝抗日活動。這些抗日活動有的是同盟會等革命黨人領導的,有的是直接受到辛亥革命的影響或激盪而起,也有的是因不甘忍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壓迫而起。

簡介

1907年至1915年,台灣島內共發生了十幾次有一定規模的武裝抗日活動。這些抗日活動有的是同盟會等革命黨人領導的,有的是直接受到辛亥革命的影響或激盪而起,也有的是因不甘忍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壓迫而起。這些武裝抗日的鬥爭,是自1902年台灣人民武裝反抗日本占領的鬥爭暫時沉寂5年之後的第二次武裝反抗鬥爭的高潮。

新竹廳北埔有一個革命青年蔡清琳,平時嚮往朱一貴,懷抱覆滿興漢的願望,對日本人的凶暴橫行尤其憤慨。蔡清琳以孫中山的“興中會”為榜樣,組織“台灣復中興會”,會員發展到400餘人,蔡清琳任總裁,在台北、台中、台南各地設立了分會。

蔡清琳是北埔月眉莊人,當過腦丁、隘勇,對山地的情況熟悉與山地的原住民關係密切。曾因故被關進監獄,出獄後生活無著,於是萌生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念頭。1907年11月,蔡清琳領導腦丁(採集樟腦的工人)、隘勇及山胞在新竹北埔發動起義,極大地震動了日本的殖民主義統治。

1907年11月間,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正加緊對山地原住民進行武力討伐,因兵力不足準備徵召北埔管內的隘勇,支持日軍的行動,隘勇不願前往作戰。蔡清琳乘機揭露日軍的暴政,聲稱已經與祖國的軍隊取得了聯絡,被任命力“復中興聯合隊總裁”;清軍下月就要在台灣登入,只要起義回響便能驅逐日本人出台灣,鼓動人們起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隘勇紛紛表示願意參加抗日鬥爭,蔡清琳即組織骨幹,秘密招募義勇100多人。蔡清琳又與山地同胞進行聯絡。山胞對日軍的武力進攻痛恨萬分,泰雅族的頭目趙明政等立即表示願意合作抗日。

11月14日深夜,蔡清琳親率大坪義勇及大隘社高山族同胞,猛烈襲擊北埔附近的鵝公髻日本警察派出所,殺死日本警察數名,又襲擊大坪,殺死了許多在地方上作惡多端的日本人。到天亮時分,殺到北埔,開始攻擊北埔支廳。北埔的日本人沒有料到抗日義勇的突然襲擊,措手不及,北埔支廳廳長、郵電局長以及警察等日人總計55名被殺。

日本殖民當局聞訊,急調混成步兵一中隊,趕到北埔支援,會同北埔警察隊共同向抗日義軍進行反擊,同時日本台中駐屯軍也調來一大隊,還有從其他地方調來的兵力,合力向起義軍進攻。戰鬥到11月底,起義軍寡不敵眾,向北埔山地撤退。蔡清琳在紛亂中被捕,另有90餘名起義民眾死於日軍的追殺中。日軍仍不甘心,又動員軍警、保長、甲長在北埔一帶大舉進行搜查,準備血洗北埔。後因當局擔心由此引起全台民眾更大的反抗,就暗中下令取消清鄉屠殺,對於參加抗日的民眾則加緊搜捕。至12月中,共有100餘名民眾被捕。蔡清琳等9人被判處死刑,97人判處無期徒刑,其餘被判處各種刑罰。在各地遭搜捕株連的達2000多人。

北埔起義的規模不算大,時間也不長,但有高山族人民民眾參加,是漢族人民和高山族人民聯合的抗日武裝起義,沉重打擊了日本殖民主義的血腥統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